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界“茅臺”沖刺科創板,“活化石”的藍色血液為公司年入超1億元

        風云資本界王君齊2020-12-02 09:15 大公司
        近日,以鱟試劑為主要產品的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丹娜生物”)向上交所遞交了申請科創板上市的招股書,且已獲受理。

        以銀針試毒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見到的情景,而在醫藥領域也有類似情況。醫學人員用鱟(hou,四聲)試劑檢測人體內部組織和藥品是否存在有毒細菌。

        這是一種來自遠古時代的生物。

        早在4.5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代,魚的祖先剛剛誕生,海洋里生活著一類長著形似頭盔甲殼,帶有利劍尾巴的古老生物——鱟。

        鱟,別名馬蹄蟹,因超強的適應能力,經過數億年世代更替,依舊存活至今。故,鱟被稱為“活化石”。

        和我們常見動物的血液顏色不同,鱟的血液因含有銅離子呈現藍色。

        值得注意的是,鱟的藍色血液中有阿米巴樣細胞,遇到細菌內毒素會產生化學反應,使血液凝固。由于阿米巴樣細胞對細菌極為敏感,人們通過提取鱟血提取物制作鱟試劑,可以快速、準確地檢測出人體內組織、醫藥是否被細菌感染。

        近日,以鱟試劑為主要產品的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丹娜生物”)向上交所遞交了申請科創板上市的招股書,且已獲受理。

               原材料來自“活化石”

        鱟試劑被廣泛應用在醫學領域中,成為針劑藥品、生物制藥、血漿制品、抗癌藥物等內毒素檢測。此外,鱟試劑也適用腦膜炎、霍亂、鼠疫、百日咳等由革蘭氏陰性細菌產生的疾病診斷。

        丹娜生物專注侵襲性真菌早期快速聯合檢測技術和產品開發,為國內主要的侵襲性真菌病原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廠家之一。

        2019年,丹娜生物在細分市場中位居前列,市場份額呈不斷上升趨勢,市場地位不斷提高。公司產品打破了國內侵襲性真菌病檢測市場的進口壟斷格局,2019年公司侵襲性真菌病系列產品收入已近1億元,為國內該領域進口替代主要企業。

        丹娜生物生產的G試驗產品、革蘭氏陰性菌脂多糖檢測試劑盒(顯色法)(ET試驗)原材料主要來自鱟的血液。

        G試驗、GM試驗為抗原檢測。其中,丹娜生物的G 試驗產品被歐洲臨床微生物學和感染病大會(ECCMID)組委會評為真菌領域全球 TOP10。

        值得注意的是,制作鱟試劑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對活鱟進行采血。據美國機械科普雜志《Popular Mechanics》數據顯示,生物醫藥行業每年捕捉超過50萬只鱟,對其進行采血。

        每升鱟血為1400美元,折合人民幣約9218.84元。大西洋海洋漁業委員會表示,雖然每只鱟被抽取30%血液后被放生,但被放生的鱟由于身體虛弱無法辨認方向,且雌鱟的傷口難以愈合。被放生的鱟中,有30%的鱟會死亡。

        招股書顯示,丹娜生物2019年花費98.69萬元購買鱟。

        記者詢問相關淘寶商家,一只身長40厘米(約4斤)左右的鱟單價750元。據此粗略計算,丹娜生物2019年采購鱟的資金,可以購買約1315只4斤左右的鱟。

        對此,記者聯系丹娜生物,詢問未來公司是否會尋找鱟的替代品進行研發。

        丹娜生物回復表示,“在報告期內,根據現行有效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鱟未被列入其中,鱟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公司已獲得養殖、經營利用和獵捕等相關資質證書,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廣西壯族自治區野生動物保護條例(草案)》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公司歷來重視動物保護和生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制定了多項內控制度,嚴格執行采購、養殖、備案、采血、放生的生態循環利用流程,以確保鱟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就鱟采購、養殖、放生等事宜,公司已獲得當地主管部門的合規證明。

        公司已經在開發新的技術路徑來實現對泛真菌以及內毒素的檢測”。

        綜合毛利率比肩茅臺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20年6月30日,丹娜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為0.4億元、0.77億元、1.05億元、1.09億元,扣非凈利潤為0.1億元、0.26億元、0.39億元、0.41億元。公司營收逐年增長。

        此外,由于丹娜生物自主開發的真菌(1-3)-β-D 葡聚糖檢測試劑盒(顯色法)(G 試驗)、曲霉 IgG 抗體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法)、念珠菌 IgG 抗體 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法)等多項產品受到國內外肯定,其產品毛利率也表現不俗。

        2017年-2019年,丹娜生物綜合毛利率分別為89.06%、90.49%、89.65%。公司綜合毛利率連續三年保持在90%左右比肩茅臺,同時遠高于業內可比公司均值。

        (截圖來源于招股書)

