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又復牌500億市值消失,性價比之王小米的坎坷高端路如何破除“屌絲”標簽?
今年以來,順風順水的小米股價不斷創新高,手機出貨量逆市增長,市場份額收復失地。第三季度收入722億,同比增長34.5%,遠超市場預期。
12月2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告,將以增發股份和發行可轉債的方式,融資40億美元,用于業務拓展、增加市場份額、生態系統投資等。可在開始交易前,小米短暫停牌,復牌后市值消失了近500億港元。
前幾日,雷軍剛說完小米手機在高端市場表現良好,結果就被自家高管一句“得屌絲者得天下”打臉,小米努力打造品牌“高端化”的形象似乎又被打回原形。
沒技術、中低端、代工等外界對小米的三大標簽,一直困擾著雷軍。新一輪融資能幫助小米破除外界的“誤解”嗎?
01
“屌絲” 言論惹爭議 小米 “千元機” 帽子很難摘
近兩年,小米為了擺脫“低端”的大眾印象,先是在2019年初,實行“手機雙品牌”戰略,將Redmi品牌從小米拆分出來,獨立運營,專注走性價比路線,沖擊銷量。而后,沒有性價比包袱的小米品牌,可以大膽的走高端化路線,提高價格。
Omida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榜上,紅米手機在前十中占據四席,累計銷量3530萬臺。2020年初,小米10發布會上,雷軍宣布小米手機正式沖擊高端市場,其中至尊版價格上探到6999元,為了這一步小米用了10年。
然而,小米和高端形象建立的聯系十分脆弱,遠不及小米和中低端的聯系深入人心。
11月18日的亞布力論壇上,雷軍還抱怨外界對小米有三大誤區,一是認為小米沒技術,二是認為小米屬于中低端,三是認為小米的產品都是代工廠生產的、是貼牌的。這種誤解讓他十分郁悶。
不僅外界有這種誤解,就連小米自家的高管也認為小米是屬于“屌絲”的。11月21日,時任小米清河大學副校長王嵋公開表示,“小米認為,未來的天下,得屌絲者得天下。”這句話引起了小米粉絲的不滿。
一方面,如今的“屌絲”是一個負面性詞匯,網上不少小米用戶說,“我自嘲,可以;但你這樣說我,不行。”另一方面,王嵋的言論,又將小米和屌絲、低端畫上了等號,這與小米高端化的戰略方向嚴重不符。隨著這段言論的發酵,王嵋主動辭職,小米公開向用戶道歉。但小米的大眾形象又一次與屌絲、低端緊緊的綁定在一起。
從價格上看,小米也還未擺脫“千元機”的定位。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平均售價1022元,仍然在千元附近徘徊。
從銷量上看,3000元以下的中低端手機仍然是小米的絕對主力。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4660萬臺,同比增長45.3%。其中,定價在3000元人民幣或300歐元以上的高端手機銷量超800萬臺,占比約為17%,剩下超80%的銷量由中低端貢獻。
無論是從數據上,還是長期以來的形象打造上,小米離高端還差很遠,難怪外界對小米一直有中低端的“誤解”。
02
為性價比打法填坑 撿漏華為市場份額回升
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業務毛利率略有下滑,由9.0%下降到8.4%,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小米在財報中的解釋是,因為促銷力度加大。
低毛利率一直是困擾著小米的難題。小米成立之初,靠著“性價比”的打法,讓一家沒有手機制造基礎的公司,抓住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在蘋果、三星、OPPO、VIVO等手機廠商的夾擊中迅速站穩腳跟。
但這個路徑卻為小米日后的發展埋下了坑,近幾年,小米一直在填坑。
追求“性價比”,使得相同的配料下,小米的價格要比友商低;或者相同的價位,性能要比友商好。小米不能一邊喊著“性價比”,一邊賣高價賺取高毛利,這導致小米長期以來毛利率偏低,品牌溢價能力不足。
低毛利還影響了小米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優先級。售價偏低的小米,可以給供應商和渠道商的利潤空間,相對來說會比華為、OPPO、VIVO等公司要少。
網上數據顯示,對線下經銷商來說,小米所給的平均5%—7%的返點在業內偏低,相比之下,華為可以給到高達15%的返點。當線下經銷商向顧客推銷一款手機的時候,是推銷可以有更高返點的華為,還是推銷一個低返點的小米,經銷商的選擇顯而易見。
前兩年,面對華為的高歌猛進,小米的市場份額受到擠壓。Canalys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區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華為從24.9%增長到42.4%,而小米從13.1%下降到8.8%。2019年9月,小米的股價曾跌至每股8.28港元。
