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上云引爆千億市場,群雄逐鹿誰主沉浮?
1
政企上云引爆千億市場
種種跡象顯示,政企云即將成為中國云計算的下一個藍海市場。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發,大大加速了企業的數字化進程,企業上云進程整體提前了1-3年的時間。而不同于第一階段以互聯網企業為主的數字化轉型,疫情發生后,以金融、制造、教育、醫療等為代表的傳統行業紛紛將生產管理系統向云遷移,企業數字化的主場景已經從辦公延展到生產領域。
除了有效降低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教育成本之外,疫情同樣促使各級政府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視程度與緊迫感。疫情期間,數字化治理手段成為多地阻擊疫情的關鍵性大殺器,也讓“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有了更為明確的方向。
數字經濟也已經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中國經濟逆勢增長的關鍵因素。最新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較去年增加3.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居全球第二位。
種種利好之下,國內政務云市場也迎來高速增長期。賽迪顧問報告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政務云市場規模達653.6億元,同比增長42.3%,遠超國際同期9.2%的增長水平。
進入到2021年,中國政企數字轉型升級步伐仍在加速。作為目前政務云領域的領頭羊,華為通過不同渠道調研發現,86%以上的大企業管理層預計,疫情之后,會增加企業的數字化投資,其中四分之一認為,投資增幅會超過20%。
今年3月的兩會報告指出,數字政府建設是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發展基礎。為此,報告強調要將數字技術進一步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與服務效率。
業內人士認為,數字政府首次被寫入兩會報告,折射出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從國家層面來看,數字化轉型又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地方政府對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更加積極。
6月24日,“華為云城市峰會2021”會議在長沙舉行。會上,長沙市發布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頂層設計和三年行動計劃相關政策,提出“十四五”時期將建成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到2025年長沙智能化服務、治理和發展水平達到中國前列、國際領先,成為中國新型智慧城市樣板和標桿。
“政務云處于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新基建等數字化發展國家戰略的交匯點,對加快數字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武表示。
據張武局長介紹,長沙政務云按照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協同華為云等生態合作伙伴,基于自身產業特色引入新技術、新平臺、新模式,率先全國打造“一主多輔、多云融合、自主創新”的政務云新體系。
無論是政策層面的驅動力,還是政企層面的自發自主,后疫情時代,政企云市場正成為中國云計算的“下一跳”,也成為巨頭們角力的主戰場。
2
華為云成為政企上云首選
從頭部云廠商市場份額表現來看,華為云成為政企云市場爆發的最大受益者。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市場份額數據,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的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猛增55%,達到60億美元。其中,華為公有云市場份額達到19.7%,環比Q4提升2.3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在中國前五大公有云廠商中,華為云增幅最為強勁,也是唯一取得市場份額環比提升的廠家。
長期的政企服務經驗與優勢成為華為云持續領跑政企云市場的關鍵因素。早在2012年,華為就與克拉瑪依市政府展開了全國首個政務云建設與運營合作。2017年,華為云業務部門Cloud BU正式組建后,再次將政務云市場作為主突破口。