        丹娜生物在招股數中表示,2017年-2019年,公司毛利率高于業內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源于公司細分業務領域及核心技術存在差異。公司在侵襲性真菌病檢測試劑領域具有相對競爭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丹娜生物的G 試驗產品被歐洲臨床微生物學和感染病大會(ECCMID)組委會評為真菌領域全球 TOP10。GM試驗產品入選中國科技部《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目錄(2018)》。2017年3月,GM試驗被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認定為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檢測指標及特異性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除此之外,丹娜生物自主研發的曲霉 IgG 抗體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法)、念珠菌 IgG 抗體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法)系國內獨家產品,填補了國內侵襲性真菌病抗體檢測領域的空白。

        丹娜生物主要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獲利能力,公司毛利率處于較高水平。

        丹娜生物近年逐漸加大研發投入。2017年-2020年6月30日,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0.07億元、0.13億元、0.26億元、0.11億元,分別占公司營收16.93%、17.37%、24.49%、9.46%,研發費用呈逐年增長態勢。

        與行業水平相比,2017年-2020年6月30日,丹娜生物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6.93%、17.37、24.49%、9.64%,高于行業可比公司。

        (截圖來源于招股書)

        新冠檢測試劑成2020年上半年主要營收

        值得一提的是,丹娜生物雖然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領域,但2020年上半年公司主要營收來源為新冠病毒檢測試劑。丹娜生物此前并沒有新冠檢測試劑方面的營收。

        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新冠檢測系列產品營收0.49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45.14%,占比不小。

        對此,記者聯系丹娜生物詢問公司,未來是否會調整研發重心,繼續發展新冠病毒檢測試劑。

        丹娜生物回復表示:“公司主營業務為基于酶動力學顯色法的泛真菌、細菌和基于ELISA法的侵襲性真菌病等病原微生物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在研項目管線豐富,研發方向主要集中于侵襲性真菌病體外診斷產品管線的擴充、體外診斷技術平臺的升級以及病原微生物診斷其他適應癥領域的拓展。

        公司將繼續秉承“提高真菌病診斷能力,降低真菌病患者死亡率”的企業使命,在不斷完善現有血清免疫學檢測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出更多更加方便快捷的檢測方法,完善真菌病的實驗室檢測,在全球范圍內讓更多的患者遠離真菌帶來的威脅。”

        (截圖來源于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檢測試劑雖然給丹娜生物帶來營收,但也存在一定風險。

        丹娜生物在招股書中指出,如果公司新冠檢測產品目標市場國家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或者目標市場國家本土體外斬斷檢測生產廠家產能提升,均會降低目標市場國家對進口新冠檢測試劑的需求。公司新冠檢測系列產品未來銷售實現情況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招股書披露,新冠檢測系列產品還降低了丹娜生物的毛利率。2017年-2020年6月30日,丹娜生物毛利率分別為89.06%、90.49%、89.65%、70.93%。2017年-2019年度,公司綜合毛利率保持平穩。而對于2020年1-6月綜合毛利率下降,公司解釋稱,主要受產品銷售結構影響,當期公司新冠檢測系列產品、檢測儀器銷售金額較大,毛利率較低。

        (截圖來源于招股書)

        此外,新冠疫情雖然給丹娜生物帶來一定營收,但也影響了公司主營業務。

        疫情期間,部分醫療機構的正常醫療服務受到影響,侵襲性真菌病檢測數量減少,對公司檢測產品的需求減少。監管目前新冠疫情在國內已基本得到控制,國內醫療機構也逐步恢復正常醫療秩序,但若未來全球新冠肺炎的發展失控或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可能會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鱟有無食用價值?

        唐代本草學家陳藏器曾在《本草拾遺》中寫到“鱟,生南海。大小皆牝牡相隨”。雌鱟與雄鱟一旦結婚,便形影不離。鱟也因此被稱為“海底鴛鴦”。

        藍色血液、“活化石”、“海底鴛鴦”多項稱號加身的鱟,也成功地吸引了大眾的注意。鱟成為人們追捧的食材。現代市場上更有商家打出鱟具有“清熱解毒”“催奶通乳”的功效。

        事實上,鱟并沒有食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載,“鱟,腹有子如黍粟米,可為醯醬。小者名鬼鱟,食之害人。”鱟肉含有大分子非特異蛋白致敏性物質,吃鱟可引起皮膚性斑疹、紅腫和瘙癢,嚴重時導致過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應,死亡率較高。圓尾鱟體內的河豚毒素更容易致人死亡。

        如今,由于人類大量捕殺、鱟生活環境嚴重被破壞等多重因素影響,鱟的數量出現斷崖式下降。

        據美境自然科學保護團隊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廣西北部灣海域的中國鱟種群數量在近30年間下降了90%以上。2019年3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將中國鱟在IUCN紅色名錄中的等級從“數據缺乏”更新為“瀕危”。

        丹娜生物在風險提示中指出,自然環境變化、過度捕撈等原因,鱟數量減少,可能會影響公司原材料的持續供應。國家對野生動物資源使用政策發生變化,可能會影響公司對原材料的使用,影響公司生產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狀肺炎病毒影響,丹娜生物沒有采購鱟。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岛国|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亚洲电影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 亚洲w码欧洲s码免费|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亚洲heyzo专区无码综合|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欧洲久久av|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