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品牌獲數千萬融資,預制菜又火了?西貝已布局200多家店
繼拉面、咖啡、茶飲等新消費賽道成為投資人的心頭好之后,預制菜也被帶火了。
2021年以來,珍味小梅園、王家渡食品、三餐有料、尋味獅等接連獲得融資,融資金額從數千萬元到近億元不等;生鮮電商叮咚買菜也把預制菜作為重點發力方向之一,餐飲企業西貝主打半成品菜的“賈國龍功夫菜”更是開出了200多家店。
與幾年前倒閉的一波創業項目不同,如今這波普遍進軍半成品,而非加工凈菜,但面臨的挑戰不減當年,區域口味調和、價格、品類規模都是潛在的“攔路虎”。
預制菜再次翻紅
預制菜,顧名思義,是簡單加熱和烹飪就能吃的食物,介于外賣和原始食材之間。
預制菜被帶火要追溯到疫情期間,人們習慣居家在家做飯,失去客流的海底撈等餐飲品牌順勢推出半成品業務。隨后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生鮮電商也加入進來。
當時,外界認為這波企業是在“蹭熱點”,待疫情平穩,餐飲會回歸堂食業務,生鮮電商也會緊抓新鮮食材。沒想到預制菜會借機彎道超車。
西貝老板開了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賈國龍功夫菜”,沒有廚房和廚師,顧客從保鮮柜里拿出零下40度鎖鮮的半成品菜,放到電磁爐加熱。2020年5月,“賈國龍功夫菜”宣稱在天津投資10億元建中央廚房,截至今年3月底已布局200多家店。
叮咚買菜也直接下場,在江蘇昆山投資6億美元建鮮食工廠,近期還進軍線下,開了幾家鮮食廚房和三家早餐店。創業公司也受到資本關注,珍味小梅園在半年內獲得兩次融資,尋味獅也在今年7月獲得數千萬元融資。
為什么預制菜會翻紅?一方面,預制菜滿足了用戶對安全衛生和便利做飯的需求;另一方面,食品冷凍鎖鮮技術、冷鏈運輸等基礎設施也在完善。即使在預制菜為非主營業務的公司,這塊業務也以較高毛利帶來了可觀的現金流。
價格跟餐廳差不多,為何要買預制菜?
不過預制菜翻紅后并非高枕無憂。
幾年前,青年菜君、我廚、鮮菜來了、卡卡鮮都曾做過半成品菜,如今大都銷聲匿跡。它們有的售賣半成品凈菜,布置大量前置倉和冷藏設備;有的重金投入中央廚房和冷鏈物流,沒有顧及資金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死掉的上一輪創業項目大多做加工凈菜,用戶拿到手還要親手烹飪,只是免除洗、切、配料等初加工環節。如今這波基本都做好菜,冷凍保鮮,用戶只需加熱即食,產品壁壘更高,但面臨的挑戰也更多。
首先半成品菜在價格上缺乏優勢。珍味小梅園小程序顯示,兩盒共1kg的金湯酸菜魚售價79元,一盒300g的辣子雞丁要40元,這幾乎抵上普通餐館的價格,也比消費者自己買食材烹飪貴出一截。
其次各地口味不同,標準化出廠的半成品菜也眾口難調。如果針對不同地區開發口味,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另外半成品菜的品類也有限,這給顧客的選擇面不多。有從業者告訴我們,他們一項速食便當出來要測試很久,因為不是每種食材都適合放置幾天而不變味。該人士強調:“這個市場最大的難點是保質期,其次是用戶認知,特別是家里做飯的老人不大接受?!?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