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究竟是怎么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今天特別想聊聊蘇寧。
蘇寧這家公司非常神奇,過去十年的起起伏伏,堪稱中國商業史的打臉之王。
就拿最近的來說,2019年蘇寧收購家樂福和萬達百貨,大筆投入足球和電競,還是一副十足的土豪像;結果進入2020年就爆出現金流吃緊,上半年全員上陣賣貨,下半年更是陷入債務危機,險些變成“老賴”。
如今引進國資戰投,蘇寧短期的危機暫時告一段落,但從長遠來看,引發這場危機的原因既不能用一句“疫情”一筆帶過,也不是引入國資或者勒緊褲腰帶度日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更加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蘇寧是怎么從一個電商轉型教科書般的優等生,淪落到今天這個境地?
瘋狂投資的2019,與債務危機的2020
蘇寧易購在2018年發行了6期總計100億元的公司債券,這批債券的期限為3年,將在2021年4月-12月陸續到期。
蘇寧2020年的處境并不輕松,但一開始投資人并不太擔心連本金都有還不上的風險。因為蘇寧原本在2021年1月底有一筆200億元板上釘釘的回款。
2017年蘇寧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200億元戰略投資恒大地產,參與恒大借殼深深房回A上市的重組計劃。根據雙方的協議,如果2021年1月底之前恒大集團未能成功上市,蘇寧可以要求恒大進行回購,連本帶利收回當時投資的200億元。
萬萬沒有想到,2020年9月恒大爆出一場“8000億債務危機”,不僅回A上市無望,更無望按照約定向當年的戰略投資者還錢。最終恒大與包括蘇寧在內的投資者達成協議,后者無條件放棄行使回購權,恒大的危機解除,卻讓投資蘇寧債券的投資人炸了鍋。
消息傳出,18蘇寧債在二級市場暴跌,還款期限最早的18蘇寧01在12月9日跌到88元/張,還款期限最晚的18蘇寧07,更是跌至79元/張,打了8折不止。
為了穩住投資者,蘇寧易購東拼西湊拿出20億元回購債券。同時張近東和張康陽控制的蘇寧控股集團將持有的蘇寧易購3.1億股全數質押給淘寶,借回10億元補充資金。當時蘇寧易購的股價約為9元,張近東基本上借1押3,蘇寧集團資金的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一年營收2700億元、凈資產800多億元的蘇寧,是怎么淪落到這個地步?突如其來的疫情和過去幾年激進的投資策略是兩個最直接的原因。
蘇寧投資從2016年開始加速投資,根據CVS投中數據,2016年-2019年蘇寧完成了超過30筆股權投資,其中超過10億元的近10筆,包括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權、95億元投資萬達商業、27億元收購萬達百貨、40億元參與中國聯通混改等。
此外還有在體育上的連年投入,包括幾年來在國米身上投入的7億多歐元(約54億元),還有投資了6年的江蘇足球隊和投資了4年的電競隊。再加上恒大那筆突然從財務投資變戰略投資的200億,僅僅這些就花掉了蘇寧500億的真金白銀。
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則成為壓倒蘇寧財務的最后一根稻草。2020年上半年蘇寧易購集團營收下降13%,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剛剛并表的家樂福在疫情期間業績逆勢反彈,蘇寧易購的處境還要更加糟糕。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財務狀況惡化疊加去杠桿的大背景,蘇寧輾轉騰挪的空間也在變小,很難像過去一樣借新還舊滾動債務。實際上2018年蘇寧借的100億元中,除了20億補充運營資金,還有80億是用于償還之前的債務。
如今引入國資股東,除了換回150億解燃眉之急,國資在金融市場的背書能力,可能也是蘇寧看重的一個因素。
只是從長遠來看,蘇寧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零售主業本身的低迷,疫情和投資只是催化劑。因此國資接盤只是一時治標,治本還要落在公司的運營本身。
成也電商,敗也電商?
