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爾股份豪擲20億越南設廠,能否重奪“果鏈龍頭”?
蘋果公司剛宣布頭顯設備Apple Vision Pro的上市發售時間,曾經的“果鏈龍頭”歌爾股份(002241.SZ)就在近日新增一家越南公司,其經營范圍包括VR&AR消費類電子產品,未來是否會有相關合作呢?
1月15日晚間,歌爾股份宣布,公司全資子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在越南設立全資子公司,投資總額不超過2.8億美元(約人民幣19.9億元)。

圖源:企業公告
公開資料顯示,其越南公司暫定名稱為“歌爾電子科技(越南)有限公司”,簡稱“越南歌爾電子科技”,經營范圍包括生產耳機、智能手表、VR&AR消費類電子產品(暫定)。
在這之前一周,蘋果公司宣布“混合虛擬頭顯設備Apple Vision Pro”將于2月2日在美國發售,預售時間為1月19日早上5點。庫克對這款設備寄予厚望,他在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稱,AppleVisionPro將開啟“空間計算時代”。
這款定價3499美元的頭顯設備也成為很多“果鏈”供應商的最新競爭市場,博通(Broadcom)、索尼、臺積電都在供應名單中。
而歌爾股份作為VR&AR產品的前沿供應商,增設越南公司是否與開拓蘋果新品代工業務有關呢?目前,歌爾股份并未回復合作關系,僅在回復投資者咨詢時表示,“本次設立的越南公司并非首家,此前已經在越南設立了其他子公司,新增越南子公司除了業務經營上的需要,也有出于稅收方面考慮的可能。”
據了解,歌爾股份目前最主要的境外資產就是越南的歌爾科技(越南)有限公司,其資產規模約為43.43億元,占歌爾股份凈資產比重約為14.04%。

另外一邊,歌爾股份的“老朋友”立訊精密(002475.SZ)與蘋果VisionPro的合作情況也受到投資人關注。華安證券在近日發文分析稱,立訊作為大客戶 MR 產品核心供應商,將會充分受益于這一輪創新周期。
歌爾股份與立訊精密是否會開啟新一輪的“果鏈”之爭呢?
歌爾VS立訊,
誰會進入“新果鏈”名單
對于仍處在虧損中的歌爾股份來說,增加新市場無疑是一條便捷的扭虧途徑,而蘋果新品無疑是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市場。
此前,立訊精密就是通過搶占AirPods完成對歌爾股份的逆襲,現在Apple Vision Pro的推出,沒有理由不引起歌爾股份的關注。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公司已與立訊精密達成協議開發其即將推出的增強現實(AR)智能眼鏡(即指Apple Vision Pro)。
有著“最準蘋果分析師”之稱的天風國際郭明錤也曾發文預測,和碩可能將AR/MR開發團隊與生產資源轉移至由和碩與立訊合資的立鎧。因為立鎧由立訊主導,相當于由立訊接手該產品后續的設計與生產。
但立訊精密近日回復投資人咨詢時僅表示,目前公司各項業務均正常開展,基于契約精神,公司不便分享具體客戶或產品相關信息。

圖源:東方財富網
而從歌爾股份的業績能力來看,其在VR/AR領域也有較強的競爭力。歌爾股份2023年第三季度的單季度營收約287.75億元,環比漲幅36.70%;歸母凈利潤約4.70億元,環比漲幅約49.02%。
有分析指出,歌爾股份營收和利潤的上漲,主要來自于智能硬件領域的穩步增長。首創證券分析認為,伴隨公司下游大客戶新品的陸續發布,公司VR/AR收入有望快速增長。2022年,智能硬件業務營收更是同比增長近一倍,已經占到了公司收入的60%。
歌爾股份的智能硬件業務都是什么呢?
歌爾股份介紹稱,該部分業務主要是聚焦與娛樂、健康、家居安防等相關的產品方向,主要產品包括VR虛擬現實產品、MR混合現實產品、AR增強現實產品、智能可穿戴產品、智能家用電子游戲機及配件、智能家居產品等。
有數據顯示,歌爾股份大客戶之一:索尼,其PS5主機在2023年銷量為2250萬臺,同比大幅增長約65%,直接帶動歌爾股份智能硬件業務的增長。
上一次已經落后立訊精密的歌爾股份,這次會不會爭取到進入Apple Vision Pro的“新果鏈”機會呢?
增設越南新公司,
歌爾能否重奪“果鏈龍頭”?
歌爾股份與立訊精密共同作為蘋果公司供應商已經有十余年的時間,這對“同窗競爭”的企業也都在越南設立了自己的海外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境外。
2023年半年度財報顯示,歌爾股份的總營收中,境外營收占比約92%,來自境外的收入約為419.44億元,來自境內的僅為32.29億元;立訊的同期收入中,境外收入約為875.82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約89.39%。
上文中提到,歌爾股份相關人士表示,新設立越南公司有出于稅收方面考慮的可能。參考同樣在越南設立公司的立訊精密,確實會享受稅收優惠。
據立訊精密公開資料顯示,立訊精密(越南)有限公司在工業區內實現投資,可享有企業所得稅2免4減半的投資優惠,E區和T區/U1區的2023年度公司企業所得稅均按照10%稅率繳納。
雖然都在越南發展海外業務,但在十余年的發展中,歌爾股份與立訊精密“此消彼長”,自從2018年被立訊精密趕超,歌爾股份現在仍沒有追上后者的規模。

