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自研無人機已開始配送,訂單15分鐘送達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美團對外展示了美團無人機,據稱其90%以上核心系統為美團自研,而不像美團無人配送車是與創業企業合作。
有美團無人機團隊人士告訴記者,美團無人機已經在深圳市、上海市金山區和北京的部分地區投入運營。但由于北京六環以內禁飛,美團無人機目前主要在深圳運行,專門針對3公里、15分鐘送達的低空物流。據公開信息,美團無人機已經累計完成20萬架次飛行測試,配送超過2500單真實訂單。
相較于無人車可以一次運送大量貨物,無人機只能運一單,但速度更快。它更適合配送急需的或者高價值訂單,如藥品等。有美團人士稱,目前配送模式還在探索。當下,無人機需要配送員將商品從商家放到無人機貨物箱裝里,一單一飛送抵目標地后,放在自動化接收的儲物箱中,或者由人送上門。
據獲悉,美團在2017年開始自研無人機,目前有300人的團隊從事無人機業務。美團副總裁、無人機業務負責人毛一年稱,選擇自研是因為無人機都為特殊場景設計,市面上沒有合適產品。另有美團人士告訴AI財經社,無人機的技術相對無人車更簡單,不涉及底盤等,因此選擇了自研。
配送無人機區別于消費無人機較特殊的一點是,它需要在城市內降落。美團的無人機可以在意外時自主選擇降落地點。為此,無人機上搭載了AI算法、環境感知和自主規劃系統,與無人車類似。但由于無人機芯片算力更低,需要更多人工智能的優化工作。AI財經社獲悉,其有6套螺旋槳、6個電機和6個動力系統,保障部分器件失效時也能安全降落。其核心導航系統也由美團設計。
近幾年,科技巨頭都在布局無人配送。京東與美團都發布了無人機與低速無人配送車。阿里除了低速無人配送車“小蠻驢”,甚至在自研自動駕駛卡車。
有美團人士告訴記者,各家看似是“炫技”,其實需求已經非常緊迫,配送人工成本在迅速上漲。
但在急迫的需求之下,無人配送還面臨很多困難。最主要的是造價問題,有熟悉無人機配送的人士告訴AI財經社,目前只有無人車即將進入實用階段,但還在很早期。至于無人機,大規模落地還算不過來賬。
一位無人車企業人士告訴AI財經社,某巨頭采購的無人車,一輛價格為45萬元。通常,無人配送的商業模式要成立,需要增加的成本小于替代的人工成本。如果每位配送小哥的工資按一年10萬元計算,四年才能抵得上硬件成本,還不算基礎設施和運營費用。
美團無人機人士也坦言,相比無人車,無人機配送落地更加遙遠。據了解,與無人機搭配的可開啟上蓋的儲物柜,造價在10萬元以上。由于訂單較少,目前還無法估算出每單分攤的硬件成本。此外,美團還計劃在未來改造部分商區,能從樓宇內直接將貨物箱運至樓頂給無人機。這也會是個大工程。
但商家仍在積極探索。毛一年公開表示,美團希望在5-10年內實現無人機商用的規模化。
猜你喜歡
美團將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
2月19日16時30分港股收盤后,美團宣布,將為全國范圍內的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預計2025年二季度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