過去十年,蘇寧可以說是成也電商,敗也電商。
2011年國美、蘇寧在線下零售如日中天,張近東突然宣布全面進軍電商,那個時候很多人覺得這是丟了西瓜揀芝麻,結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電商才是那個真的西瓜。而蘇寧在張近東帶領下轉型電商的故事,早幾年一直是商學院課本上的經典案例。
裹挾中國電器零售的半壁江山入局,正當人們覺得蘇寧有機會與淘寶掰掰手腕的時候,蘇寧卻“一退再退”。先是在2015年被張近東一直看不上的京東超越,之后又眼睜睜看著拼多多崛起,如今蘇寧電商的差距與淘寶、京東、拼多多越來越大,就連名創優品、多點這些零售業的后起之秀,估值都開始逼近蘇寧。
回顧這場電商大戰,2012年那場與京東的價格戰,可能是蘇寧當下困境的起源。
2012年8月,劉強東在微博上放話,京東所有大家電將在未來三年內保持零毛利,并“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蘇寧、國美立即回應,說網上商城的價格要比京東更低,一場持續數年的電商價格戰就此開始。
事后來看,這場大戰帶來了三個結果:第一是家電零售的毛利率迅速降低,第二是家電零售渠道逐漸集中到線上,第三是京東憑著物流和平臺的優勢從此崛起,幾年內就成為中國家電零售行業的老大。
從數據來看,價格戰開始前,2011年京東營收211億元,虧損14億元;當時蘇寧一年營收約940億元,是京東的四倍,凈利潤49億元更是甩京東幾條街。
而打了三年電商大戰,到了2015年,京東營收已經變成1800多億元,虧損37億元,虧損率比2011年還低;反觀蘇寧,1355億的營收不僅被京東超越,凈利潤更是降到8.2億元,毛利率從19%打到了14%。
這幾年京東開始盈利,蘇寧卻越虧越慘,從2015年開始,如果扣掉賣阿里股票這些投資收益,蘇寧已經連續六年的利潤為負。
而和阿里換股這件事情,對蘇寧究竟是好是壞,今天看來也還難以蓋棺定論。但不論如何,阿里2015年的入股,對蘇寧接下來幾年的走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2015年8月,蘇寧與阿里巴巴宣布合作,蘇寧投資140億元認購阿里股票。同時阿里旗下的淘寶,花費282億元認購蘇寧易購19.99%的股份,直接成為蘇寧易購第二大股東。
從財務角度來看,這筆交易蘇寧血賺。阿里股價此后大漲,蘇寧限售期后分幾次清倉,賺了140億元,加上阿里當初給的280億,里外里拿了420億的現金。從這個角度看,正是這420億支撐蘇寧在未來幾年瘋狂擴張。
但從商業合作的角度來看,阿里可能才是賺的更多的那個。蘇寧易購從2015年入駐天貓后,給淘寶舉步維艱的電器零售板塊注入了一陣強心劑,短短幾年的時間,淘寶電器零售就發展壯大到可以與京東分庭抗禮的地步。
反觀蘇寧,雖然互聯網渠道在與淘寶合作之后增長迅速,但不少真金白銀的補貼,最終都便宜了淘寶??紤]到幾年后拼多多粗暴的百億補貼,讓它在短短幾年內發展成一個與淘寶分庭抗禮的平臺,蘇寧幾乎是錯過了最后的機會。
如今張近東已經回過味來,開始收縮蘇寧的戰線聚焦主業。2021年2月的新春團拜會上,張近東提到,今年蘇寧集團對于各條線業務的態度是“針對不在零售主賽道的,就要主動做減法、收縮戰線,該關的關,該砍的砍”。張近東還為蘇寧定下了2021年的目標:要實現從商業模式向盈利模式的轉變。
作為結果的一部分,蘇寧停掉了投資多年、剛剛收獲第一個中超冠軍的球隊,還打算把四年磨一劍、磨出一個S賽亞軍的電競戰隊賣掉。
最近幾年,為了迎合年輕人,頭部的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大對體育產業和電競產業的投資,組建自己的俱樂部。剛剛做出成績的蘇寧卻在這時選擇放棄,這步棋究竟是好是臭,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