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被曝侵權,盜播音樂作品,上市征途再添變數?
剛傳出上市消息的喜馬拉雅,再陷侵權風波。
4月26日,明白音樂娛樂集團創始人兼CEO王毅向媒體表示,喜馬拉雅平臺未經許可便將旗下音樂作品和作曲者信息更改盜播。王毅稱,發現作品被侵權后,相關音樂人與喜馬拉雅工作人員反映,但遲遲未能有明確的處理進展。
事實上,這并非喜馬拉雅首次出現侵權行為。數據顯示,喜馬拉雅母公司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關于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就有1129條,這些侵權糾紛中不乏騰訊、愛奇藝等企業身影。
對于再傳上市的喜馬拉雅而言,除了版權糾紛外,還面臨著商業化的難題。作為在線音頻的龍頭老大,喜馬拉雅目前手機用戶超6億,并已完成9輪融資。但目前在線音頻平臺模式單一,變現能力受到大眾質疑。此外,騰訊、字節跳動跳動等巨頭對正在音頻虎視眈眈,市場競爭越發激烈。
內憂外患之下,喜馬拉雅能否順利上市?這次被曝盜播音樂作品,平臺又將如何處理?
私自改名盜取原創,版權問題纏身
喜馬拉雅盜取音樂作品事件,始于王毅的一條朋友圈。王毅發文指出,其公司簽約音樂人森水垚的《古老秘境》《夏天藏著的秘密》兩部作品,被喜馬拉雅官方編輯擅自更名為《神秘國度》《夏天不遠了吧》。他還指出,不僅作品名稱被更改,作曲人署名也不是森水垚本人,且兩部作品被喜馬拉雅盜播。
據王毅透露,發現侵權后,相關音樂人在一周前便向喜馬拉雅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但一個星期過去,截止到4月26日凌晨兩點,仍未有進展。直至他通過朋友圈公開此事,喜馬拉雅才將歌單刪除,并對侵權行為進行道歉。
此外,王毅還表示,喜馬拉雅工作人員在與音樂人溝通過程中直接稱:“這樣是為了多一個途徑推廣咱們的內容。”針對這一情況,AI財經社聯系喜馬拉雅方面了解情況,截止發稿,暫未收到回復。
事實上,這并非喜馬拉雅首次出現侵權行為。天眼查信息顯示,喜馬拉雅母公司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關于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就有1129條。在這其中,騰訊、愛奇藝等均因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改編權糾紛等原因,向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提起訴訟。
2019年9月,知名財經作家、大V博主曾鵬宇公開發文指出,喜馬拉雅未經授權,將自己剛出版的新書的有聲化內容在平臺上免費公開。此外,還有多位知名作者、IP持有方狀告喜馬拉雅侵權,其中包括《左耳》、《如懿傳》等知名影視IP持有方。
對于平臺的版權問題,喜馬拉雅副總裁姜峰有過說法。他曾對外表示,喜馬拉雅有一套版權審核體系,原創內容會被整合進版權管理資源庫,用戶上傳內容后會由機器審核也會由人工審核,但由于上傳內容數量過多,審核難免有紕漏。
內憂外患下,遲遲未上市
除了版權問題外,喜馬拉雅也屢次傳出上市動態。4月12日,有媒體報道稱,喜馬拉雅已向美國證監會秘密提交招股書,最早可能在今年二季度融資5億-10億美元,并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就上市計劃進行合作。
不過,喜馬拉雅隨后否認了IPO傳聞。作為國內音頻頭部平臺,喜馬拉雅成立于2012年,目前已擁有6億手機用戶。盡管已經成了行業龍頭,但喜馬拉雅仍未完成上市動作,而其最大競爭對手荔枝已于去年登陸美股,成功搶去“在線音頻第一股”的稱號。
遲遲未能上市的背后,也反映出喜馬拉雅的經營隱憂。除了侵權問題頻頻上演外,喜馬拉雅還面臨著商業模式不穩定,版權價格高居不下、音頻用戶轉化率低,付費意愿低等問題。
實際上,這也是目前在線音頻行業的普遍問題,營收結構單一、用戶付費率低。這一情況可以從荔枝的財報中窺見,2020年第四季度,荔枝移動MAU為5840萬,同期增長15%;但是月付費用戶人數卻由2019年第四季度的43.41萬下降至42.24萬,下降了2.7%。
上市之后,荔枝股價一路下滑,截至4月27日,荔枝股價已經從上市當日11.63美元/股,跌至6.72美元/股。股價大跌之余,虧損幅度也在不斷加大。荔枝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虧損8220萬元,已連續4年虧損。
目前,喜馬拉雅和蜻蜓FM主要以PGC(專業機構產生內容)為主,而荔枝主要以UGC(用戶產生內容)為主。相較之下,喜馬拉雅FM“PGC”模式,獲取IP內容相對成本較高,荔枝UGC模式顯得更具成本效益。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國內音頻行業所處高速發展趨勢,但相關數據顯示,未來三年PGC和UGC業務所帶來ARPPU(每付費用戶平均收益)增長趨勢較慢。
眼下,喜馬拉雅、蜻蜓FM以及荔枝的“近憂”還不止這些。隨著字節跳動、網易、騰訊等巨頭紛紛上線音頻產品,搶灘在線音頻市場,喜馬拉雅、荔枝們將迎來更強勁的對手。
猜你喜歡
AI超擬真有聲書《智能交通》上線 李彥宏300句話生成20萬字語音作品
4月21日,世界讀書日前夕,AI超擬真有聲書《智能交通》在喜馬拉雅APP上線。悄悄長大的“喜馬拉雅”,燒了130億
2022年3月29日,“國內最大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第三次遞交IPO招股書,估值超過了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