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用不起的共享充電寶,真的在悶聲發大財?
漲價之后,共享充電寶還會被植入木馬會泄露隱私?
共享充電寶早就沒新聞了。
本周難得掀起話題,說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會泄露隱私,結果落地的新聞重心也錯過了共享充電寶。
上海網警發布47秒視頻,提醒火車站買的充電寶、掃碼送的充電寶,甚至商場的共享充電寶,都可能被植入木馬,盜取隱私數據。
我詢問了多家共享充電寶公司,他們的反饋都很簡單:注重用戶隱私,線路不含數據傳輸線,僅提供充電功能。
一位業內人士對我分析說,共享充電寶行業里,至少“三電一獸”(街電、來電、小電和怪獸)不會涉及此事。當下小電處于上市輔導緘默期,另外三家也還陷在競爭里。該人士覺得,共享充電寶從不被看好,好不容易熬到“悶聲發財”,又何必自我傷害?
共享充電寶沒新聞,這話可不是我說的。一個在共享充電寶行業做了2年多的PR最近辭職了,因為“業務能力得不到提升”。她告訴投中網,“共享充電寶行業很安靜,在公關方面沒什么事兒做。”
比如融資,2017年后就很少了。以“三電一獸”為例,2017年四家公司一共12次融資,2018年3次,2019年1次,今年1次。根據投中網不完全統計,過去4年四家共享充電公司共融資約21億元。21億元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共享單車2017年1月融資的規模,19.2億元。
連上市,也和其他互聯網公司狀態不一樣。以往,一家互聯網公司提交IPO申請后,競對公司也必然陸續傳出IPO消息,比如快手抖音、Uber和Lyft。今年7月,小電接受上市輔導,計劃在創業板上市。但至今,半年了,再沒有其他家的上市傳聞,而小電仍然處在輔導期。
一個有意味的細節是,我聽聞另一家充電寶公司也有上市意向,便向他們的一位投資人求證。對方不予置評,但隨后也跑去詢問上市資訊,該公司又回復對方,“沒有聽說。”
行業冷得連負面新聞都極少,諸如偷盜充電寶、專利起訴也都過去了。偶爾會有媒體翻起王思聰和陳歐打賭的舊賬,然后就是漲價,才有人發覺,“噢,原來悶聲賺錢了”。
這真是個奇怪的情景:疫情線下沖擊如此之大,共享充電寶也依然堅挺,沒有哪家因此而倒下,反而不斷漲價,商業模式越來越健康。
但沒人在乎了。
共享充電寶的定價,對標的是當地一瓶水的價格
漲價是被提及最多的。去年年底漲了一次,用戶們似乎雖有抱怨,但也沒有激起多大波瀾。最近據說又漲了一次。
一家共享充電寶公關總監稱,價格還是去年的價格,沒有漲。轉頭又告訴我,懷疑有人在炒作話題,“剛開始看到報道時,我們還挺緊張的,以為有人要打價格戰,做鋪墊。結果什么都沒有發生。”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我,漲價應該是從美團充電寶開始的。
根據我們了解,2019年下半年多家充電寶品牌告別“1元/小時”,紛紛上調價格,現在4-5 元/小時的情況也很常見。
曾看過共享充電寶的投資人告訴我,共享充電寶的一個定價方式,是對標該城市一瓶水的價格。“比如,你在一個高山的景點上,水就賣得很貴,同樣那個地方如果是人流量很大,但是可供充電服務的比較少,它(充電寶)就會賣得很貴。”
這或許是共享充電寶的基本定價方式,但每個投放點的價格其實由商家最終決定。此前,一名白牌共享充電寶代理告訴我們,商家與共享充電寶合作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充電寶機器買斷,二是租賃。“選擇一種方式后,我們給他們一個后臺,自己定價,一般一個充電寶1-5塊錢/小時。”怪獸充電的公關總監謝良梁也向我們表示,充電寶的定價是跟商家通過合同約定的,不能從后臺直接去調價格。
DCM的投資副總裁魏萌認為,“現在漲價了,你還是一樣用,就說明用戶在快手機沒電時,價格敏感度是不高的,或者至少它的目標客戶群是價格敏感度不高的。”
手機充電確實是剛需,尤其當下進入冬季,手機耗電量更迅速了,共享充電寶的需求就更高了。就像口渴了,再貴你也會在山頂上買一瓶水。共享充電寶同理,手機沒電時,再貴,你也會借一個充電寶,但你不會管它是什么品牌。關于共享充電寶品牌的困境,此前投中網在小電提交上市申請時做了相關報道《朱嘯虎半小時就投資、美團三次殺入,這個行業或迎第一股》
現在二級市場很好,應該趁早上市,但美團“碾壓”已抬頭
現在,市面上的共享充電寶基本分為三類:即將上市的、沒有上市的,以及美團。
最接近上市的是小電,我們獲悉,截至10月16日,小電科技剛結束第二期上市輔導工作。接下來還有下一階段輔導重點,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等。換句話說,小電或許很難在年內上市。
沒有上市的是街電、來電和怪獸,以及其他品牌。如果你打開共享經濟的貼吧,最常見到的帖子便是招共享充電寶代理,上面有一千種共享充電寶的品牌可以選擇,甚至你可以自己創造一個品牌。
最后一類則是美團,大公司生態中的一環。
根據我們梳理,2018年以后,財務投資人已經很少往共享充電寶行業投錢了,最近一單公開融資是今年4月蘇寧戰略投資小電科技,顯然是產業邏輯。
不止一位投資人在接受投中網咨詢時,都好奇我們的選題計劃,“是近期有公司要上市嗎?”
