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獲國資青睞,蘇寧秘訣何在
蘇寧牌桌上,又多了一位國資身影。
5月6日,蘇寧與江蘇省國資、南京市國資共同簽署組建新零售發展基金的框架協議。基金總規模200億元,將采用投資蘇寧優質資產與優質業務等方式運作,基金分別由江蘇省與南京市國資、蘇寧、社會資本共同出資,但關于各方出資比例以及社會資本名單,蘇寧未做進一步披露。
這是蘇寧自2020年底爆出債務危機后,第二次獲得國資系援助。
此前的2月28日,深圳市國資委通過旗下深國際與鯤鵬資本合計收購蘇寧易購23%股份,向后者“輸血”148億元。但顯然,148億元資金對于龐大的蘇寧而言只是杯水車薪。宣布引入深國資后,張近東依舊忙碌奔走在“找錢”的路上。
作為江蘇最大的民企納稅大戶,蘇寧引入江蘇省和南京市國資并不稀奇。早在2月25日蘇寧易購公告將轉讓20%-25%股權“自救”時,市場便一度瘋傳江蘇國資將成為最大可能的買家,出資者名單包括江蘇國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蘇農墾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南京新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
但三天后,蘇寧易購股權轉讓落錘,深國資“橫刀奪愛”成為公司實際第一大股東。因為兩家投資機構不互為一致行動人,蘇寧易購最終成為一家無實際控制人公司,張近東仍為第一表決權股東。

“到手的肥肉丟了,如今江蘇國資再進入顯然有亡羊補牢之意。”據某接近深國資人士向AI財經社表示。那么,當初江蘇國資為何錯失蘇寧易購?如今兩家國資共同“干預”下,蘇寧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聯手合作,皆大歡喜
“準確來說,江蘇國資早已盯上蘇寧,只是一直在博弈,以一個最低收購價格拿下這部分股權。”前述人士表示,“當時江蘇沒有考慮到深國資會出手,還認為自己勝券在握。”
同時,深國資的決策速度也著實令人吃驚,據市場傳言,僅介入幾個星期就拍板了。“為什么最后深國資會出手,還是因為圈內的關系。許家印的出手牽線,促成了這段交易。”前述人士補充到。
2017年11月,張近東手指輕輕一撥,從蘇寧電器支出200億元人民幣幫助許家印,至今這筆借款仍因恒大地產未能成功借殼上市沒能收回。如今,蘇寧有難,許家印牽手生意伙伴“雪中送炭”亦是人之常情。“優質資產低位收購一直是深國資的投資風格,而蘇寧正好也能補足深圳在重量級電商布局上的缺失。”前述人士表示。
最終,深國資以每股6.92元的價格入股蘇寧易購,此價格為上市公司停牌前60個交日易股票均價的九折,蘇寧易購整體估值為643億元。前述人士稱,“要知道,江蘇國資委給的價格才5.3元/股。而深國資的合作方案既給了恒大面子,又保留了張近東的管理權,可謂皆大歡喜。”
煮熟的鴨子飛了,江蘇國資委心里不能不急。且蘇寧一牽手深國資,便立馬宣布要在深圳設立華南地區總部,未來二者之間是否還會有更進一步的投資或股權方面的合作,甚至動搖蘇寧作為江蘇省納稅大戶的根基等,皆成為江蘇國資的一塊心病。
“江蘇國資要想辦法補救,蘇寧正好也還存在財務壓力。”前述人士表示,最終,江蘇國資通過共同組建基金的模式實現“補位”,而這也意味著蘇寧的債務問題短期內進一步得到緩解。
剝離不良資產
2020年10月,蘇寧的財務危機還沒有全面公開時,張近東便開始密集尋求資金。彼時,蘇寧的訴求是在百億元級規模,且以財務投資為主。但顯然,資本有它自己的意志。而如今,兩方國資入局后,蘇寧未來,也仍然具有不確定性。
“雙方之間的摩擦未來無可避免。但兩方國資首先能達成的共識,是幫助企業剝離不良資產。”多位業內人士向AI財經社表示,“這是當務之急。”
過去十年里,物流、足球、金融、體育、科技、置業、文娛、投資,這些你能想到的與零售相關、或毫不相關的行業里,無一不留有蘇寧的足跡。
2020年,張近東也意識到了蘇寧商業帝國“缺錢”的困境。蘇寧30周年慶生會上,他曾提出,“下個10年企業發展的導向變得更加清晰,就是要聚焦、高質量、腳踏實地。下個10年,我們必須要學會做減法,歸根結底就是要集中精力,聚焦零售主業。”
此后,無論對內對外,“聚焦主業”一律成為張近東發言的主基調。“只要不在零售賽道,脫離產品和用戶,都要大膽調整,該砍的砍,該轉的轉。”
但作為蘇寧集團核心業務的蘇寧易購,自2012年和京東價格戰后便迎來轉折時刻,再輔以同時期蘇寧一路激進的兼并擴張,蘇寧易購早已入不敷出。
