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商界教父”在干啥?77歲柳傳志1億年薪被辟謠
國慶節后,聯想集團(0992.HK)撤回了科創板IPO申請。其后,聯想創始人柳傳志“上億退休金”的傳聞登上熱搜。2019年12月31日宣布退休以來,77歲的柳傳志再一次獲得廣泛關注。
10月12日,聯想控股方面公開辟謠稱,網傳“柳傳志退休后約1億人民幣薪酬”嚴重失實。
聯想控股(3396.HK)方面解釋稱,柳傳志退休后,不再擔任公司董事及管理層之職,因而從自2020年始,柳傳志不再從聯想控股領取職務薪酬,包括工薪、獎金、中長期激勵等。
圖源:野馬財經拍攝
“風起于青萍之末”
那么,網傳消息稱柳傳志在退休后仍有1億元的年薪,風自何來?
9月30日的《招股書》顯示,聯想集團二十多名董事、高管在2020年拿到的總薪酬就達9.34億元,人均超過3000萬元。公眾對聯想“高管高薪”的吐槽,應該是從這里引發。
查閱聯想控股財報,2017年至2019年柳傳志總薪酬分別為3673萬元、4061萬元、7603萬元。之所以2019年總薪酬遠高于往年,是因為聯想控股向柳傳志一次性支付了2526萬元的退休金。
上述柳傳志7603萬元薪資,包括薪酬1600萬元、酌情花紅2160萬元、中長期激勵獎勵1143萬元、退休金2526萬元及其他福利173萬元。
在此后聯想控股2020年報中,柳傳志當年已不在高管序列,未披露柳傳志具體退休金金額。另外,根據聯想集團的財報,截至2021年及2020年3月31日止兩個年度,聯想集團支付1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68萬元)退休金給柳傳志。
刨除薪酬的結構性、階段性因素,柳傳志薪酬水平高不高呢?對于普通人來說,這當然是高不可攀。不過,放在上市公司高管里,人們的認識就很難達成一致共識了。
5月份,《中國企業家價值報告(2021)》披露,從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水平來看,在可統計的4119家上市公司中,高管年薪排名前10的公司為君實生物、安迪蘇、中芯國際、金科股份、邁瑞醫療、鵬鼎控股、華夏幸福、伊利股份、三一重工、藥明康德,其中君實生物非執行董事武海以3543萬元年薪領跑。
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鄭晶晶表示,從公司法層面來看,高管薪酬是由公司內部的薪酬制度決定的,薪酬方案是由公司董事會制定通過的。民營上市企業中,高管的股權激勵部分占薪酬比例比較大。公司保持良好的績效增長,高管們能得到的薪酬就越高,高管薪酬和公司的長期利益深度捆綁。
退休后的公司高管,自然是不再領取工資,但很多公司也都會給創始人或高管發放一大筆退休金,此外,退休高管依據公司薪酬制度仍然可以領取分紅,尤其是手里的股票或股票期權,這才是高管收入的重要來源。
回歸家庭
聯想控股方面亦表示,關于柳傳志薪酬問題,以公告為準。柳傳志退休后回歸家庭,很少到公司,也不在社會活動中以及公開場合露面,身體還不錯。但他繼續在公司名譽董事長、資深顧問、戰略委員會委員等職位上發揮作用。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代企業家中的領袖人物,柳傳志于2019年12月31日榮休之時,受到了各界的現象級關注。
從阿里巴巴退休的馬云評價稱,柳傳志不亞于世界上任何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或任何企業家教父。“技術男”出身的小米創始人雷軍則稱贊柳傳志“在每一個中關村人的心里都是中關村的教父”。
柳傳志的女兒、滴滴總裁柳青也表示了對父親的祝福,她在微博上發布了多張父親與其他家人的合照,并表示“恭喜75歲老爸光榮退休,祝每天老頭和老太太遛彎愉快”,氣氛一度顯得頗為溫馨。
柳傳志退休回歸家庭后,據媒體報道,柳傳志曾經擔任會長的神秘組織“泰山會”也已經解散,史玉柱、柳傳志、盧志強、王中軍、馬云等人,都是這一非正式企業家團體中的成員。現如今,這些大佬境遇各有不同,曾經屬于他們的江湖也正在成為過去。
因為PC硬件制造而成為一代國民榮耀記憶的聯想集團,也需要打造具有“科技含量”的新的商業故事,并要為此艱難“爬坡”。
最近,有微博大V“雷達財經”等認為,聯想的PC高度依賴進口材料和部件,核心科技成色不足,因而才撤回了科創板IPO。對此,聯想集團則公告回應稱,考慮到《招股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因而公司主動撤回IPO申請。
看得出來,聯想集團續寫PC傳奇的意愿極為強烈。那么,配合在科技創新、商業創新方面的嘗試,聯想集團后續或將再次啟動IPO,也未可知。
“商界教父”如何煉成?
