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代碼將成為軟件開發從代碼語言向業務語言進化的拐點
近幾年,互聯網巨頭以及中小型企業的移動互聯以及“上云”趨勢持續火熱,業務在線正成為國內外多數企業數字化轉型必須嘗試的第一步。然而,傳統的軟件重裝開發模式不能及時消化大量業務需求,同時IT專業人才的成本逐漸增加,使得企業IT交付能力不堪重負。
無代碼為企業用戶提供了另一種開發模式,基于業務特性封裝成標準件,借助可視化工具的進行裝配,不需分神考慮開發語言、算法,而專注于業務實現,企業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就能完成業務系統的開發、測試、部署,并可隨時調整、更新、迭代,因而愈發受到企業用戶的關注??梢?,無代碼開發將成為軟件開發從代碼語言向業務語言進化的拐點。
近日,無代碼數字化解決方案廠商輕流,已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由騰訊領投,老股東源碼資本跟投。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五輪知名機構近億元融資。
為此,獵云網《融資研究局》欄目邀請“輕流”創始人&CEO薄智元,進行了人物專訪直播訪談,分享了他對于無代碼系統平臺、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看法以及輕流的產品和技術演進。
無代碼賽道興起的必然性
如同“輕流”這個名字的寓意,追求系統搭建的輕松和輕量,生活中的薄智元是一名理性的情懷主義者,非常自律。
本身讀計算機專業的薄智元,在念大四的時候,就去了阿里巴巴實習。在SAP工作一年之后,于2015年創立輕流。秉持著“不要給自己設限”和“穩扎穩打”的自我要求和原則,他在創業期間,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的碩士學歷,其研究方向是信息安全,在專業領域里形成了自己的特有見解。
在薄智元看來,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一些變化,如果傳統企業還是按照原來的”粗放式”發展,實際上沒辦法響應到現在企業的訴求,這時每家企業都要考慮精細化運營。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一個很好的工具來配合數字化發展。以前有標準化軟件,但并不能解決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業務變化的需求程度不斷強烈,但缺少工具。
再者,現在中國一共只有970多萬的IT人員,其數量不足以支撐現在對于數字化的需求。本質上,無代碼正是去解決這些業務和IT之間的gap,所以無代碼的火熱,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無代碼是由低代碼衍生出來的一個概念,大概在6年前,很多交付公司用低代碼的方式做客戶交付,因為低代碼意味著可以通過少量的代碼,去完成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交互。無代碼可以覆蓋更多、更廣泛的人群,比如公民開發者、不會寫代碼的人,能夠通過無代碼這個工具賦能,乃至實現技術訴求。
這是無代碼技術非常重要的一個變革,也正是與低代碼不同的地方,它針對不同的人群,更多的是非開發者。
薄智元介紹道,輕流有一個“劍盾”策略,產品是“盾”,對客戶的理解是“劍”。所以在提供解決方案時,既具有防御值比較高的盾,又有能夠觸達客戶痛點的劍,是現在在打的“組合拳。
具體到輕流而言,雖是一個無代碼的平臺,但也有開放能力,可以快速與其他系統去做關聯對接,讓專業開發者基于輕流做二次開發。本質上用無代碼來覆蓋更廣闊的需求,同時用低代碼來去覆蓋專業人員對于產品專業能力的訴求,是輕流目前的核心定位。
薄智元認為,無代碼的挑戰分為三個方面:首先在意識層面,國外Gartner預測大概2025年,未來有60%~70%的產品或系統都會被無代碼和低代碼代替,而國內的市場,還處在教育客戶的過程,讓企業意識到無代碼的重要性。
二是方法論,不同行業對于無代碼的應用,比如精益管理、精益生產,通過管理理念優化業務流程。幫助企業“know how”無代碼,實現系統化。
三是無代碼的推廣與應用,為此,輕流導入了一些外部的咨詢,也就是解決方案包,企業可以形成衍生能力。
無代碼賦能業務人員
談及軟件商業領域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布局以及輕流的主要定位,薄智元分析道:
