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重啟霸主爭奪,真快樂APP能否突圍?
黃老板出獄七個月后,國美終于有了大動作。
1月21日,國美針對APP改名“真快樂”舉辦媒體溝通會,對十天前的改名做出回應,黃光裕并沒有出席。
在國美總部鵬潤大廈36層會議廳,24個管理層和合作伙伴坐在大屏幕前,紫色投影屏幕上映著代表國美的小老虎和幾個emoji笑臉表情。原來被調侃土味的新名字“真快樂”被賦予真選、快送、娛樂購的含義。
對于為何改名,新操盤手、國美在線CEO向海龍一句話概括稱,國美電器未來是真快樂APP上的一個商家,真快樂作為平臺存在,所以不能用國美的老名字。
這意味著,折戟電商平臺后,國美并不死心想要奮起再戰,并意圖做本地生活的霸主。
在此背景下,真快樂APP被解讀為國美平臺化、娛樂化的轉型起點,也是經歷失去的12年后,國美掌門人黃光裕的第一戰。
“黃老板渴望回到江湖霸主地位。”有知情人士向AI財經社透露,黃光裕甚至還想做新能源汽車項目。
雖然眾人熟知的國美零售股價長期在1港元左右徘徊,去年虧損近26億元,但國美并不差錢,還有地產、醫藥、金融領域的未上市資產。
不過至少在家電領域,國美掉隊了。這次改革也因此成了黃光裕東山再起的重要抓手。
對于這次轉型,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評價稱,“國美零售已經走到懸崖邊,沒有回頭路,過去都是追隨性變革,這次它希望實現彎道超車。”
國美這次想“彎道超車”
相比國美內部的壯志凌云,外界是如何看待這次轉型呢?
早期曾與黃光裕有過交流、見證國美由盛轉衰的劉步塵認為,家電行業的巔峰期已經過去,再不改變就沒有機會了,國美必須向泛家電領域拓展,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電商模式。“走阿里、京東的路子還是拼多多的路子?都不是,是國美自己的路子,電商的第三條路子。”劉步塵說
在劉步塵看來,國美真快樂APP有三點創新值得關注。第一是全程視頻導購,目前同行還沒有做到。AI財經社嘗試了幾次視頻連線,發現并沒有人接聽,不過用戶在距離最近的門店下方,能發現所有導購員的個人資料,方便在線咨詢和預約到店時間。
第二點是APP三種玩法中的“ZAO”,其他兩種是“搶”和“拼”,多少有點拼多多翻版的影子,而“ZAO”則是國美的獨創,帶有娛樂購物的色彩。在官方解讀中,“ZAO”包括參與ZAO動團、ZAO直播等賽事互動,領取優惠大獎,將購物過程和結果娛樂化。“我理解ZAO就是躁動不安、讓人興奮的意思,比如早八晚十的整點抽獎,最大的獎品是特斯拉,很能把人的購物熱情調動起來,這是比較大的創新。”劉步塵說道。
劉步塵最看重的第三點是線上、線下聯動,表現為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用戶能在真快樂APP上找到離自己最近的門店。在向海龍的設計里,這些門店將作為前置倉,給附近3-5公里下單的用戶提供配送,讓常見商品像外賣一樣快速配送。
“目前,這一點頭部三家電商平臺都沒做到,前幾年蘇寧說過但也沒做到,這是真快樂APP非常大的亮點。”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前兩天劉步塵在真快樂下單購買一款插座轉化器,兩天過去了,還沒送到。消費者王璇在附近3公里門店購買一個雅高和兩袋麥片,發現麥片下單6天后才出庫,牙膏從華北大倉而非門店發貨,6天后才到貨。
對此,國美在線CEO向海龍告訴AI財經社:“只有3C類和小家電類這類高頻商品會從門店發貨,目前火鍋食材等甚至能做到2小時送達,未來爭取縮短到30分鐘,但不是所有商品都從門店發貨,只有APP上顯示‘店提’的商品從門店發,大家電等商品一般從城市倉發貨,次日送達,五六天才到的可能是商家自己發貨,未來國美會開放自己的物流體系給商家。”