有投資人認為,現在二級市場很好,如果能上市的話,就應該趁著這個窗口上才對。“如果他們沒有打算上市,那有可能是因為市場份額或者收入往下掉了,不具備IPO基礎。”
掉的原因,指的是受美團共享充電寶影響。
今年5月,美團第三次殺入共享充電寶。此前,美團曾于2017年、2019年啟動充電寶項目,但兩次折戟。公開資料顯示,美團再次啟動該項目后,開始瘋狂地推,拉起了百城大戰,通過人海戰術快速實現美團共享充電寶的線下覆蓋率。
這個地推有多瘋狂?有個說法是這樣的:只要商家和美團簽約美團共享充電寶,客人使用一次美團和點評的真是點擊量就會增加一次,用得越多,餐廳排名越靠前。
“太狠了”一位關注充電寶行業人士說,“這個服務推出感覺八成餐飲都會投奔美團,現在買流量本身就是一個無底洞,能真實有效地提高哪怕一次點擊量,而且不用商戶處錢都是好事。共享充電寶除了客人使用外,還有員工使用,分賬比例也差不多,美團這招實在太狠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VC投資人表示,今年美團來了,共享充電寶用戶端也沒降反漲,也可能是從商戶端補貼,而不是用戶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其他品牌要跟進,就不賺錢了,但不跟進點位就會失守,收入和市場份額就會下滑。而且美團用的是流量去補貼,其他家想跟都沒機會。”他說。
魏萌也有相同的觀點。她告訴投中網,如果美團拿資源和錢去大力補貼的話,是很有可能擠死其他家的,“畢竟是降維攻擊”。在她看來,共享充電寶作為生意而言,現在市面上的幾家收入利潤還是不錯,但取決于美團用多大資源去砸。“如果用很大資源去砸,其他家都會變得不盈利,市場份額也會被侵蝕比較快。”
魏萌曾于2017年和2019年兩次看過共享充電寶的項目,但都沒有出手。一個原因是認為共享充電寶的市場規模沒有那么大,另一個則是美團充電寶的威脅。“POI基本都是重疊的。”POI(Point of interesting),也即是興趣點,就是在地圖上任何非地理意義的有意義的點:比如商店、酒吧、加油站、景區、醫院、車站等。
接近怪獸充電寶的人告訴投中網,現在共享充電寶行業競爭激烈在B端,一是商家的獵取,POI上的擴大以及到下沉市場去,鋪更多的充電寶;另一個是大項目,比如怪獸今年11月和迪士尼合作投放。
但有投資人認為,上述的方式可能是為沖流水,因為利潤估計都被點位方(商家)吃掉了。
“共享充電寶為什么收入利潤比較好,是因為它們可以直接賣掉,在損耗之前就賣掉,這里有一定的利潤,充電寶本身的成本其實還好,沒有單車那么大。賣掉充電寶是它們收入利潤的重要來源。”前述VC投資人告訴投中網。
不過,一名接近長隆集團的人士告訴我,如果長隆游樂園區要和共享充電寶合作,不太可能單獨做,大概會與一個大客戶/大品牌整體合作。“比如騰訊,騰訊投資的項目也可能優先,大體量的合作就有成本效應,單獨一家家小的聊,沒什么意思。”
按照此邏輯,對共享充電寶來說,背后的投資人資源廣度和深度也是一種競爭優勢。而這,恰恰正是美團的優勢。另一方面,下沉市場的商家似乎也繞不開美團和點評。“美團有天然的優勢,有錢有資源團隊也不錯。而且,團隊能力匹配度還挺高的,怪獸的COO就是美團出來的。”不愿具名的VC投資人說。
此前艾瑞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短期內很難有品牌打破“三電一獸”格局。要改變這種競爭格局有四種方式:電池技術、強資本擴大市場占有率、頭部玩家合并,以及美團等巨頭入局。
現在,從結果來看,美團再次做充電寶對行業確實會造成“碾壓”。至少,從“漲價是美團開始”的傳聞來看,美團充電寶定價的話語權已經抬頭。對其他品牌的充電寶,最關鍵的挑戰已經來了:如何接美團的招?上市的窗口期開了沒有?能開多久?
猜你喜歡
美團將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
2月19日16時30分港股收盤后,美團宣布,將為全國范圍內的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預計2025年二季度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