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員工眾生相:“能賣保險我就很知足了”
“這是我一個月內收到的第32份來自教育機構的求職簡歷了。”
夏至在一家直播公司擔任新媒體運營總監,入職之前,他是某大型上市教育公司的一名中層管理人員。這一年多里,他說,自己真實感受到了資本大潮如何涌向在線教育行業,又如何迅速退去。
夏至在為自己的新工作招聘。他告訴AI財經社,現在打開招聘網站,原教育行業出來的求職者占了一大半,甚至是不少還是躺在他通訊錄里的老熟人。“我從教育行業跳出來,現在又要親手篩選和我曾經并肩作戰過的小伙伴們的一張張簡歷。太戲劇化了。”他感嘆。
資本驅動下,一路“蒙眼狂奔”的在線教育終于在2021年夏天放緩了腳步。“雙減”政策落地后,在線教育行業的主基調齊刷刷指向轉型、收縮。喧囂落幕,無數曾經投身于這個行業的員工們也從中抽身而出,踏上了重新求職的旅程。
重新求職:保險、保潔、司機
你選哪一個?
在線教育機構裁員的跡象從年初就開始顯露了。有人感慨說,在線教育公司員工們的日常,變成了“上午開會、下午裁員”、排隊辦離職、為拿賠償跑勞動仲裁……據拉勾網數據,自2021年5月起,處于“已離職,可快速到崗”的在線教育員工比例高達98.5%;今年7月,平臺上在線教育行業人才的月度人均登錄頻次高達92.8次,是互聯網行業的1.85倍。
很多離職的員工告訴AI財經社,原來從事運營、技術、市場等崗位的員工,跳槽相對容易。“沒有鄙視,沒有壓薪,如果能力不錯還會漲薪。”剛剛從教育公司跳到互聯網大廠的一位產研人員對AI財經社說。
受影響最大的是原來從事教務崗的員工。據報道,一位在頭部在線教育公司任職的老師被裁員后,還想繼續做老師,但他累計在招聘網站上投遞了186份教師崗簡歷之后,仍舊無果;迫于北京的房租壓力,他給房東兒子輔導英語,每周兩個小時,每小時收入200元。在這之前,他的月收入大約在2萬元左右。
讓更多教培行業的教師“失崗不失業”,8月27日,北京市教委還舉辦了2021年北京市中小學教師專場招聘會,各區共提供編制內教師崗位三百余個。當日,北京市海淀區教委也推出了專場招聘會,海淀區教委所屬67家中小學及部分幼兒園提供了254個教師崗位。
對于更多“無處可去”的原在線教育機構離職員工,8月18日,北京通州召開“雙減”教育培訓從業人員再就業專場網絡招聘會,22家企業提供了77個崗位,共計招聘360人。
有參加招聘會的求職者透露,在招聘會上,眾多的崗位中,薪水最高的是電話銷售,10000元起薪,其他崗位大多薪資在3000-8000元之間。招聘的崗位大多是司機、客服、接待員、前臺、保潔、綠化工人等;其中一家物業公司在招聘保潔人員,工資只有2500-3000元。
圖源:北京通州“雙減”教培人員再就業專題招聘會
這比起之前在線教育行業提供的普遍薪酬來說是降低了不少,但是很多人認為,這也是沒有辦法,“能找到工作就不錯了”。AI財經社加入了一個成員超過200人的教培機構失業員工群,在群里的成員每天互相交流出路、“抱團取暖”,做私教、考編制、轉行做微商、賣保險,都成為群里每日活躍且嚴肅討論的話題。
王茗原先在一家做了六年多的少兒繪本閱讀機構就職,她說,這家機構在去年疫情剛爆發時收入就不行了,“雙減”政策落地后,她成了被裁掉的一員。現在,她是一名保險經紀人。王茗說,她作出這個選擇,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畢竟在大眾眼里,對‘賣保險’普遍還是存在偏見的,我也覺得面子上會過不去。但現在靠著自己努力工作,對我來說已經很知足了。”
與王茗這樣“轉行”的人相比,很大一批仍想留在教育行業中的人還在迷茫。
孫藝已經考了幾次教師編制,都以失敗告終,她心情有些沮喪。她說,自己一位一直在考的前同事今年已經36歲了,考教師編制已經超齡,沒有機會再考,她很擔心自己也步上后塵。她預計,“雙減”政策落地對正準備考教師資格、教師編制的人也將帶來影響,比如準入門檻將提高、考取難度增大、崗位競爭也會變大。“這樣下來,我可能沒有進公立學校的幸運了。”她說。前不久,孫藝所在的機構收縮,她也成為“失業”大軍中的一員。“我的收入直接歸零,心里很沒底,所以最近我也在面試一家素質教育機構,準備做培訓名著閱讀的老師。”她說。
但盡管如此,孫藝仍舊在擔心素質教育的未來并不牢靠:“很多人都在辭職,我還往里跳,是不是有點傻?”她所在的群里,很多人也給她提建議,這讓她更加猶豫:“大家都勸我去公立或私立學校做臨聘老師,他們說,去教培機構工作前景不明朗,一定要慎重。”
逃離者:
“‘雙減’還給了我一個正常的女朋友”
“雙減”政策落地之前,已經有一些人提前預判了之后行業趨勢,及時抽身。夏至就是其中一位。
夏至說,他不是教師崗,當初吸引他入行的也不是什么“教育理想”,而是資本推動下“行業熱火朝天的那股勁兒”,企業不斷融資、估值狂漲帶來的“大廠”光環,以及員工們還不錯的薪水。
漸漸地,他察覺到行業有些變味。“公司里的助教、咨詢、銷售崗,基本上三五個月就會換一茬兒人,多數人干一段就要么改行、要么跳槽,甚至直接裸辭,然后公司繼續再招一些新面孔接盤。以至于每次我認識新同事后,都會問一句,啥時候離職?”
