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法院首案將開審,興業銀行成被告
日前,成立不到1個月的北京金融法院在線上召開了“1號案”庭前會議,興業銀行作為大連機床超短融違約事件的主承銷商,成為這一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的被告之一。
就在4月15日,一場人事變動傳言加劇了這家金融巨頭的股價大幅下跌。有報道稱,興業銀行空缺了近20個月的董事長職位或并非由現任行長陶以平升任,而是另有任命,這場人事變動加上央行月度金融數據刺激,興業銀行當天一度重挫近6%。
“承銷之王”或涉嫌虛假陳述
關于這場虛假陳述案件,還要追溯到2016年8月,當時大連機床發行了一筆5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該筆債券至今已經違約4年多。
據悉,案件原告為某資產管理公司,其擔任管理人的基金曾經陸續買入上述超短融“16大機床SCP001”并持有至今。發行人大連機床到期不能還本付息,于2018年被法院裁定破產重組。但原告申報破產債權并處置后,債權無法獲得清償。
公開資料顯示,“16大機床SCP001”面值總額5億元,票面年利率為7%,于2016年12月11日到期,本息資金兌付順延至12月12日進行,當期應兌付本息合計5.1781億元,承銷商為興業銀行。
當年11月29日,同樣是興業銀行作為主承銷商的5億元超短融“16大機床SCP002”就被曝觸發交叉違約,或面臨提前到期兌付。當時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經查詢發現大連機床下屬子公司存在14筆銀行承兌匯票墊款,金額共計1.39億元,墊款日期為2016年11月3日至4日,截至11月29日,上述銀行承兌匯票仍未妥善解決。興業銀行表示,鑒于大連機床在銀行承兌匯票墊款發生之后的10個工作日寬限期內未予以糾正完畢,該項墊款事項已觸發“16大機床SCP002”的交叉違約條款。如果交叉違約不能得到豁免,該期超短融將提前到期。
原告認為,其購買的融資券信息披露的財務報告數據和資產質押擔保文件的虛假陳述是導致其投資損失的根本原因,故將該債券的主承銷商興業銀行、審計機構某會計師事務所、信用評級機構某聯合資產評估公司、法律顧問某律所告上法庭,請求各被告對原告的投資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AI財經社注意到,本案是債券持有人依據2020年3月實施的新《證券法》追究債券承銷商及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信用評級機構等債券服務機構承擔虛假陳述賠償責任的新型疑難案件,目前仍在進一步審理當中。據媒體報道,在此次庭前會議上,興業銀行提出了管轄權異議,還有部分被告向法院申請追加發行人為本案當事人。
作為一代機床龍頭,大連機床曾經距離上市僅一步之遙,最后卻欠下幾百億債務走向了破產重整,董事長陳永開則因為騙貸數億元于2018年被抓。
令人唏噓的是,在大連機床"16 大機床 SCP001"、"16 大機床 SCP002"、"16 大機床 SCP003"、"16 大機床 MTN001" 和 "15 機床 MTN001" 接連違約情況下,興業銀行作為發行人與投資人之間的橋梁卻絲毫未能提前察覺。
去年11月,多只永煤債出現違約,興業銀行作為主承銷商被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通過對永煤控股的調查和對相關中介機構的約談,發現興業銀等主承銷商,以及評級機構中誠信、審計機構希格瑪存在涉嫌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
在債券承銷市場,國有銀行無論是承銷金額還是數量都優勢明顯,但AI財經社注意到,這并未阻擋主打承銷優勢的興業銀行“開疆拓土”,去年前三季度其承銷金額達到了 8138.5 億元 , 位居股份制銀行之首。即使去年環境生變,債券市場“暴雷”不斷,興業銀行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規模仍同比增長25.64%,以6545.55億連續第3年蟬聯全市場第一。在股份行領域,興業銀行已經連續9年拔得頭籌。
有業內人士表示,企業信用債券接連出現逾期或實質違約,對承銷商來說不僅會加大商譽風險,也會影響其債券的發行承銷。
多次收罰單
對于上周四以興業銀行為首的金融股大跌,有不少市場人士將其歸因為央行月度數據透露的利率下降,也有人認為是近期國務院發布的新文件涉及到地方融資平臺重整和清算條款,這對于持有地方債較多的金融機構來說,可能是一個利空。
就在同一天,有報道稱,現任建行副行長呂家進或將空降興業銀行擔任董事長。在此之前,興業銀行董事長的職位已經空缺接近20個月。
從履歷來看,呂家進的職業生涯成長于郵政系統,曾帶領郵儲銀行赴港上市,以嚴抓合規經營著稱。2019年,呂家進履職交行,先后分管同業業務和對公業務,去年7月又被調任建行擔任執行董事、副行長,分管零售業務。
AI財經社統計發現,今年以來,興業銀行已經因為多項違規收到銀保監會10余張罰單,其中與違規發放個人商業用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流入房市,以及房貸審核不嚴格、部分貸款資金回流至企業集團有關賬戶等有關的罰款超過百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疫情沖擊的2020年,包括招行在內的不少銀行信用卡業務增速放緩,而興業銀行卻仍然實現了信用卡交易量的兩位數增長(17.17%),同期招行、平安信用卡流通卡數量分別僅增加了4.4%、6.5%,興業銀行同比增幅則超過了9%。但代價是信用卡不良率攀升,興業銀行這一數據去年首次進入“2”時代,同比增長0.69個百分點,同期平安和招行增長都未超過0.5個百分點。
就在去年10月,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曾因信用卡授信審批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并罰款50萬元。
AI財經社還注意到,此前興業銀行口碑不佳的“隨興分”產品仍是黑貓投訴平臺的“常客”,這款宣稱可以幫助用戶提升信用卡使用額度的消費備用金分期信貸產品,被不少用戶投訴為虛假宣傳、誤導辦理、誘騙開通等。
此外,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的《關于2020年第四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在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平均每千萬個人客戶投訴量指標上,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位列前三位。
猜你喜歡
興業銀行代銷4.5億信托產品疑似暴雷被“砸場子”
興業銀行新任行長陳信健的任職資格獲批,該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