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不中”鬧到證監會!國信證券分析師遭愛康國賓舉報如何了?
一份阿里減持美年健康(002044.SZ)的公告,致后者吃了個跌停;國信證券(002736.SZ)一份探尋減持原因的研報,引來一輪口水戰+實名舉報。
11月12日晚間,民營體檢巨頭愛康國賓發文,就國信證券發布的題為《美年健康:大跌事出有因,探尋阿里戰略》研報,向中國證監會、中國證券業協會實名舉報投訴研報中兩位國信證券署名分析師,直指研報涉嫌傳播虛假、不實、誤導性信息,研報內容存在受利益相關者干涉和影響的可能……
對此,國信證券表示,一直以來依法合規開展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正積極與愛康國賓聯系,以便就相關情況直接溝通,爭取消除相關誤會。針對愛康國賓向證券監管部門等的投訴,我們也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工作。
據了解,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還有一點點“血緣”關系,阿里系公司分別持有二者股份,為何因一份研報鬧到證監會?僅僅因為一份研報?研報中又是否存在愛康國賓所謂的“利益相關者干涉研報內容”?中介機構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公信力?
1
緣起一份減持公告
國信證券的研報是此次“舉報門”的導火索,但事情還要從幾天前一份減持公告說起。
10月30日到11月6日,美年健康連續6個交易日股價下跌,其股東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發布減持公告的當天(11月4日)和次日更是來了兩個跌停。
期間,美年健康股價跌幅超30%,市值蒸發約200多億。
11月6日,“舉報門”導火索出現。國信證券發布一份題為《美年健康:大跌事出有因,探尋阿里戰略》研報,對美年健康維持“買入”評級。
研報提到“(阿里減持美年健康)潛在原因可能在于阿里系規避成為控股股東并被迫啟動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和注入愛康國賓的過程”,研報還認為“愛康國賓預計同受疫情沖擊,短期內并非資產注入良機”。
而上述內容被市場解讀為“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或將合并”。如此重磅消息,引發熱議,美年健康的股價出現短暫“回暖”。同時,也有人質疑二者合并傳聞的真實性,以及研報內容是否涉嫌提前泄露內幕消息?
就在市場存在諸多疑問之際,愛康國賓于11月10日發布《嚴正聲明》,稱與美年健康不存在合并、重組意向,國信證券撰寫研報時也未向自己求證,已向國信證券發出律師函。
此外,《嚴正聲明》中透露的一段關系將這件事又推上一個輿論高度。
愛康國賓指出,美年健康副總裁、董秘江維娜曾就職于國信證券,江維娜是否對研報——《美年健康:大跌事出有因,探尋阿里戰略》內容進行干涉、構成影響?
(截圖來源:愛康國賓《嚴正聲明》)
對此,國信證券回應稱,“研究報告并未暗示或明示相關方存在將愛康國賓注入其他上市公司的安排和計劃”,且“江維娜入職其他機構期間從未有與國信證券相關人員超出公告內容的任何私下交流”。
這樣的回復顯然沒能讓愛康國賓滿意,便有了開篇愛康國賓向證監會實名舉報分析師一事。
國信證券將如何應對這次的舉報事件?
