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在美IPO:新浪大股東,三年收入256萬美元
在各種“第一股”紛紛涌向資本市場的2021年,中國創業公司圖森未來也在沖擊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3月24日,公司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 招股書。
為什么選在美國上市?圖森未來相關人士對AI財經社稱,主要由于公司業務最先在美國開展,美國法律允許無人物流業務收費。另有同行業人士分析,在美上市比較快,對于需要大量投入的圖森未來來說比較有利。
新浪為機構第一大股東,有收入但商業化還在早期
圖森未來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L4級自動駕駛卡車公司,最早叫做“圖森互聯”,主攻圖像識別技術,為新浪微博提供廣告支持,同年獲新浪5000萬元A輪投資。2016年公司全面轉型,開始聚焦自動駕駛卡車領域,研發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新浪之后也持續跟投。招股書中披露,新浪是圖森未來第一大機構股東,A類股占比達20%,有7.91%的投票權,新浪集團董事長兼CEO曹國偉還是圖森未來董事會一員。如果圖森未來順利上市,對于剛剛私有化的新浪來說,是一筆不錯的投資。
6年以來,圖森總共完成了10輪融資,公開融資額超過6億美元(約40億元)。除了新浪,芯片大廠英偉達、美國快遞企業UPS、大眾集團TRATON、鼎暉投資等都是圖森的股東。
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路上,一派是載人的Robotaxi模式,但由于安全性、責任歸屬等因素,目前企業都為試運營,因而還沒有企業能從中得到大規模營收。另一派就是像圖森這樣的運貨模式。由于美國地廣人稀,法律有無人駕駛上路許可證,企業也很容易拿到,由此,圖森、智加科技等基本都是在美國賺到了第一桶金。
根據IPO文件,2018年-2020年,圖森未來的營收分別是:9000美元,71萬美元、184.3萬美元。實現大幅增長主要是得益于去年啟動的無人駕駛貨運網絡(Autonomous Freight Network,AFN)。
招股書披露,無人駕駛貨運網絡主要有兩種商業模式,一種是企業直接購買圖森的L4自動駕駛卡車,并訂閱TuSimple Path(提供包括高清地圖、云監督系統等服務),按使用次數付費,一年之內就可以收回投資的成本。另一種是直接把貨物交給圖森的自動駕駛車隊運輸,按照145美元/英里的標準收費,每英里運費比傳統的人類司機節約10%-15%。
雖然已經有了收入,但圖森的自動駕駛技術尚未大規模商業化,無人駕駛貨運網絡也處于開發和商業化的早期階段。
2024年量產L4卡車,4個月收到5700輛訂單
在自動駕駛這條充滿未知數的大道上,圖森的未來既充滿希望又面臨重重考驗。
為了實現大規模商用,必須實現前裝量產。因此在2020年,圖森與納維斯塔(Navistar)和大眾旗下的Traton共同打造L4級自動駕駛卡車,并部署在AFN系統中。圖森稱4個月內已收到了來自10個客戶的5700輛預定訂單,計劃在2024年投產交付。與OEM合作伙伴設計,開發和制造專用的L4級卡車是不小的投入。
目前全球的自動化卡車和貨運解決方案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除了圖森未來,Waymo、Aurora、Embark和Kodiak等公司都在搶占市場。2020年10月,Waymo和戴姆勒卡車公司兩家汽車巨頭簽署協議,進軍貨運行業,也要幾年內在美國推出L4的自動駕駛卡車。
因此在招股書的風險提示一欄,圖森未來也表示,在和客戶簽訂正式的購買協議之前,如果受到行業競爭等因素影響,5700輛訂單或許會有被取消的風險,這都將對公司營收造成影響。
除了各路同行,圖森未來還面臨著和行業老玩家——傳統貨運公司的競爭。由于自動駕駛技術意在取代半自動貨運公司和卡司機,受到游說和宣傳活動的影響,可能會有很多選民抵制自動駕駛貨運。
如同今日的電子煙,政策的變化可能會對一個行業造成致命的影響。如今,美國有43個州允許進行L4自動駕駛卡車測試,其中24個州允許商業部署。圖森未來披露,公司的L4自主半卡車受國際、聯邦、州和地方法律的嚴格監管,如果未來出現任何和自動駕駛相關的安全事故,當地政府出臺安全法規對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范圍和進度施加限制,都會對公司的發展造成影響。
比如2018年Uber在美國釀下了全球首例無人車撞死行人的慘案,導致相關的路測停滯了幾個月,這出悲劇加劇了當地居民對自動駕駛車輛的不滿,甚至曾有一名男子用槍威脅車上的測試員。
為了更好地在市場立足,除了量產前裝L4級卡車,圖森未來表示公司將繼續拓展在美國的自動貨運網絡,計劃在2024年覆蓋整個美國大陸,同時也將把商業化范圍拓展到中國和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