在夏至看來,這不是一種正常的公司行為和行業狀態。今年3月份,當在線教育類廣告被禁止在央視投放后,夏至決定離開這個行業。他開始了長達四個月漫長的投簡歷、面試歷程,在“雙減”落地前一周,他收到了心儀公司的offer。“這應該算得上是我職業生涯中做得最正確的決定之一。”他說。
趙明說,他甚至有些感謝“雙減”政策。他的女朋友與夏至差不多同時入行,在2019年左右,加入了某K12大型教育機構,成為輔導老師。“她的工資真的很高,在南京,她畢業一年進入這家公司,每月到手8000元,還不算其它績效和提成,比我當時在某制造業大廠稅前5000元的工資體面多了。”
但趙明說,女友的工作也有不好的地方:“生物鐘顛倒,經常一忙起來就是十多個小時不休息,這導致她得了嚴重的頭痛、焦慮癥,還神經衰弱。”
2021年6月,趙明的女友因為機構裁員被辭退。現在,她有了新的工作,早九晚六,雖然待遇比當輔導老師差了一大截,但起碼兩個人可以一起下班、吃飯、散步了。更重要的是,趙明說,她終于不會因為過度焦慮向自己無緣無故地發脾氣,身體、氣色都變好了很多。“感謝‘雙減’,還給了我一個正常的女朋友。”趙明感慨說。
轉行賣保險的王茗也向AI財經社表達了相同的感受。她說,自己之前經常加班,機構里的每個人都身兼數職,既要代課,同時還要承擔對外宣傳、客服甚至部分行政后勤工作。
“在機構工作時,我每天絕大部分工作就是打電話家訪、催家長續課,我記得入職第一天我就打出去80多個電話,而我和家長的所有電話、微信聊天記錄,全都在公司監控之下。”作業幫的前實習生十三向AI財經社抱怨說,工作一個多月后,她就因為實在忍受不了這種疲憊的工作模式離職了。
在十三這樣的年輕人看來,他們是抱著教育理想踏入在線教育行業的,但上崗之后的經歷和他們的想象卻是完全不同的,流量和KPI的驅動下,在里面上班的年輕人全都“身心俱疲”。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這次打擊也不完全是壞事。”前述的“失業群”里,一位群友表示,“每一次新時代的來臨,就意味著商業模式的重新洗牌,我們該把它當作一種機遇和挑戰。我們也并非陷入絕境,做家庭教育、讀書會,或者開發個人IP私域流量都是出路,教育行業還有無數細分領域可做。”
留守者:每天照常上班
心里“慌得一匹”
大多數機構仍在運轉,其中也仍然有人“留守”。韓心是夏至的前同事,目前他既沒辭職,也沒有被裁。但他說,自己已經“佛系”了:“就是每天麻木無感地耗著。”
“原先是向內卷,現在是往外卷。”肖沁向AI財經社總結說,“因為身邊的熟悉的同事一個個都走了,沒人再和你競爭崗位。”
肖沁也仍然留在原來的機構。她說,自己不走的原因主要是不敢裸辭。她自己雖然未婚未育、獨身一人,但沒車沒房,北京的生活成本讓她覺得自己不能停下來,“現在還是求職淡季,萬一續不上新工作我就只能等著喝西北風了”。
關鍵是,肖沁說自己還了解到,一些企業不太愿意招聘原來在線教育行業的人,“他們會覺得這類求職者開價太高,給不起”。
2020年左右,在線教育火熱時,各機構紛紛透支工資成本、擴大招聘規模。中信證券2020年發布的《在線K12課外輔導行業專題報告》中統計,行業中主講教師薪酬水平普遍高于18萬元一年,年薪水平在20萬-40萬元的人居多。為搶名師,一些機構甚至給名校畢業生開出了“一年保底60萬元”的薪資。
這些在線教育機構的從業者們,胃口被養大了,也很難再收回去。“如果隨便就換了工作,肯定接受不了收入上的落差感。”韓心說。
但這類教培機構中,仍然在職的員工們,很多人也處于不安和焦慮中。“每天都有不少同事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離職。工作群里的人數越來越少。我們自己看似每天正常上班,但盯著電腦屏幕的同時,心里‘慌得一匹’。”一位1V1英語培訓機構員工說,最近有報道稱,眾多一線教育機構仍在繼續裁員,小型機構更是面臨生死關頭,大家看到了之后更感覺到了深深的危機感。“說不定下一波被裁名單中就有自己了。”
“堅守”的一部分機構員工也在面臨薪資下降的難題。一位在教培行業做了11年的網友稱,他從助教干到單輔老師,再成為教師,最后升到教學校長,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已風雨飄搖,他自己雖然沒有被裁,但每月工資只有3500元,只是勉強維持生計。
韓心也開始動搖了。“等下去又能怎樣?一個人的職業壽命是有限的,要是能有好出路,最好還是換個賽道,早點跑。”
肖沁剛剛給AI財經社發來消息說,昨天她旁邊工位的一位男同事也收到了裁員通知。她平靜又不舍地看著他辦理離職手續、交接工作,告別完回到座位后,她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招聘軟件,悄悄調低了自己要求的薪酬范圍。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夏至、肖沁、韓心、趙明、王茗、十三、孫藝皆為化名)
猜你喜歡
“雙面”豆神教育:6年虧掉52億,60交易日暴漲300%,前實控人持續減持,5.86億股解禁將至!
蹭上AI概念的豆神教育暴漲容易,暴跌也非常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