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邦賣房自救,A股一半企業投資房產
股價每股跌到不足2元的美特斯邦威要賣房自救了。
3月10日,美邦服飾公告稱,把旗下子公司上海模共實業有限公司全資賣給上海巴克斯酒業有限公司,交易金額4.48億元,自己能從中獲得稅前收益2.5億元,將用來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據了解,模共實業主要資產是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康橋東路799號的房產,也是美邦上海總部的房產之一,占地3.8萬平方米,占總部面積的45%。不過賣身后,這里將用于酒類展示。
(美邦上海總部一角)
從營收百億到賣房自救
美邦賣房也是迫不得已。
2020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美邦賬面貨幣資金只有1.01億元,短期借款卻高達10.96億元。業績也沒有起色,三季度營收26.9億元,同比下滑33%;歸母凈利潤虧損7億元。加上2019年虧損,不到兩年美邦已虧掉15億元。
這樣的結局令人唏噓,要知道巔峰時期的美邦,是周杰倫、林志玲、郭富城等一眾明星的代言金主,2011年營收高達99.4億元,差點突破百億大關。沒曾想此后,美邦就開始下滑。
為應對電商沖擊,美邦曾上線自己的電商平臺邦購網,也啟動O2O戰略開過生活體驗店,甚至推出時尚穿搭體驗平臺“有范”APP,但都先后折戟。
有人分析說,美邦的轉型思維很超前,但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是做一個服飾品牌還是一個服飾平臺,導致投入打水漂。
在服裝行業專家馬崗看來,美邦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對優衣庫、ZARA、H&M等品牌沒有很好的應對策略。尤其2016年這些國際快時尚品牌急速入華后,美邦的處境更加艱難,在新品推出速度和鋪貨渠道上的短板都暴露出來。
美邦創始人周成建也曾考慮引入ZARA模式,推出高端子品牌ME&CITY,女兒胡佳佳接手后,將主品牌細分出五大風格,但從業績效果看并不如意。
賣一套房,拯救一家上市公司
其實,不僅美邦,賣房自救已經成了上市公司的通用套路,甚至A股市場傳聞:沒有虧損是賣一套房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套。
最令人咋舌的是海馬汽車,曾在1個月內宣布賣401套房產,被網友調侃是“被賣車耽誤的房產公司”。
2019年4月,海馬汽車公告稱要賣掉上海和海口共計117套房產。到了5月,又公告稱為優化和盤活存量資產,出售海口的269套住宅和15套商鋪,共計284套,光房產信息就寫了整整8頁。
原來,海馬汽車已連續兩年虧損,股票名稱變成“*ST海馬”,再虧一年就要被退市。正好海馬汽車借殼“瓊金盤”這家準房企上市,繼承了大量房產遺產,干脆用來救急。2019年,海馬汽車終于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8520萬元,但業績依然頹廢,汽車銷量下滑56%,可見賣房也非長久之計。
相比之下,ST寧通B公司更厲害,因為只賣了兩套房就成功保殼。2016年,該公司出售北京兩套學區房,凈賺2000多萬元,瞬間從退市邊緣拉了回來。
一般來說,每年四季度是賣房高峰期,其中多數是前三季度業績不好,想最后沖一把,或者是連續2年虧損、不想被退市的ST公司。有媒體不完全統計,以2019年四季度為例,至少有11家上市公司公告賣房,甚至出現三天4家公司同時宣布的“盛況”。
這并不是特例。據不完全統計,光2016年就有超百家上市公司加入賣房大軍,房產轉讓價合計超過20億元,原因大多是“盤活資產、提高資產運營效率”。
有分析認為,上市公司扎堆賣房,除了因主業不夠、副業來湊的不良局面外,也表明一些上市公司越來越被房地產綁架。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A股3700多家公司里有1800多家投資房地產,占比超過48%。
有財經評論員認為,眼下房價看漲,對上市公司是好事,但如果日后房地產泡沫增加,上市公司和整個股市也會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