國美前員工葉楓對這種調整充滿疑問,原因在于線上線下產品不同款。“在型號和規格上,線上與線下大部分產品都不同,廠商會專門區分線上供貨和線下供貨,很少有同款,畢竟電商與線下門店的利潤不同。”
向海龍則稱,目前APP上看到的商品都是線上線下同款,不排除以后出現線上專推商品。
“過去國美都是追隨性變革,每次動作都慢半拍,這次希望彎道超車,試圖走到娛樂化零售的前面。”劉步塵補充說,“這是好的征兆,問題在于,國美推行變革的決心和意志到底有多大?國美一定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知情人士透露,真快樂并不是國美的APP,“未來國美電器只是真快樂上的一個商家,真快樂APP是平臺邏輯,就好像天貓上有蘇寧入口,黃老板要去國美化,這是改革的重要方向。”向海龍在會上也重點闡述了這一點。
“黃光裕渴望重成江湖霸主”
黃光裕沒有在會場露面,交棒給了向海龍。向海龍身穿黑色西服,和一眾加入國美十多年的老將高管坐在第一排,而且是偏中間的C位。
去年9月,國美就為這場變革打好了地基,開啟“家·生活”戰略第二階段,并把此前分散的不同業務重組為國美在線公司、國美家公司、國美電器公司、鍋美優食公司、國美投資公司、國美定制公司和物流平臺公司等,這些都將配合國美在線作調整,輔佐向海龍變革國美。
向海龍2005年加入百度,曾負責公司競價排名業務的全國銷售工作,后又掌管百度最核心的搜索業務,有20年互聯網從業經歷,入職國美前還擔任一年顧問工作。他身上的“互聯網基因”,被外界認為是黃光裕最看重的。凌云對這一任命并不奇怪,“國美一直渴望在互聯網流量技術端有所突破,很早就希望與百度有深度合作。”
在前員工葉楓看來,向海龍的任命有些奇怪。“他之前沒做過電商,在百度也是做廣告市場,有銷售思維,但主要面向B端銷售,而非C端用戶。”
對于去年國美接受京東和拼多多的兩筆投資,凌云認為更多局限在供應鏈合作,而且主要是利用國美在家電方面的供應鏈優勢。劉步塵甚至直言:“那兩次合作國美均處于附庸位置,現在看,它試圖要走出自己的節奏。”當時外界不少人解讀為國美開始利用兩大電商平臺流量,意圖放棄自建平臺,認清自我的意思,如今看來黃光裕仍不服輸。
凌云說,“黃光裕渴望回到江湖霸主地位,做事方式會沿用他以前的,把經驗作為第一判斷標準。”
問題是黃光裕的過往經驗是否還值得參考?“黃老板不覺得他脫離市場,每周總裁辦都會把市場上的文件,比如特別火的APP和商業模式打印好遞過去,厚厚一摞,這只是市場文件還不包括公司批示。”凌云告訴AI財經社。
“這是黃老板的嘗試,當一家公司是一言堂時,(員工)就要接受黃老板的嘗試成本,依照他的性格,他會要求你嘗試得非常快。”凌云總結說。
事實上,黃光裕回歸前,國美也做過多重線上改革,但都收效寥寥。早年同時發力庫巴網和國美在線分散資源投入,導致國美在線失去機會。2018年開始發力社交電商項目“美店”曾被寄予低成本獲客的厚望,但因擅長的家電品類消費低頻,社群活躍度一直起不來,美店流量不及預期。
凌云認為,這是黃光裕離開給國美帶來的陣痛。“時代發生變化時,黃光裕這樣的企業家一定會追上,但底下老大哥是職業經理人心態,會很恐懼,他們只有一個想法,黃老板回來時能把國美還給他,別盲目執行把公司做黃了。很大部分(老將)是這種心態,并不全是明哲保身。”
如今掌門人歸來,這種風氣似乎漸漸散去,向海龍顯得意氣風發,昂起頭來,“國美做的是真正的本地零售,未來兩三個月你們會看到非常多不一樣的玩法,”他上揚語調,“我們都準備好了。”
可惜的是,在資本市場上,國美零售股價僅漲了四個交易日,1月21日再次下跌6.06%,每股跌至1.24港元,總市值只有267.25億港元,還不到京東、拼多多的零頭。
黃光裕想要重回巔峰,短期看恐怕不容易。
(應人物要求,文中葉楓、凌云、王璇為化名,馬微冰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