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僅為立頓1/20,“八馬茶業”能否成功沖刺“茶葉第一股”??
沖擊A股“茶葉第一股”的選手,又多了一名。
近日,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八馬茶業”)創業板上市申請已獲深交所受理,本次IPO擬募資6.8億元。加上去年披露招股書的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茶葉”)和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瀾滄古茶”),目前排隊A股的茶企已有三家。
雖然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與消費國,但茶企卻大而不強,至今A股市場上尚沒有一家以茶葉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實際上,自2012年安溪鐵觀音集團闖關A股開始,就不斷有茶企遞交招股書,華祥苑、七彩云南、中國茶葉等都曾沖擊A股,但至今都未能摘下“茶飲第一股”的桂冠。
此次,從新三板轉戰創業板的八馬茶業,能否成功上市?
自主產品少,存在市場集中風險
成立于1997年的八馬茶業,是一家高端茶類連鎖品牌。2015年12月公司掛牌新三板,后于2018年4月19日摘牌。此次沖擊A股創業板,八馬茶葉擬公開發行新股數量不超過258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25%,募集資金為6.83億元。
目前,八馬茶業的控股股東、實控人為王文彬、王文禮、王文超、陳雅靜及吳小寧,五人共持有公司62.80%的股份。這其中,董事王文彬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25.37%,董事長王文禮為第二股東,持股22.32%,二者為兄弟關系。
八馬茶業主要售賣各種中國傳統原葉茶,包括烏龍茶、黑茶、白茶、紅茶、綠茶等。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八馬茶業實現營收分別為7.19億元、10.23億元和12.4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49億元、0.91億元和1.16億元。
過去三年,八馬茶業的營收均未超過20億元,這樣的業績雖說在茶企中不算差,但體量較其他消費類上市公司來說還是較小的。相比知名茶品牌立頓紅茶2019年198億元的銷售額,八馬茶業同期營收僅為其1/20。
茶葉產品是八馬茶業的主營業務。2020年,茶葉銷售額占公司總營收為86.30%。其中,貢獻營收比例最大的是烏龍茶,2020年營收為4.1億元,占總營收的33.14%。不過,近兩年烏龍茶的營收占比逐漸下降,普洱和白茶貢獻營收比例逐年增長,2020年分別占營收比重之17.11%和9.95%。
盡管近年來,八馬茶業有意識的在拓展產品品類,例如推出了茶飲、茶具等衍生品,但這些業務對其營收貢獻極小。
值得注意是,八馬茶業產品中只有鐵觀音及部分巖茶為公司自主生產,其他大部分茶葉產品均通過成品供應商,以定制采購的方式獲得,并以“八馬”的品牌、其他子品牌或者合作品牌的形式對外銷售。
招股書顯示,2020年八馬茶業物料采購中,定制成品茶、茶葉半成品和毛凈占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47.42%、3.87%和15.37%。八馬茶業自產毛凈占比極低,且主要來自公司的全資孫公司八馬現代,2018-2020年期間,自產毛凈重量占毛凈采購入庫總重量的比例分別為0.87%、0.93%及0.47%。
另外,八馬茶業的收入以廣東、福建等為主,市場相對集中。上述兩省是國內鐵觀音的主消費市場,也是公司產品中心和生產基地所在。對于而言一個即將上市的全茶類連鎖品牌而言,公司仍存在著市場相對集中的風險。
經營模式上,八馬茶業通過“直營+加盟”,“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銷售體系對外銷售產品。2018-2020年期間,八馬茶業通過線下加盟模式銷售額分別為2.93億元、4.8億元及5.9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41.12%、47.44%及48.07%。
其中,直營模式帶來的收入分別4.19億元、5.3億元、6.3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58.68%、52.33%、51.69%。從上面數據看來,八馬茶業加盟模式和直營模式營業收入占比正逐年接近;同時,直營模式中,網絡銷售的比例也不斷上升。
截至2020年末,八馬茶業已經擁有直營店366家,加盟店超過1700家。
爭奪“A股茶葉第一股”
從八馬茶業的基本面來看,公司家族色彩濃重,業務層面上主要存在著區域性明顯,自主產品少,茶飲、茶衍生產品不足,大多以原葉茶等產品為主的特點。其實,這也是國內茶企普遍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茶葉市場規模已達到3000億元。但與龐大市場規模不對等的是,國內茶企的資本化始終難以突破,不僅是審核嚴格的A股市場,甚至是港股、新三板都少有成功者。 根據《中國茶葉企業發展報告》的數據,2017年中國茶葉企業總數約為6萬余家,其中規模企業為1600余家,總資產超過1億元的企業僅87家,總資產超過10億元的企業僅6家。
業內人士認為,茶葉生產屬于低技術含量的傳統工藝,行業標準執行水平也參差不齊,國內大多茶企仍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利潤低,難以實現工業化、標準化生產,品牌塑造難,這也行業集中度低的主要原因。
在國內茶業市場上,一直有個說法,“萬家茶企不如一個立頓”。在當前資本市場上規模茶葉上市公司極少的情況下,八馬茶業若能成功在A股上市,對國內茶行業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沖刺A股的過程中,八馬茶業從不缺乏競爭對手。去年,在注冊制大背景下,中國茶業和瀾滄古茶兩家茶企,分別向上交所和深交所遞交了IPO申請。其中,中國茶葉擬募資5.4億元,瀾滄古茶擬募資6.28億元。
根據招股書,2019年,中國茶葉、瀾滄古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28億元、3.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6億元、0.81億元。而同期八馬茶業營收為10.23億元,凈利潤為9188.16萬元。
從體量規模上看,有著“茶葉國家隊”之稱的中國茶葉,是目前3家沖擊A股茶企中最具上市潛力的一家。但即便是頭部企業,中國茶葉的年營收也還不及一家小型區域白酒企業的水平。
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茶葉內銷售量達到202.56萬噸(不含進口茶葉),內銷額達到 2739.5億元,中茶的市場規模還不到行業總盤子的1%。頭部企業尚且如此,其它茶企可想而知。
2018-2020年期間,八馬茶業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6億元、3.5億元和4.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7.3%、35.02%和34.61%。八馬茶業的銷售費用率,不僅高出了瀾滄古茶、中國茶葉,更是高于行業平均值,主要由于公司線下直營渠道收入占比在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茶企還在沖刺A股的同時,不少新式茶業品牌也加入了上市大軍中。今年2月,新式茶飲品牌奈雪的茶已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若不出意外,奈雪的茶或許會摘取“新茶飲第一股”。而在此前,還有喜茶、蜜雪冰城等頭部茶飲公司被傳上市。
業內認為,現代社會飲茶習慣早已改變,立頓等國際知名品牌早已通過品牌化、規?;a,引領世界茶業潮流,而國內茶企依然走人工制茶的模式,行業集中度低,品類同質化嚴重。同時,多數茶企家族化色彩濃重,經營產業鏈較長,管理欠缺規范,使得行業外資金難以進入,傳統茶企資本化困難。
猜你喜歡
瀾滄古茶欲成“普洱茶第一股”,年銷售成本大增58%
6月1日消息,近日,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計劃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欲成為“普洱茶第一股”。八馬茶業上市終止:半月前回復問詢,研發投入、創業板定位被追問
5月10日晚間,深交所官網顯示,八馬茶業創業板IPO申請處于終止(撤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