國信證券表示,公司一直以來依法合規開展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公司證券分析師在一份上市公司點評報告中提及到了愛康國賓,但報告本身的邏輯并非討論相關公司間存在合作等的可能性。可能各方對文本的個別表述解讀不一致,進而產生了一些誤會。我們正積極與愛康國賓聯系,以便就相關情況直接溝通,爭取消除相關誤會。針對愛康國賓向證券監管部門等的投訴,我們也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工作。
整個事件中一直沒有發聲的美年健康向野馬財經表示,該研報所引發的問題牽扯到美年健康的董秘江維娜女士,江維娜女士也感到很無辜,其他方面暫不做解釋。
2
中介機構公信力頻受質疑
公開資料顯示,江維娜曾有數年從醫經歷,2007年進入券商做分析師,2015年到2018年期間在國信證券任醫藥首席,今年6月被美年健康聘為副總裁、董秘。
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顯示,上述爭議研報的署名分析師謝某雁于2015年入職國信證券,2017年10月登記為分析師,現已成為國信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從時間線上來看,其與江維娜在國信的工作時間有重合之處,且二者名字曾出現在同一份研報中。
另一位署名分析師朱某青則于2017年入職國信。在推送國信醫藥研報的微信公號中,“美年健康”話題下收錄有10份研報,其中有6份署名為江維娜、朱某青,最新的三份(包括卷入爭議的研報)署名為謝某雁、朱某青。
基于如此關系,究竟是否如爭議所說江對研報內容有影響和干涉還需監管部門等的進一步調查。
事實上,近年來,券商研報的專業性和中立性已經不止一次受到非議。
比如今年年初發生的瑞幸咖啡(LK.O)財務造假事件,也給中金公司(3908.HK)蒙上了一層陰影。
做空機構渾水發布做空報告后,中金公司發布《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證據》聲援瑞幸。然而不久后,瑞幸自曝造假22億,中金公司猝不及防被打臉。
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和中金公司有過不少合作。中金公司是瑞幸的B輪投資方之一,也是瑞幸上市時的承銷商之一,還曾承銷瑞幸發行的ADS和可轉債。
步長制藥(603858.SH)發布2018年報后,西南證券(603858.SH)研究中心朱國廣團隊發研報稱公司業績增長穩定,研發布局積極,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但上交所卻對步長制藥2018年報下發了審核問詢函,提出13個疑問并要求步長制藥進行說明。
同樣是基于年報等公開信息,分析師們在分析研究過程中卻沒有注意到這些問題,分析師的嚴謹性受到質疑。
更有不少研報連基礎的真實性都無法保證。
2016年10月14日,東吳證券發布一份研報大夸“A股殯葬第一股”福成股份(600965.SH)是殯葬行業未來絕對龍頭,并稱福成股份賬上有“3個100億”。隨后便遭到福成股份連三否認,稱“3個100億”中多處數據有誤。撰寫研報的兩份分析師還因此被監管罰款20萬。
2008年,我國券商研報的年產量為5.9萬份,而去年全年國內共發布近17萬份研報。但研報數量的暴增與“顏(研)值”的變化并不對等,這也直接影響到券商研報的公信力和市場認可度,導致大量研報查看人數寥寥、買方機構買單意愿下降。
為了整治行業亂象,今年5月21日,中證協連發兩份文件——《發布證券研究報告執業規范(修訂稿)》和《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為準則(修訂稿)》,對券商研報質量、分析師言行以及經營機構的運作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
金融市場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信息市場,對信息極為敏感。而券商在金融市場的地位使其言行的影響力遠大于普通人,券商研報和分析師的言行很容易影響到市場的判斷和選擇,以及上市公司的股價,研報內容獨立、客觀、公平、審慎應是基本要求。
回歸本文開篇案件,拋開研報內容,事實上,愛康國賓和研報“主人公”美年健康“積怨”已久,比如2015年美年健康“攪局”愛康國賓私有化,二者還因為商業壟斷問題、侵犯商業機密、侵犯知識產權等等頻繁進入輿論中心,甚至走上司法程序。
猜你喜歡
美年健康年報隱憂浮現:45.94億元商譽壓頂, 股價一路下行公募“離場”?
雖然是細分賽道龍頭,但美年健康并未得到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公募基金的競相追捧!中金公司盡職調查不充分,兩月被3次出具警示函!被采取監管措施
中國證監會遼寧監管局官網最新披露,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海爾金盈被減持36.85億!減持方三年浮盈超百億
6月28日晚,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進展公告。海爾金控擬減持中金公司,四年浮盈超百億元
6月13日晚間,號稱“投行貴族”的中金公司公告稱,持股8.26%的股東海爾集團(青島)金盈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海爾金控”)因自身發展需要,擬減持公司不超過2.8%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