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爾快遞:破產重組,不受資本待見,二線快遞將迎倒閉潮?
在二線快遞多家公司倒閉、普遍無人接盤的大背景下,速爾快遞也掙扎在生死邊緣。
5月18日,速爾快遞在官方微信上發布說明,宣布破產重組。公告表示,法院及相關方支持下,重組意味著速爾快遞最困難時刻已經過去,速爾快遞將實現重生。
信息顯示,速爾快遞成立于2006年,是友和道通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友和道通實業有限公司為其大股東,占股比例為60%。速爾快遞以"企業件+零擔快遞"為市場定位,服務B2B市場,以企業、工廠為核心客戶群體,以"3-100KG"為核心重量段。
一位聚焦快遞領域多年的行業人士向AI財經社表示,速爾快遞目前的主營業務在市場上還是很“吃香”,它所屬的這個領域給予了它重組的希望和生存的空間。
可能殺出重圍,也可能倒在血泊中
快遞江湖領域,誰都有可能殺出重圍,或者倒在血泊當中。
目前,攪局的極兔快遞“燒錢換市場”,日訂單量迅速從0到2000萬件,低價搶奪的代價便是十個月虧損了超200億元,這場大戰中,其他上市快遞企業“老大哥”順豐一季度虧損近10億元、申通一季度虧損8952萬元。
一線快遞快遞市場已然如此,二線快遞的生存空間更是難以為繼。
2021年3月,自身陷入困境的蘇寧無法在繼續燒錢養天天快遞,多次被易主的天天快遞也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間,虧損超42億元,蘇寧不得不讓其全面轉型,未來給蘇寧易購的零售業務做同城配送。
這已經不是倒下的第一家二線快遞企業了,快捷快遞早已在2018年全網暫停運營、國通快遞于2019年3月全網停工、全峰快遞也被曝拖欠合作商貸款和員工工資、如風達也宣布暫停起網等。
缺乏資本競爭力是讓二線快遞瀕臨死亡的最為直接的原因。快遞企業在上市后,利用資本效應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目前為止,順豐、通達系等快遞企業在全國快遞市場當中占據著超80%的市場份額。
不過在80%市場以外,二線快遞也不全是退場者或掉隊者,也有邁入新周期的企業,安能、宅急送、優速快遞、速爾快遞等也重新回歸大眾視野。
今年5月,安能物流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在安能聚焦目前的快運主業之前,安能也曾經想借助快遞業務爭取盡早上市,但安能殺入的快遞業務已被其他快遞企業搶占,加上自身內部戰略轉型的時期較晚,導致安能在快遞業務上虧損了近20億元,不得不再次回歸快運主業。
今年4月,宅急送一則獲得近10億元B輪融資的消息,再次將這家邊緣化的快遞企業重新拉回到聚光燈下。據介紹,本輪投資由遠洋集團旗下遠洋資本領投,寧波瀚潤、高林資本等共同投資。
眼觀宅急送的發展歷程,此前宅急送也布局過快遞業務,但其業務起起伏伏,高層決策搖擺不定,讓宅急送與電商快遞件失之交臂,最終宅急送避開與快遞市場的直接競爭,聚焦在項目物流業務上。
優速快遞目前已經被壹米滴答全權控股。2019年7月,優速董事會調整組織架構,任命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為優速CEO,壹米滴答也從此正式入駐優速。雙方產品結構、網點等融合,聚焦快運市場。
目前重組的速爾快遞,也已經在市場定位和產品上,避開了電商快遞件這一紅海市場。行業人士表示,速爾快遞更多的是服務于電子、服裝、皮革、零配件等細分市場。
數據顯示,2016年,速爾快遞曾獲得過2輪融資,融資金額超30億元,招商資本、招商財富、九鼎投資、招銀股權投資等機構入局。
速爾能否重組成功?
速爾快遞母公司友和道通集團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提供綜合性物流解決方案和運輸配送服務的民營企業。
速爾在爆發危機前,母公司友和道通旗下航空業務重組未果、以及兄弟公司全一快遞停擺,業內人士指出,速爾將受到以上兩家企業的雙重影響。
特別是在2019年10月,全一快遞發布了告客戶書表示,“基于公司業務轉型調整,部分快遞類服務模式將發生改變,同時提醒客戶‘做好貨件轉交其他快遞公司寄遞的準備’等。”這意味著,全一快遞被友和道通接盤近9年后,迎來了退出快遞舞臺的結局。
兄弟公司全一快遞的停運對速爾也造成了影響。全一擺停后,速爾也發布聲明表示了“對速爾快遞部分地區的正常操作產生了連帶影響”。
在此期間,友和道通旗下的多家子公司也發起了股權質押行動,“接盤方”均為其背后的國資股東。其中,友和道通的航空業務板塊以股權質押的方式募得資金2.4億元。
數據顯示,速爾在2019年11月15日至25日期間,發起了多次股權出質行動,質權人主要是荊州慧康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招商資本)與深圳國調招商并購股份投資基金合伙公司(深創投),出質股權數額并未透露。
(截圖來源天眼查)
據當時媒體報道,“股權確實質押了,手續也辦了,但這筆救命的資金卻遲遲沒有到位”。此外,速爾快遞的多架全貨機已經停飛,多個業務板塊的員工已經幾個月沒有拿到工資。
2020年1月,速爾快遞發布了一則情況說明書,其中提到了融資方面的進展,“和相關方的投資文件已經草簽。2020年農歷春節后,資金即可到位。”
之后,資金是否到位的消息再未傳出。反倒是2020年一整年,速爾快遞還處于拖欠員工工資、用戶投訴服務差等負面消息的漩渦當中。
2021年2月,速爾快遞在廣東網絡會上,實際控制人張煊楠透露,“過去一年,我跟資本方溝通的比較好,錢源源不斷,夠打仗了”。
在新的細分市場,速爾快遞最缺乏的便是資本,如此次資金能夠到賬,那么速爾也將再以新面貌重歸快遞市場。
上述聚焦快遞領域多年的行業人士也表示,過去入股的資本方,以及目前熱衷于投資快遞市場的資本機構們,不排除未來會成為“接盤俠”的可能性。
猜你喜歡
再創新高,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1700億件
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745億件,收入1.4萬億元,增21%、13%。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進村、進廠,助力鄉村振興。現存快遞物流相關企業超134.4萬家,新增12.6萬余家,廣東、江蘇、山東數量居前三,8.55%企業涉司法案件。快遞業務量攀升,為新春假日經濟注入新動力
2025年全國快遞日均超5.5億件,春節前夕超6.7億件。快遞企業加強數字化建設應對高峰,出口“拼車”模式降成本。快遞業展現經濟韌性,相關企業超134.4萬家,廣東、江蘇、山東數量居前三,8.55%企業涉司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