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亂外壓,中芯困局如何“解”?
距離中芯國際內訌事件已經過去8天,中芯國際方面仍然沒有對梁孟松去留問題給出明確答復。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被大眾質疑公司“內訌嚴重,排外良將”的同時,中芯國際又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
12月20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后,對用于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極紫外光技術)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采取“推定拒絕”的審批政策進行審核。同時公司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經公司初步評估,該事項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并視情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公司內訌并不是罕見或稀有現象,內訌在許多企業都曾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一般不會引起特別關注。比如,喬布斯曾被逼離開蘋果公司,去年知名礦機公司比特大陸的兩位合伙人吳忌寒和詹克團曾因爭奪公司控制權互相詆毀、訴諸武力和法律。
之所以中芯國際內訌事件陷入輿論中心,是因為芯片是我國科技的弱項,芯片問題曾導致我國長時間處于弱勢地位,受美國牽制,前不久華為將榮耀出售,本質問題還是因為在美國制裁下,芯片供應不足,無法支撐華為和榮耀手機的生產。
而中芯國際是我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商,綜合實力僅次于臺積電、英特爾、三星三家芯片巨頭。正因為如此,中芯國際被國家和大眾寄予厚望。它能在芯片研發和制造上走多遠走多快,直接代表和影響著我國芯片產業的整體水平。在中芯國際上市當天,央視還對其做了特別報道。
如今,內亂外壓、內憂外患,中芯國際路在何方?
01
內亂
聯席CEO梁孟松遞交辭呈之前,中芯國際最大的新聞是在科創板上市。2020年7月16日,中芯國際科在創板上市,上市當天股價漲幅高達201.97%,市值曾一度超6000億元。
梁孟松提交辭呈之后,公司股價幾度走跌,目前A股市值約為4195億。
年近70,曾為中芯國際立下汗馬功勞的梁孟松之所以選擇辭職,直接導火線是一份人事任命決定。
2020年12月15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任職期間,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
這項人事任命決定之所以讓梁孟松不滿,是因為作為公司核心成員,公司董事長周子學在任命蔣尚義之前,并沒有與梁孟松進行溝通。而是在12月9號,也就是發布任命公告的前6天,才通知梁孟松,如此操作,顯然是并沒有把梁孟松當回事,這讓梁孟松十分的不解,深感不被公司信任。
在不了解梁孟松曾為中芯國際付出的努力之前,有些讀者多多少少可能會認為因為人事變動沒提前告知、溝通就離職,是一個技術大佬單純的情緒化行為,但如果了解了梁孟松的辛苦與成績之后,這些讀者可能會改變看法。
梁孟松在辭呈中寫道,自2017年11月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至今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在這三年里,自己幾乎從未休假。自己帶領2000多位工程師盡心竭力的努力下,中芯國際完成了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7nm技術的開發于2020年4月進入風險量產。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務。
事實上,自從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之后,中芯國際上不僅在技術上,在營收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20年,中芯國際前三季度營收為208億元,同比增長30.23%,實現歸母凈利潤30.8億元,同比增長168.63%,均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好水平。營收和利潤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公司產品銷量提升,以及先進工藝產品占比增加帶來的利潤水平提升。
一位為公司做出如此貢獻的核心成員,顯然對公司新的人事任命是有知情權,甚至是討論權的。跳過梁孟松直接進行人事任命,多多少少有架空梁孟松、逼梁孟松離開的嫌疑。
事實上,這不是中芯國際第一次內訌,2011年時任CTO的楊士寧與時任CEO的王寧國曾經發生內訌,最后兩個人都離開了中芯國際。
而中芯國際內訌頻發的根本原因在于股權架構太過分散,由10家投資機構和公司控制,高層幾乎都是打工仔,沒有誰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02
梁孟松VS蔣尚義
梁孟松提交辭呈的消息傳出來的第二天,中芯國際A股一上午的時間跌幅達9%。投資者是最理性的人,大家不會因為替梁孟松“打抱不平”而拋售股票,換句話說,如果新引進的高管蔣尚義的實力遠超過梁孟松,那么中芯國際的股價也不會慘跌。
梁孟松、蔣尚義兩人的實力究竟相差多少?