翻閱蘇寧易購歷年財報可見,早自2014年起,其扣非凈利潤就開始出現持續虧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也自2017年開始持續為負。
2020年疫情爆發后,蘇寧的財務問題加劇。這一年,蘇寧易購虧損42.75億元,同比下滑143.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虧損68.07億元。
如今,蘇寧足球隊已經停止運營,正在尋找新買家。據外媒報道,國際米蘭同樣在尋求出售,要價10億歐元。除此之外,被收購兩年的家樂福中國也傳出出售部分股權的消息。
兩方國資介入后,蘇寧剝離不良資產的決心會更堅定。例如,蘇寧此次牽手的深國際,主業為物流和收費公路,目前已在30個城市建立物流港,而蘇寧的物流則主要以天天快遞為主,物流一直是零售行業的重資產,蘇寧表示,未來將在與深國際的協同下,堅決調整天天快遞業務中低價值且沒有長遠發展的業務,并結合企業資金狀況和資金回報率,以最大程度降低經營成本和提升經營利潤。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針對蘇寧未來的戰略定位以及如何重塑經營方向,還包括團隊治理、股權激勵機制等方面,未來雙方國資可能會產生“些許摩擦”,但是,“雖獲得百億資金支持,但若此后蘇寧沒有能力扭虧或減少虧損,依然無事于補。蘇寧的未來關鍵還在于調整經營模式。”
蘇寧未來發展如何走?
目前,比較能明確看到的是深國資對蘇寧未來的規劃。作為產業投資人,深國際、鯤鵬資本將與其他深圳市屬國企共同圍繞商品供應鏈、電商、科技、物流等領域,對蘇寧易購進行綜合賦能。其中被蘇寧特別提及的一塊業務為免稅業務。
“前段時間,蘇寧與海南部分免稅牌照企業建立了合作,未來鯤鵬資本將為蘇寧提供優勢資源,帶動蘇寧在免稅業務的發展,蘇寧也希望后期可以深耕免稅市場,發揮優勢。”蘇寧方表示。
在零售行業資深人士、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看來,深圳國資入股蘇寧后,可能會促進其與深免的合作,從蘇寧當前的業務結構來看,免稅牌照對百貨業務有一定推動作用,但對蘇寧超市、小店等業務則意義不大,“只能說有機會,但僅憑一張牌照就想扭轉蘇寧的經營壓力還是不夠。”
免稅行業作為旅游行業的一個分支子行業,2019年末我國免稅市場規模不過500億元左右。且行業在國內發展歷史較短,因此無論在經營模式、免稅店規模、商品種類、購物環境和市場開發等諸多方面均與免稅業發展成熟國家有一定差距。
同時,中國免稅業市場實行的壟斷經營和集中統一管理制度,也讓蘇寧未來入局的想象力受限。
目前我國免稅行業維持壟斷內有限競爭格局,中國國旅旗下中免、日上免稅行和海免,業務覆蓋較廣,包括機場、口岸、網上、離島免稅店等,占據全國免稅業90%市場份額。而深免的業務范圍僅涵蓋深圳市內8個本地口岸免稅店和2個異地免稅店而已。
除拓展免稅業務外,有私募相關人士向AI財經社表示,基于深國際本身的物流和供應鏈優勢,未來可一方面幫助蘇寧鞏固電商業務,提高國內份額;另一方面或可助力改善蘇寧業務結構,發力跨境電商。
“隨著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未來國產品牌會越來越強。而在疫情影響下,各國輸出受阻,未來中國的產品將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對我們提高國際競爭力亦有重大意義。”前述業內人士表示,尤其是在華南市場,小家電資源豐富,未來小家電的出口或將成為蘇寧可以重點發力的方向。
莊帥表示,蘇寧做出口無非兩種落地模式。“一種是以供貨方式去其他國家開設線下/線上店,一種是純粹作為一個中介,幫助小家電品牌做代理商。”
他認為,前者相對困難,亞馬遜在國際上已經做得足夠好,蘇寧無論是獲客能力、國外店鋪經營能力,以及對當地消費者的了解等都不具備優勢,因此可行性不大。
而對于后者,蘇寧則將面對已有市場的激烈競爭。如今國內小家電出口主要以獨立的出口貿易商為主,連接國內多個小家電品牌進行出口批發,“這些公司普遍規模不大,十幾、二十人,一年就能做很大規模。相比之下,蘇寧靈活度不夠,學習成本也高。”莊帥向AI財經社表示。
事實上,跨境電商在國內吆喝了這么多年,阿里也僅僅只是在品牌引進方面有所建樹,而對于國產品牌走出去,蘇寧不見得能做的比巨頭們更好。對此,業內人士稱,“目前看還是先聚焦零售業務,未來再做長遠打算。”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