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中國:驗證數智時代如何打造變革范式

隨著新一輪產業革命、信息革命帶來的新陳代謝,中國企業正面臨著一場產業形態和生產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而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趨勢也賦予了企業新的使命,讓能夠引領和抓住新風潮的企業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煥發生機。
聯想作為深扎在中國近37年的科技制造企業,見證并參與了中國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歷程。時代機遇、挑戰作用于產業的變革與迭代,在聯想中國區有著極為深刻的演繹。“在中國實現的佳績,是聯想在全球成功的縮影;在中國進行的轉型實踐,更是整個公司變革的模范先鋒。”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對聯想中國區有著“變革先鋒軍”的高度評價。背負著先頭部隊的責任與壓力,扮演中國區核心決策者和推動者的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制定了針對中國市場的系列變革舉措,并創下了PC業務連續三年市場份額創歷史紀錄,“智能產品和智慧服務”新奶酪,整體營收占比從6.6%增長到12.5%的可觀成績。
近日,在聯想內網曝光的一篇關于劉軍的采訪中,揭秘了“先鋒軍”背后“日出東方”戰略的關鍵性作用,更讓聯想中國區以國內企業變革范式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
發揮先鋒軍作用,三大實踐開辟新增長之路
在劉軍看來,聯想中國之于聯想集團絕非只是營收、利潤占比最大的業務區域。作為一家根植中國,大本營是中國的公司,聯想中國的定位一直是集團的先鋒軍。而“日出東方”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正是集團深耕中國市場搶灘登陸戰的重要實踐。
回顧變革之初,聯想中國區一方面飽受“聯想已經觸碰到了PC天花板”的質疑,另一方面也亟需尋找新的增長點,明確下一個新奶酪。2017年8月,劉軍組織中國區管理團隊制定了“日出東方”戰略。該戰略承接聯想“3S”戰略,聚焦中國市場,深化“以客戶為中心”、“智能產品和智慧服務”兩大轉型,夯實“智能IT引擎”、“品牌再造”、“新創業文化和生態型組織”三大基石。
依托日出東方戰略,中國區落地三大實踐舉措,并取得了可觀成效。
第一個實踐是深化“以客戶為中心轉型”,而建立的直達客戶的業務模式變革。“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我們率先通過打造三大客戶群直接觸達客戶,探索出了一條具備中國特色的業務模式,為中國之外的市場提供參考與助力。”劉軍表示。貼近客戶、更快速洞察需求變化、順應客戶旅程變遷,是把握市場規律、致勝的關鍵。因此,聯想中國區加大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力度,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及運作模式,聚焦三大客戶群——商用大客戶、中小企業客戶及消費客戶。針對不同客群的價值訴求,進行產品、服務等多維度的轉型及升級。
第二個實踐則聚焦智能化服務賽道。中國區于四年前將服務業務作為新增長引擎,在支持服務、運維服務及DaaS和解決方案服務領域加強布局。基于對服務市場的增長以及對聯想中國機會的預判,中國區將智慧服務作為新增長引擎予以重視,全力投入。目前,聯想服務已經在中國擁有2600+服務站,20000+工程師,覆蓋中國大陸1-6級城市,并且管理了超過3000萬臺PC設備、近500萬臺服務器。智慧服務已經進入了中國IT服務領域的第一陣營。新財年,集團提出了“以服務和解決方案為導向推動轉型深入”,并且成立了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為客戶提供智能化轉型服務。可以說,聯想中國區的實踐為集團做出決定提供了樣板。
第三個實踐,是通過擎天(Optimus)的打造,驅動BT/IT和服務業務雙輪驅動,為集團所倡導的“內生”、“外化”打樣。智能IT引擎擎天是過去幾年聯想中國IT引擎的一次大規模“重構”,具備云原生、中臺化和AI智能三大特征。劉軍多次強調,將通過內外雙循環持續打磨擎天,對內驅動業務變革,對外服務更多客戶的智能化轉型。“未來中國區將爭取更多的燈塔客戶,產品化擎天,復制更多成功案例,加速賦能客戶智能化轉型,為集團打造SSG的競爭力出力”。
三大實踐,是聯想中國區作為集團戰略試驗基地和發揮先鋒軍作用的有力落地舉措。其不僅實現了聯想中國區PC端的長期優勢,也找到了新的業務奶酪,為其他業務發展及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了借鑒,讓聯想中國區在鞏固灘頭陣地的同時,進一步驗證了智能化變革戰略的可持續性及發展空間。
變革時代,企業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靠的不單是產品、服務,更重要的是底層戰略思維能力,就是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制定引領性戰略,即符合自身需求的轉型方案。日出東方戰略,就是聯想中國區成功變革的關鍵性指導方針。從該戰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聯想中國區的內在轉型邏輯,即變革范式的特點。