在《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中,德魯克引用了法國經濟學家薩伊的定義來解釋企業家——“企業家是敢于承擔風險和責任,開創并領導了一項事業的人”。柳傳志就是這樣的一位企業家。
1984年,40歲的柳傳志工資78元,一家7口人擠在一間由自行車棚改造成的12平米的小屋中。作為工程師,每天在中科院悶頭搞研究,柳傳志曾形容“憋得不行”,后來總結,“我可以忍受清貧,但不能忍受自己碌碌無為、虛度時光”。
就在這一年,不惑之年的柳傳志和其余10人,在中科院計算所一間20平米的傳達室內,創立了聯想,沒有開業儀式,沒有懸掛招牌,彼時公司還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
走到這一步,柳傳志曾解釋:“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
這個選擇,讓柳傳志從工程師轉行企業家。創業不易,被騙過,被質疑過,被謾罵過,柳傳志一一扛過來了。
1988年電腦剛剛興起卻售價不菲,柳傳志發現在香港進口比在內地買便宜,于是建立了香港聯想,并拿到了美國AST電腦的總代理,并且給AST電腦裝配了聯想漢字系統,很快AST電腦在中國市場上脫銷,聯想盈利暴漲。
1990年,聯想自有品牌電腦誕生。1994年,聯想香港上市,當日市值達到8.28億港幣。自此,聯想開始了快速發展。
2004年,聯想“蛇吞象”,12.5億美元收購了IBM的PC業務。當時,聯想營業額僅為30億美元,一年利潤2億多美元。而IBM PC部門營業額達130億美元。
這場“蛇吞象”震驚了整個IT業,不過這次收購也讓聯想集團有機會成為PC業的巨無霸。當年,柳傳志第一次宣布退休,將聯想集團董事長一職交給了楊元慶。
不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聯想集團受影響,業績大幅滑坡,公司出現近億美元的虧損。聯想受困,2009年2月,柳傳志重返聯想集團董事長一職,柳傳志曾對此表示:“聯想如果有事需要我出來,我會堅決出來,這種準備隨時都有”。
在柳傳志復出9個月后,聯想集團扭虧,走出困境。2011年,柳傳志再次卸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僅擔任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控股也成為柳傳志的又一個主戰場。
2001年,聯想成功實現了分拆,自有品牌業務和代理分銷業務分別交給了楊元慶和郭為,也就是今天的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柳傳志則帶領著團隊進行多元化轉型,進軍投資領域。
多元化的初衷是為了企業能長遠活下去,柳傳志想再造幾個“聯想集團”來抵御風險,“我們連續高歌打勝仗,但我其實心里還是緊張的,確實比別人多想了一層,因為親眼看見電腦行業變化太巨大了,從核心技術變化到應用技術變化,都使得排名榜經常會發生巨大顛覆,甚至有的企業會消失。”
于是柳傳志投身聯想控股,開始二次創業,如今聯想控股已經成為一家大型投資控股公司。2015年,聯想控股在港交所上市。目前聯想控股業務分為兩塊,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
戰略投資板塊涉及IT、金融服務、創新消費與服務、農業與食品以及先進制造與專業服務五大領域,聯想集團、佳沃集團即隸屬于這一板塊;財務投資板塊主要通過君聯資本、弘毅投資、聯想之星三大基金平臺,打造以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為核心的完整財務投資產業鏈。
2018年,聯想控股上市滿3年,按照規定可以分拆旗下上市公司。其旗下的支付平臺拉卡拉(300773.SZ)已經在創業板上市。
同年,聯想控股以約120億元,收購了盧森堡國際銀行89.93%的股份。盧森堡國際銀行成立于1856年,是一家綜合型銀行,主要業務集中在財富管理、資本市場等領域。柳傳志曾透露,盧森堡國際銀行未來也會考慮上市。
有了拉卡拉上市的案例在先,聯想控股戰略投資旗下的聯泓新材料、東航物流等未來都可能獨立上市。這也意味著,聯想控股未來可能分出很多條支脈,資產逾3000億的聯想控股布局基本完成。
盡管如今77歲的柳傳志早已從聯想控股的董事長位子上退休了,但是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代企業家的“象征”,作為“中國企業家的教父”,柳傳志可以說江湖不老,地位猶在。
柳傳志也因為樂于幫助企業家,被視為當之無愧的“教父”。他曾在金山軟件瀕臨倒閉時,出資幫雷軍解圍,是王健林的大哥,還曾視孫宏斌為聯想接班人。商海浮沉30余載,起起落落,柳傳志和聯想都挺立潮頭。
猜你喜歡
被低估的楊元慶,正在證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CEO
如果楊元慶能守住個人電腦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能開拓出一個新的規模化盈利業務,同時還能完成一位優秀繼任者的選拔與培養,那么他就有望證明自己不僅是一位合格的CEO,還是一位杰出的企業家。可參考酬金為每年34萬美元,HTC董事長任聯想集團董事!
據臺媒報道,針對“HTC董事長王雪紅獲聘聯想集團董事”消息,HTC官方發布聲明稱,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王雪紅擔任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期深耕高科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