一是SAP 、Oracle等巨頭,其核心解決的是可能在五年、十年都不會改的需求,系統上線基本上是一年起步,很難去響應一些快速變化的業務場景和需求,而且價格昂貴。與SAP的接口或者場景做對接,應對這種變化的需求,是輕流非常擅長解決的部分。
二是像國外的獨角獸OutSystems,更多的是針對開發者,都是低代碼的產品。海外市場經歷過軟件化的進程,而中國直接進入了SaaS的生命周期,從而導致不是所有的中國企業里面都有會寫代碼的IT人員。如果要是去使用這類的產品,實際上就要去做二次開發。輕流主打的方式是無代碼,公司里的業務人員就可以直接使用。
縱觀國內的市場,SaaS主要解決的是偏標準化和垂直類的場景,很難解決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比如人力資源、財務等場景的標準化程度比較高,企業的個性化程度反而會弱一些。輕流更多地解決偏業務的場景,比如工廠里的設備管理、倉庫管理以及合理化的建議。
之前這些業務在Excel 上,現在通過輕流可以實現線上化。把相對中長尾的場景用無代碼的方式做一個聚合,把零散的數據進行管理、信息傳遞以及協同。配合解決SaaS公司的邊緣化需求,可以增加客戶的黏性。
最后,傳統的軟件廠商提供的是長周期的交互和實施的服務,輕流則是提供標準化的產品,以年度訂閱制的方式,類似于SaaS的收費模式。
拋開競爭,輕流的定位更多的是如何用無代碼的方式來賦能業務人員。從細分領域的競爭來說,國內外分低代碼和無代碼兩個主要賽道。國內目前處于一個相對早期的探索階段,在大家還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個趨勢的時候,輕流在這個領域已經深耕了六年,積累了完整的產品體系。
流程引擎
從產品層面,輕流最開始的基因是流程管理。對于無代碼的產品來說,企業要的不單純是協同工具,要解決的一定是管理問題,這樣才有比較高的付費意愿;其次,強大的對外開放能力,輕流不僅關注企業內部的管理流程,更聚焦于業務流程的上下游打通問題,使其更加完整和端到端應用;第三,對外連接的能力,很多客戶不是一張白紙,有其他不同的產品已經應用到場景里,輕流能夠快速地與其他形式做對接,去解決數據孤島的難題。
無代碼開發是一個“造輪子”的過程
薄智元坦言,無代碼是一個造輪子的過程,有很多難點,也有很多的“坑”。他們用了六年的時間才摸索清楚,比如模塊之間怎么耦合,大模塊里有多少小的模塊等等。
現在輕流的整個產品矩陣主要分為六大引擎,包括表單引擎、流程引擎、報表引擎、自動化引擎、門戶引擎、數據庫引擎,其中門戶引擎是輕流打造的一個方便企業將內外部業務打通的窗口。同時,在技術方面,開發無代碼連接和低代碼開發平臺兩大中心,還有在輕商城里面,有一些應用模版和第三方的插件以及服務。
輕流無代碼體系
最早期,輕流的產品只有表單、報表、流程,引擎不斷發展和豐富,能支撐的能力也會非常的多。比如報表引擎,在一開始可能只支持幾種報表,現在也越來越多,接下來他更多的會把報表往BI方向做深入拓展,也就是底層構架的優化,支撐大數據量的存儲、流轉、計算。是輕流即將攻克的難題。
關于具體落地的這種業務場景,薄智元舉例說到,一個重工型機械領域的客戶,當出現精益生產里一個很小的合理化建議的需求時,要么二次開發一套系統,要么找一個標品,但其實他們的這種場景是個性化的,并非標品。沒有那么多的開發資源,而且場景一直在變。而輕流可以解決業務的快速變化、快速建立的需求,不需要IT去做比較大的投入。
再比如一家律所,人數規模不大,但企業資源有限,也需要一個ERP、CRM、HRM、OA,包括渠道管理、經銷商管理、按鍵管理等,甚至訪客預約系統、物資管理系統、招標采購平臺等等。面對中小型公司,由于各個部門五臟俱全,輕流能解決很多場景化的問題,而且能夠搭建出各個板塊的系統,由于這些系統都在一個平臺上,它們不是割裂的,所以不會存在數據孤島的問題。
在2019年前,薄智元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產品打磨,之后根據客戶需求,他帶領團隊更注重于解決方案的落地,包括更好地理解客戶,去找合作伙伴,最后給客戶提供一個標準化產品。與此同時,也在給其他客戶提供一些最佳實踐。
在下一個階段,薄智元強調,會著重關注無代碼的生態。找到合作伙伴,包括代理商、行業咨詢等,不管是團隊,還是個人,甚至以前做二次開發的人員等等,讓輕流整個的產品體系更豐富,客戶體驗更專業,縱深不同的行業,一起深耕和共建無代碼生態。
猜你喜歡
無代碼將成為軟件開發從代碼語言向業務語言進化的拐點
無代碼可以覆蓋更多、更廣泛的人群,比如公民開發者、不會寫代碼的人,能夠通過無代碼這個工具賦能,乃至實現技術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