資料顯示,梁孟松,被稱為芯片界的楊振寧,擁有逾450項專利,曾發表技術論文350余篇。曾任中國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研發處長,2017年10月至今擔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梁孟松先生同時擔任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Fellow)。
梁孟松在三星時,用了短短3年時間,帶領三星芯片制程從45nm一路突破到16nm。在三星的年薪高達千萬美金。而在中芯國際的薪資拋開分紅外,在200萬元左右。
蔣尚義今年74歲 ,曾任臺積電前COO,前武漢弘芯CEO。業內人士稱其為“蔣爸”,之所以如此稱呼他,是因為蔣尚義在“半導體”行業十分有威望。
據媒體報道,蔣尚義在臺積電任職期間,將臺積電研發團隊從400人擴編到7600人,研發經費從數十億元擴大到百億元。
不過由于蔣尚義任職過的企業除了臺積電發展非常好外,其它的企業都沒有發展壯大,包括其掌管的武漢宏芯,也淪落為一個“皮包公司”。因此,有人稱蔣尚義為企業殺手。
梁孟松和蔣尚義雖然都是業界大佬,也都為整個芯片行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從二人的任職經歷來看,梁孟松幾乎是去哪個公司哪個公司強。而蔣尚義則不然。
這也是投資者在梁孟松遞交辭呈后,拋售中芯國際股票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梁孟松可能會走,是擔心蔣尚義無法作出和梁孟松想匹配的貢獻。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在職場關系的處理上,蔣尚義是優于梁孟松的,在臺積電蔣尚義就曾擔任過梁孟松的上司。
梁孟松之前離開臺積電屬于負氣出走,因為沒有得到應有的職位,有傳言稱,梁孟松博士在中芯國際也有些不得人心,因為其管理太過苛刻,對技術要求異常嚴格。每天早晨7點開晨會,晚上9點開交接會。技術人員有時會被批評的不敢抬頭。
03
方向
區別于梁孟松對芯片技術的極致追求,蔣尚義更支持大力推進封裝技術。如果梁孟松真的離開中芯國際,那么蔣尚義的技術主張或將成為中芯國際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集成電路做到極限時,應該反過來研究整個系統。過去多年,在集成電路高速進步的同時,封裝和電路板的進步幾乎都專注于降低價格,而非提高效能。封裝和電路板成為了制約整個系統的瓶頸。打破瓶頸的關鍵在于先進封裝技術。通俗的說,有了先進封裝技術,可以將一個大芯片分成兩個或三個芯片,效能的影響不大,但成本大大降低。
過去很長時間,把芯片越做越小,把兩個芯片合成一個芯片這些事一直是正確的,但如果用先進封裝技術,整個系統的架構就會發生徹底的改變,工程師不再追求把芯片越做越小,而是把大的芯片分成小的芯片再重新組合?!?
一位業內專家認為,在美國的制裁下,無論中芯國際接下來是要走“梁孟松”路線,還是走“蔣尚義”路線,都需要——
“把開發半導體設備和關鍵材料及零部件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大力投入,加緊開發。否則我們的集成電路產業將建造在沙灘上?!?
猜你喜歡
項目被傳停擺后,中芯國際任職9年董事辭職
Brown自1990年至2012年在ARMHoldings PLC擔任多個職位,包括工程總監、首席技術官、全球發展的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及總裁。中芯國際軟件項目停擺?承包方回應稱:北京項目未暫停,已改為遠程
上揚軟件稱,“首先,中芯國際北京項目并未暫停,上揚團隊仍然在為其進行軟件開發,由于疫情反復,項目由集中開發改為遠程開發,這樣的方式既能解決疫情對晶圓廠的影響,也能提高效率完成客戶的開發需求。中芯國際:Q1營收18.4億美元同比增66.9%,2022年將用50億美元擴廠
二級市場方面,中芯國際港股今日以微跌收盤,報15.76港元/股,總市值1246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