踏準“元宇宙”風口,歌爾股份的市值還有想象空間嗎?
日本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一定沒有想到,他有一位山東首富粉絲。在無數喊出向松下學習口號的企業創始人中,可能只有首富粉絲姜濱做到了“從開始到現在”。
01
風起于青萍之末
歌爾股份于2001年在山東濰坊成立,2006年更名為歌爾聲學,并于2008年5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它從聲學起家,是因為其創始人姜濱曾是濰坊市無線電八廠的一名車間技術員。上世紀90年代初,這家主做微型話筒的廠子倒閉,而姜濱則利用八廠原來的技術,跟幾個同事合伙組建了一家小私營企業,從事話筒產品的生產,隨后逐步延伸布局多個領域,擁有聲光電精密零組件及精密結構件、智能整機、高端裝備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等多項業務。僅在虛擬現實市場上,歌爾目前已占據全球中高端VR頭顯70%的市場份額。
姜濱初創歌爾股份時,工作條件比較艱苦,但是姜濱立下創國際一流的目標,立志做最好的產品。當時,松下是麥克風領域的標桿。姜濱提出“向松下學習”,全面提升品質管理體系,就此為公司未來霸業打下了基礎。
縱觀歌爾發展史會發現,除了重品質是公司成功的關鍵之外,“風口”因素也不可或缺。從麥克風踏準智能手機風口到如今踏上“元宇宙”虛擬現實風口,歌爾似乎每次都狠狠地踩到了點上。
02
每個股價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風口的辜負
作為一家上市企業,股價走勢和業績好壞有直接關聯,而業績的好壞首先取決于公司的戰略方向是否正確。細究歌爾聲學高速發展背后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到,盡管近幾年全球經濟疲軟,但智能電子產品卻一直高速發展:數字技術產品不斷迭代升級,并由此帶動新一輪消費電子產品及其配件需求的高速增長,歌爾公司正是抓住了每一次電子技術革新的機遇,不斷獲得成長。

從2008年至今歌爾股份的股價走勢,我們能明顯看出較為明顯的三個臺階:
2008年-2013年:股價在10元上下徘徊。
2013-2018年:股價在10-40元左右震蕩;
2019-至今:股價一度突破50元,如今在40元左右。
從K線圖上可以看到兩個“起飛點”:一個是2012年底到2013年初,一個是2019年一季度。這兩個時間點,消費電子領域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2012年和2013年,是智能手機爆發最迅猛的年份。據IDC統計報告顯示,201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總數中國占據1/4達到26.5%,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最大的國家。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突破10億大關,達到10.04億部,在全球手機出貨量中的比重達到55.1%,首次超過功能手機,其中中國等亞太地區更是快速滲透。
當時各類智能機品牌“百花齊放”,蘋果、三星自不必說,諾基亞、索尼、魅族、金立、ViVO、OPPO等等多個品牌也爭相“綻放”。2013年歌爾股份在財報摘要中這樣描述這輪風口:“智能消費電子新的產業機會不斷涌現,為公司產品的銷售創造了新的產業機遇”。
2019年則是公認的5G元年。因為傳輸效率的大幅提升,萬物互聯成為現實可能。2019年下半年開始,家居、穿戴等各類智能終端產品迎來爆發期,此前飽和的智能手機市場開始掀起“5G換機潮”,TWS耳機等可穿戴配件也快速滲透,蘋果等幾大下游終端廠商在這些領域出貨量快速攀升,歌爾股份等這些終端廠商的中上游供應商在這一年業也普遍實現了起飛。
2021年歌爾股份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歌爾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02.8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94.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31億元,同比上漲121.71%。其中第二大業務智能硬件報告期實現營收112.1億元,同比增長210.8%,毛利率14.11%,同比微升0.43個百分點;此外,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達32.14億元至34.61億元,同比增長59.38%至71.64%。歌爾股份表示,業績增長主要是因為其VR虛擬現實等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盈利能力改善。
8月27日中報公布當天,歌爾股份股價大漲,創2020年11月份以來的最高記錄。
事實上,歌爾股份整體業績并沒有大超預期,股價大漲主要源于公司的VR業務。而VR之所以值得關注,不僅僅因為它是歌爾股份業績上漲的主要貢獻力量,還因為這一業務在未來很可能是開啟公司新一輪風口機遇的金鑰匙。
03
元宇宙會是乘風而飛的“魔毯”嗎?
不難發現,歌爾股份股價每走到一個新臺階,都與行業風口的景氣度的起飛密不可分。如今“元宇宙”時代來臨,歌爾會踩準這個風口嗎?
元宇宙一詞源于小說《雪崩》,作者斯蒂芬森認為,元宇宙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通過各自的“化身”進行交流。
結合現實來理解,元宇宙通過區塊鏈、虛擬空間、AR/VR等技術,構建一個虛擬的現實世界,它與現實接壤,卻又逃離現實,在網絡世界復制現實社會,通過一些軟硬件設施的輔助,增強虛擬世界的真實性,其中VR設備又是最關鍵環節。
這一點上,歌爾占據絕對的優勢。從2012年開始,歌爾就敏銳捕捉到VR產業先機,開始布局這一領域的研發工作,在2015年收購丹麥音頻技術公司AM3D,獲得了3D音效增強和3D環繞音效算法能力,在VR聲學設計、光學鏡片設計等各個方面確立了領先的產業地位。
同年,歌爾圍繞“智能音響、智能穿戴、智能娛樂、智能家居”四大智能產品方向進行戰略布局。僅這一年,歌爾在國內就申請專利1173件、海外申請專利286件,而在2009年之前,歌爾每年申請專利的數量在10件左右。2016年已經打造了完整的產品線,實現廣泛平臺覆蓋。
從布局多年到如今亮眼業績的推手,歌爾在VR虛擬現實與AR增強現實已給人一種“元宇宙在手,天下我有”的錯覺,事實果真如此嗎?
先不說元宇宙的概念對大眾來說模糊且虛無,誰都無法確定元宇宙建成后到底是什么樣子。多數人對元宇宙還停留在《頭號玩家》這部科幻電影呈現的情景。要多久才能接入日常生活、改變消費行為模式尚無時日。
另外,站在盈利能力角度看,歌爾股份的智能硬件營收太過迅猛,是否可能“喧賓奪主”?
公司業務收入主要由精密零組件、智能聲學整機和智能硬件三大業務構成,2021年中報顯示智能硬件營收同比增長210.83%,表現太過耀眼(這也引發外界對于高增長可持續性的擔憂),而智能聲學整機業務同比增長91.94%,不及VR領域業務的一半。當面對營收成本不斷升高、降本增效的壓力下,公司是否將集中資源加大對智能硬件的投入,從而冷落了昔日最主要的收益來源?萬一短期內VR產品場景無法全面落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有可能一直延續。
從宏觀政策環境看,似乎也有隱憂——目前可落地場景存政策風險。
當前,已落地實現的、VR產品連接元宇宙的窗口主要在游戲領域,而國家監管部門已對重點網絡游戲平臺進行約談,從嚴落實未成年人防沉迷相關規范,雖不會阻擋VR產業蓬勃前進的步伐,但短期也可能造成一定利空。
話又說回來,十年前歌爾布局VR時也未曾想到過今日的輝煌戰果,也許我們格局應該再放大一些,對“是否踏準風口”這個問題的答案先不下結論,未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