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對雙11:格力去年讓利30億今年被指大幅縮水,三季度利潤降38%
今年雙11,一向張揚的董明珠似乎有些低調。
據TechWeb等媒體近日報道,天貓格力官方旗艦店將在11月11日向消費者讓利7億元。與去年30億元讓利幅度相比,縮水四分之三。但對于“7億元”說法,格力方面在雙11當天對AI財經社回應:官方微博沒有“7億元”說法。
董小姐的雙11福利是否“縮水”了?
據格力電器官方微博信息,得到“官宣”的優惠,僅是11月9日起至11月11日,天貓格力官方旗艦店店內產品最高讓利3900元,變頻空調低至1799元。此外并無太多宣傳。官方微博評論區,不少網友留言表達疑惑:“怎么不發戰報了?”“還以為格力有大招”。
冷對雙11?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告訴AI財經社,實際上,格力最高一臺讓利3900元,變頻低至1799元的促銷力度,并不比去年小。如果真如媒體所言,讓利幅度大幅縮水,或許表示格力對于
今年雙11的銷售預期,不太樂觀。“廠商一般會根據自己銷售渠道的承受能力、可以出多少貨,決定每年具體促銷政策”。
這與格力以往自信激進、活躍在降價促銷第一線的形象,似乎并不相符。
去年雙11,格力電器率先拋出重磅消息稱將在11月11日當天,讓利30億元降價促銷,其中多款空調機型直降千元起。這不僅令經銷商咋舌,直呼“從業十多年,從未見過這么大的補貼力度”,更一度引發同行圍攻,暗示其降價是為了清庫存,奉勸消費者“不要把淘汰的空調搬回家”。
不過,同行們嘴上說著“這是清庫存”,行動卻很誠實。美的、海爾隨后連夜調價,奧克斯也在11月10日上午跟進,引發一場空調行業的雙11價格大戰。
對于格力來說,這次降價帶來的結果,可謂喜憂參半。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11月11日當天,格力電器全網全品類銷售額超41億元,銷售同比增長200%;自有平臺董明珠的店全品類銷售額3.63億元,同比增長48倍。但與此同時,僅2019年11月11日、12日兩個交易日內,格力總市值跌去約7%,蒸發約267億元。
但格力并未因此改弦更張。2019年11月26日晚,格力電器發出《“再掀11.11百億大讓利”公告》,宣布從11月27日開始,按照與“11.11”當天同類機型、同等價格的原則,對“俊越”“T爽”系列空調進行讓利,定頻空調最低1399元,變頻空調最低1599元。
劉步塵對AI財經社分析,目前空調庫存持續維持高位,已經到了一個雙11大促也解決不了的地步。其次,目前空調市場疲軟,雙11過后,銷售一落千丈,格力發起價格戰,可以起到洗牌的效果,提高格力空調市場占有率。
“格力利潤不低,降價空間還是有的。格力有自信的一點是,我想打你很容易,只要降價就可以了,這點董明珠是非常自信的。”劉步塵表示。
除了對今年雙11銷售預期不樂觀,劉步塵同時提到,今年渠道動蕩,也可能是格力采取相對保守的促銷策略的重要原因。
渠道變革之難
從高調掀起價格戰,到今年雙11略顯沉寂,格力冷對雙11背后,業績失速、渠道變革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
10月30日,美的、格力先后公布2020年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團凈利潤同比增長3.29%。格力集團則未能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今年1月到9月,凈利潤同比減少38.06%。在2020年至今的業績比拼中,格力已明顯落了下風。
就連格力引以為傲的空調銷售,都已難言領先。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9月,美的品牌線下市占率為34.27%,線上市占率為35.01%;格力品牌線下市占率為34.51%,線上市占率為28.54%。雙方線下渠道競爭焦灼,線上渠道則是美的更勝一籌。
外界普遍認為,在空調以外的廚電、洗衣機、冰箱等領域,格力相關營收僅為美的的零頭,這也成為格力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格力的渠道變革也在艱難推進,渠道扁平化、轉型線上的步伐正在加快。
AI財經社曾報道,從2019年開始,格力已經開始“削藩”,逐步取消各省總代理。在此之前,格力銷售相當依賴線下渠道,一臺空調需要經過“格力電器-各省銷售公司-經銷商”三層環節。
直播帶貨是則是更為明顯的渠道變革信號。
今年6月,董明珠輾轉幾大平臺,做了4場直播,據稱總共創下了75億元的銷售額。不過,這并非外界普遍認為的“線上多賺、線下少賺”。有經銷商介紹,直播開始前,經銷商會從線下渠道拉攏流量,按照規劃,之后格力會根據經銷商引流情況,給予一定返利補貼。
即便如此,仍有經銷商擔心,線上渠道給經銷商的返利比以往渠道低,經銷商的利潤仍然會被侵蝕。
如此看來,格力的渠道變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