圖源:罐頭圖庫
歌爾股份在2010年提前進入進入蘋果供應鏈名單,當時主要是給iPhone、iPad供應揚聲器模組、麥克風,以及有線耳機等。
2011年,立訊精密通過收購昆山聯滔“繞道”進入蘋果供應鏈,主要提供連接線、iPad內部線、MacBook電源線、AppleWatch無線充電/表帶、MacBookType-C以及iPhone轉接頭等。
從最初的業務看,歌爾與立訊雖然都是“果鏈”供應商,但業務重合度并不高。但蘋果推出真無線耳機(TWS耳機AirPods)后,原AirPods首選供應商英業達(臺灣企業)產能有限,給歌爾、立訊提供了競爭市場。
2017年7月,立訊精密憑借接近100%的良品率拿下Air Pods高達60%-70%的代工份額,并借此一舉反超歌爾股份。
后知后覺的歌爾加速追趕,最終在2018年進入Air Pods供應鏈,提供MEMS麥克風零件,并拿下25%-30%的代工份額。
但從那時至今,歌爾股份再也沒有追上立訊的規模,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立訊精密總營收約1558.75億元,歸母凈利潤約73.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1%和15.22%;而歌爾股份同期總營收約739.48億元,同比微降0.28%,歸母凈利潤約8.92億元,同比大降76.77%。
立訊精密還預計,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約107.67億元~112.25億元,同比增長17.5%~22.5%。

圖源:公司財報
立訊精密在營收規模等方面能力壓歌爾股份的原因,除了在“果鏈”競爭中后來居上外,還與其布局汽車市場有關。
立訊精密在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中,稱“汽車零部件業務持續呈爆發式增長”,其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的前三季度營收約32.07億元,同比漲幅高達51.89%。
而歌爾股份目前在汽車電子領域尚未發布具體成績。
歌爾股份市值已跌去1200億
歌爾股份成立2001年,由山東人姜濱下海創立,歷經20余年發展成長為蘋果供應鏈明星企業、國內消費電子行業龍頭,一度穩坐“果鏈龍頭”位置,實控人姜濱夫婦也借此成就230億身家。

圖源:《胡潤全球富豪榜》
“果鏈”紅利曾讓歌爾股份營收和股價一路飆升,2021年,歌爾股份第一大客戶占年度銷售收入比例達42.49%,當年公司市值也來到1800億元高光時刻。
但“成也蘋果,敗也蘋果“,如今的歌爾股份總市值僅648.2億元,兩年失去了1200億元市值。這除了被立訊精密搶占部分市場外,也與自身有關。
2022年11月8日當晚,歌爾股份披露,已收到境外大客戶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該變動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收不超過33億元。“21世紀經濟報道”曾稱,該暫停相關產品正是蘋果Air Pods Pro 2。
受該產品停產等影響,當年年底,歌爾股份又計提了17.83億元的資產減值,導致公司凈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2023年5月10日,歌爾股份透露,前述停產事項直至2023年一季度仍未復產,相關客戶溝通工作仍在進行中。
與蘋果的合作出現變故,歌爾股份只能寄希望于靠公司發展的其他業務力挽狂瀾。目前來看,這個重擔落在了智能硬件業務身上。
自2012年開始,歌爾股份是從智能家用電子游戲機代工開始,逐漸拓展到了VR/AR產品、智能手表/手環等領域。2021年,智能硬件業務的營收后來居上,完成了對智能聲學整機業務的反超;2022年,智能硬件業務營收更是同比增長近一倍,已經占到了公司收入的60%。

來源:罐頭圖庫
目前,歌爾股份已經是Meta(前Facebook)、字節跳動旗下Pico、索尼等頭部廠商的核心代工方;蘋果初代MR頭顯Vision Pro的供應鏈名單中,也有歌爾股份的名字。而在智能可穿戴領域,公司則積累了華為、Fitbit(谷歌旗下健康設備公司)等客戶。
上述業績無疑給歌爾股份加入代工Apple Vision Pro提供了想象空間,但也有分析認為,即使VR/AR業務真如樂觀預計般覆蓋了歌爾股份因蘋果耳機業務而損失的營收空間,但在綜合利潤上,這部分業務可能還是比不上蘋果耳機業務。
根據天風證券、中泰證券、國信證券等的拆機測算,歌爾股份代工VR頭顯的單機價值量約為70美元,略低于代工Airpods的93美元。
眼下對于歌爾股份來說最現實的選擇依然是設法找回失去的訂單,如果歌爾股份真的徹底失去蘋果訂單,那么想重拾失去的1200億元市值,可能要經歷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