戰略錨定之后,華為云先后與多地政府展開合作。官方數據顯示,華為云與政府客戶開展了38個國家級、40個省級/直轄市級、530多個市縣政府和委辦局項目合作,三年時間內,華為云服務的政務云數量從2017年的230+發展到2021年5月的600+,同比增幅達到260%。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一年,華為云就連續中標湖南長沙、湖北襄陽、江蘇鹽城、安徽六安、福州倉山、貴州銅仁、深圳龍崗、內蒙古烏蘭察布等多地的政務云項目。
不過,快速爆發的中國政務云市場正引來其它云巨頭的重視,華為云想要繼續獨步江湖并不容易。
“阿里云為全面服務政企市場做好了準備。”
2021年的阿里云峰會上,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這一宣言立刻引發了業內人士的強烈關注。據張建鋒介紹,2021年,阿里云將加碼投入三個方面,做好服務、云釘一體、數據智能,“阿里云今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好服務”。
就在峰會之前,阿里云還針對最新的市場變化做出了一次重大組織架構升級。強化細分18個行業、16個區域,通過區域組織下沉服務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無獨有偶,針對政務云市場的快速擴容,騰訊同樣于近期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
5月14日,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宣布新一輪架構升級,并針對零售、安全,智慧交通和出行、工業和服務業等垂直領域重新調整任命了負責人;在此之前,騰訊在CSIG成立區域業務部,探索符合區域客戶需求的商業模式,推動數字化下沉。
可以看出,一面細分并聚焦垂直行業,一面組織下沉深耕區域,騰訊云與阿里云針對政企云市場所采取的動作高度類似,甚至引發了不少業內人士有關“政企市場學華為”的討論。
不過,這一說法顯然并沒有被當事者所認可,正如張建鋒刻意強調的那樣,阿里云“不是跟競爭對手做競爭,而是和未來做競爭”。不過,從阿里云和騰訊云的上述組織架構動作不難看出,作為領跑者的華為云的2B能力以及本地化服務優勢顯然引起了競爭對手的重視。
3
基因決定2B能力
在數字政府、互聯網、企業客戶等多項業務領域的帶動下,2020年華為云增速達到168%,再次成為國內增速最快的主流云服務廠商。與此同時,華為云成長之初所謂“全球只需要五朵云”的戰斗檄文似乎也得以應驗。
Gartner最新公布的全球IaaS廠商排行榜顯示,2020年華為云以4.2%的市場份額排名全國第二、全球第五,初步實現了其在2017年所提出的“五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
華為云之前,亞馬遜、微軟、阿里以及谷歌分別以40.8%、19.7%、9.5%和6.1%的市場份額位居前四位。顯然,公有云市場已經成為巨頭們的游戲。
在崇尚規模優勢以及先發優勢的云計算領域,逆襲并不是一個常用詞語。但云計算市場愈發明顯的2B屬性卻讓華為云成功上演了逆轉的戲碼,這也促使業內人士對云服務企業競爭力的底層邏輯展開激烈討論。
華為云之所以能夠在公有云領域后發先至,客戶資源優勢與2B業務服務經驗依然是其兩大武器。作為一家以服務政企客戶的信息通訊設備起家的公司,2B基因已經深入到華為產品鏈條當中的每一環,因此華為云天生就更善于做政企產品。相反,騰訊云、百度云等互聯網公司雖然在技術實力方面各有千秋,但從市場份額表現上看,對于政企客戶仍然缺乏深度理解。
因此,盡管云計算作為巨頭們的“專屬”游戲已經不存在爭議,但企業間的2B能力卻存在明顯的差異,而云服務愈發明顯的To B傾向更加凸顯了這一差異化能力的重要性,就成為近幾年云計算領域企業排名變化的一個深層次原因。
4
總結
隨著政企數字化轉型的不斷加速,千億規模的政企市場將成為云計算的下一個藍海市場,也成為巨頭們角力的主戰場。整體看,2B業務基因、政企客戶服務經驗以及應用和服務整合能力應該是華為云目前領跑政務云市場的三大關鍵因素,華為云也由此成為政企上云的首選。
后疫情、新基建時代下,政府越來越重視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后現代化,智慧城市機會點不斷涌現,智慧城市建設具有重大格局意義,同時也對城市的云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當政企市場日漸成為云計算主賽道之后,市場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與此同時,隨著政務云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加速轉變,政企客戶對云計算企業技術實力與平臺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目前看,云計算領域“先發優勢”的重要性還沒有被證偽,但這并不意味著領跑者就此高枕無憂。相反,無論是亞馬遜云還是阿里云,目前都在不斷遭到競爭對手的持續挑戰。
政務云的爆發又讓中國云大戰再次迎來一個新的變盤節點。從云巨頭們目前的動作不難看出,一場新的云戰爭就要打響。想要在這片藍海市場中切到更大的蛋糕,2B能力無疑是一個關鍵因素。群雄逐鹿之際,誰主沉浮尚未可知,但下一個十年,得政企云者得“天下”應該已無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