由此,小米一直被外界視為是華為遭遇“限芯令”的受益者,可以借機搶走部分市場份額。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在中國區的出貨量同比增長18.9%,是前五大廠商中唯一正增長的公司,市占率上升到12.6%。Canalys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下降22%,而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45%,增幅超過所有手機廠商,市場份額重返前三,達到13.5%。
手機銷量的大幅增長,讓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在2020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7.5%,達到476.0億,并帶動了小米集團總收入同比增長34.5%,達到721.6億。
今年以來,小米強勢的股價表現和超預期的業績似乎印證了外界的想法。2020年至今,小米股價漲幅超過140%,最高觸及每股28.40港元。只不過,這個價格離雷軍口中“小米是年輕人的第一只翻倍股”還差了5.6港元(與每股17港元的發行價相比)。
03
“螞蟻市場”的大玩家 投資代工廠是門好生意
現在提到小米,不可避免的要提到小米生態鏈和AIoT(智能物聯)業務。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將“手機+AIoT”戰略改為“手機XAIoT”戰略,推進手機和AIoT的協同發展。
2020年第三季度,AIoT業務收入181.2億,同比增長16.1%,“手機+AIoT”業務收入占比超過90%。盡管雷軍多次強調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從收入上看,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雷軍否認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并不奇怪,畢竟,硬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差了很多。
小米AIoT業務有電視這樣的大家電撐場面,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電視全球出貨量310萬臺,連續七個季度位居中國大陸第一,全球前五。其中,2020年9月還發布了面向高端市場的小米電視82英寸至尊紀念版,售價49999元。
AIoT也有充電寶、加濕器這類的配件和小家電沖銷量,這里有一部分行業是小米定義的“螞蟻市場”。
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將路由器、體重秤等類似的行業定義為“螞蟻市場”,指在某一行業中,所有玩家都如同螞蟻一樣,共同瓜分這個市場,在這樣的競爭狀態下,每個公司的市占率都不超過10%,或許可以找到第一名,隱約看到第二名,但沒人知道第三名。小米移動電源就是在螞蟻市場中跑出來的。
2013年,小米投資了一家2012年成立的移動電源公司—紫米,后者專門做移動電源及其配件的研發生產。2019年,小米移動電源銷量已經超過1億,這意味著中國平均每14個人里就有一個人用小米移動電源。
2020年雙11,小米AIoT產品路由器、智能手環、平衡車、加濕器等產品包攬天貓、京東、蘇寧等多家電商平臺221項第一,這是一個蠻恐怖的數字,小米儼然成為了螞蟻市場里的大玩家。
只不過,小米AIoT產品主要是由小米生態鏈公司代工生產,這又是雷軍口中外界對小米的三大誤解之一。雷軍則認為代工是一種很先進的生產模式。
代工模式下,小米可以利用自己的規模和平臺優勢,為生態鏈公司提供優質的供應鏈和渠道。比如,石頭科技的前5大供應商就有多家與小米重合,石頭科技生產的掃地機器人也可以在米家、小米商城、小米有品等渠道售賣。
小米通過對石頭科技等代工廠投資,還可以獲得投資回報。2020年,石頭科技、九號公司等小米生態鏈公司接連在科創板上市,為小米帶來了不少投資收益,雙方實現了共贏。
截至2020年9月30日,小米投資的公司超300家,總賬面價值395億,同比增長37.5%。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經營利潤67億,其中投資收益達到了34億,占據一半以上。
小米嘗試過自己生產嗎?其實,2012年小米內部曾有一個4-5人的團隊生產了一款移動電源,自己研發和制作,成本一百多,賣了幾萬件,這個項目就叫停了。顯然,這個成本和銷量對小米來說極不劃算。
從AIoT的收入增速來看,排除一二季度受疫情的影響,這塊業務隨著體量的增加,增速逐漸放緩。有放緩跡象的AIoT會發展成為小米的護城河,和小米手機實現互相導流的生態環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