“聯想范式”特點一:從產品導向到用戶導向,突破傳統業務瓶頸
首先是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從產品導向到用戶導向的轉變。聯想“以客戶為中心”,其核心是打造多層次體系的核心能力,包括三大客群組織結構的變革、基于客戶場景的產品創新能力、滿足客戶體驗需求的服務方式等,并在數據、IT、產業鏈等各方面體現和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所有的答案都在客戶那里”劉軍深諳市場的發展趨勢,在面臨傳統業務瓶頸桎梏下,在四年前先行布局,通過全價值鏈直達用戶變革,為客戶打上數據化的標簽,梳理整體客戶旅程,以前所未有的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去經營和服務客戶。
“聯想范式”特點二:業務創新轉換動能,在智能化賽道尋找新增長點
從PC到智能產品、智能基礎設施和智慧服務的“3S”轉型,積極發力布局智能化,是聯想找到的“新奶酪”。 劉軍曾表示,隨著5G、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國將會進入到智能化轉型突飛猛進的技術革命周期。同時聯想在核心技術上有非常多的積累,很早就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做了大量儲備,前文提到的服務也是聯想的一個核心能力。
基于技術趨勢預判和核心技術優勢,聯想中國在智能化賽道先行布局,已然取得不俗成績,構建為了第二發展引擎。
“聯想范式”的核心競爭力:“擎天”內生外化,創新技術構建行業優勢
聯想中國能夠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可持續推進,其根本在于構建了自身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擎天”。“擎天” 包含了邊緣云、IaaS、跨行業通用GPaaS及面向不同垂直領域的VPaaS,可以支持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農業、智慧商務等領域的智能化轉型。
事實上,如果說“擎天”只是聯想中國區自身內部IT架構經歷迭代、升級,依托變革經驗而形成的可模塊化應用的智慧中臺,也許還尚不足以引發行業關注、觸發范式效應。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其背后聯想多年儲備的AI、大數據、超算等技術優勢正在快速進化,并積極對外賦能。
作為人工智能三大要素之一,計算力已經成為衡量科技創新以及綜合實力最重要的標志之一。聯想多年來蟬聯全球高性能計算提供商份額第一名,在國家氣象局、海洋局、環保局等政府部門及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業,承擔著國家級基礎數據的巨量計算和處理任務。此外,聯想實驗室AI Lab被列入``AI Analytics China 2019 AI人工智能技術服務的50家主要供應商''名單,再次證明了聯想在AI領域的競爭力。聯想在5G、工業物聯網等多個領域也進行了前瞻布局,擁有了以大數據、云計算、軟件定義基礎架構、邊緣計算為核心的智能技術。
優勢技術構建核心發展能力,“擎天”不僅成為聯想中國區驅動自身業務變革的重要智能IT引擎,也成為可持續賦能聯想服務智能化轉型領域的凸顯優勢。
發揮范式效應,助力中國制造掌握“話語權”
以數據價值為基礎,通過人工智能、5G、計算力等技術優勢,搭建企業全局數據平臺和智能分析系統,為企業運營管理的所有環節提供分析洞察,并從分析運營結果向預測未來發展轉化,實現全局可視、全局可析、全局智能。依托豐富的變革經驗和核心技術優勢,聯想已經為包括中石化、國電、北汽、東風、濰柴等近200個大型企業提供服務,發揮范式效應,助力千行百業實現智能化轉型。
數字化浪潮中,聯想作為先行變革的頭部企業,實現了從產業經營者到產業賽道布局者的轉變,打造了中國企業的變革范式。也形成了一套標準化、標桿化,具備行業、企業轉型參考價值的模型和方法論。與企業傳統的模式轉變不同,聯想中國區沒有聚焦在外在形式、功能、流程等改變,而是構建了符合產業、市場發展規律的內在轉型邏輯,并依托技術核心優勢打造了更加具有競爭力的變革范式。而這一“范式”,將對中國企業布局數字化轉型賽道產生深刻且深遠的影響。
行業資深人士曾指出,中國有龐大的內需市場,有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基本盤,在這張牌桌上我們是有機會“坐莊”的,有機會成為產業智能化的規則制定者和輸出者的。縱觀全球產業競賽,中國最初多以“跟跑者”身份入局,如今面對新一輪全球工業競賽,國家政策不斷加碼,各企業紛紛投身智能化建設,中國將有機會成為新時代的全球“領跑者”。
聯想的蛻變從中國開始,而其打造的中國企業變革范式,也將為中國制造等企業發展帶來啟示。
猜你喜歡
“聯想”中國轉型走入深水區,“龍虎計劃”提出具體目標
新財年之際,聯想中國區提出“龍虎計劃”。觀察過去三年多,從“日出東方”戰略開始,聯想中國區的轉型正朝著越來越落地、越來越深入的方向進化,走入深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