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敲鐘的榮昌生物什么來頭?半年虧2.5億,禮來亞洲、高瓴、經緯等19家機構搶著投
11月9日,榮昌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發行,股票代碼為9995.HK,此次發行價為每股52.1港元,開盤價為60.6港元。截止發稿,市值近300億港元。
榮昌生物由榮昌制藥與與留美科學家房健民博士于2008年共同創建,公司研發管線聚焦自身免疫、腫瘤科和眼科疾病三大領域,致力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同類首創(first-in-class)和同類最佳(best-in-class)的生物藥。
在榮昌生物的背后,有著豪華的投資人團隊。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禮來亞洲基金(LillyAsiaVentures)和清池資本(LakeBleuCapital),維梧資本(Vivo)、建峖實業投資(JanchorPartners)、奧博資本(OrbiMed)、正心谷創新等皆為榮昌生物提供了資本助力。在榮昌生物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后,高瓴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加拿大皇家銀行資管、禮來亞洲基金、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中國生物制藥、易方達、新華資本等19家全球頂級投資機構成為其基石投資者。
一眾基石投資者中既有全球知名主權財富基金,又有生物醫藥領域的專業投資機構、國內一流的產業資本,有著眾多資本傍身的榮昌生物的發展是否從此“直步青云”?或許,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3大技術平臺,10種新型生物候選藥物,2款產品即將上市
“攏共才有幾十個人,七八條槍”,1993年,榮昌的創業者們白手起家,最初辦公“蝸居”在百十平方米的辦公室。如今27年春秋荏苒,榮昌擁有上千名員工,價值論十數億元的高端研發生產設備,不僅在全國有了各大辦事處,也走向了世界。
1993年,榮昌制藥研發的第一個藥品“肛泰”上市,成功打開市場。盡管中成藥板塊業務迅速發展,但榮昌人清晰地意識到,“雖然中成藥在國內暢銷,但在國際市場卻步履維艱,要想叩開國際市場的大門,經營戰略上的轉型和創新勢在必行?!庇谑牵瑯s昌制藥卻走了一條和多數藥企做仿制藥不同的路,在國內率先進入生物新藥創制領域,挺起國產生物藥研發的“脊梁”。
繼2005年成功研發出抗腫瘤一類生物新藥后,2008年,榮昌制藥與與留美科學家房健民博士共同創建榮昌生物制藥,加碼生物創新藥物的研發創制及產業化。公司研發管線聚焦自身免疫、腫瘤科和眼科疾病三大領域,致力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同類首創(first-in-class)和同類最佳(best-in-class)的生物藥。
房健民教授有“獵藥人”的雅稱,是長期從事生物藥物研發和重大疾病的機理研究的頂尖專家。在上世紀90年代曾先后在加拿大、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博士后,并曾在美國創立過進行新藥早期研發的公司。回國創立榮昌生物后,房健民帶領團隊圍繞創新展開立項策略,堅持做創新藥,開發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藥物,逐漸建立起抗體和融合蛋白、ADC和雙抗三大技術平臺,致力于針對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新藥研發創制。
目前榮昌生物研發管線中涵蓋10種新型生物候選藥物,有5款處于不同臨床開發階段的候選藥物,其已經或正進行逾30項臨床試驗,涵蓋17種適應癥。
泰它西普(RC18)、DisitamabVedotin(RC48)、RC28是目前榮昌生物的3款主打核心候選產品,也是研發管線中進展最快的創新藥,分別對應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胃癌(GC)/尿路上皮癌(UC)、濕性老年性黃斑變性(AMD)等適應癥。其中,泰它西普(RC18)和disitamabvedotin(RC48)正于中國及美國進行針對六種適應癥的注冊性臨床試驗。泰它西普(RC18)預計將于今年內取得上市批準,DisitamabVedotin(RC48)也已在國內遞交了上市申請,并納入了優先審批。
亮眼團隊,走在中國ADC領域前列
除創始人房健民教授外,榮昌生物管理團隊可謂人才濟濟。美國衣阿華大學博士、南加州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后黃長江、擁有17年的美國FDA臨床審批官的經驗、在IND/DNA方面經驗豐富的何如意博士等眾多專業學者也加盟了團隊。此外,榮昌生物以知識產權入股的“股權激勵制”,吸納了一批國際國內高端人才。
人才是創新藥企發展的基石。榮昌生物的管線布局與國際醫藥領域發展趨勢吻合。根據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對創新藥企的估值方法(在研管線的DCF)測算,榮昌生物旗下多個創新藥將在不久的未來面市。
“旗下醫治紅斑狼瘡藥物泰它西普的定價,會視乎病患的支付能力,及參考競爭對手的定價標準而定,將爭取該藥品納入國家的醫保目錄。”榮昌生物董事長及執行董事王威東公開表示。據相關統計,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生物藥市場銷售收益將從2019年的8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32億美元。而今年第4季度,泰它西普(RC18)或將獲批上市。
近年來,隨著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技術的逐漸成熟,榮昌生物所在的ADC賽道成新熱門,ADC藥物的治療范圍包括了血液瘤、乳腺癌、膀胱癌,并且適應癥也在嘗試拓展到到胃癌等其他實體瘤中。 從目前獲批適應癥推測每年可在中國創造超30億的市場。
據財通證券統計,目前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ADC研發速度最快的兩個國家。美國的ADC藥物研發產品為139個,中國ADC研發項目42個。從目前情況看,憑借自主研發的RC48成為國內首個進批臨床的ADC,榮昌生物已經走在了中國ADC領域前列。
深創投、太盟投資、高瓴、禮來亞洲等豪華投資天團助力
一路走來,榮昌制藥背后的投資機構堪稱豪華天團。
2017年12月,榮昌制藥宣布完成十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此次融資由深創投、國投創業、太盟投資集團(PAG)、龍磐投資、國投創合聯合領投,山東吉富創投、國中創投、華泰大健康基金、魯信創投、中泰匯銀共同出資。
“國投創業作為科技部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的管理人,希望通過支持榮昌制藥這類具有獨特發展路徑的本土創新藥物研發企業,推動其不斷完善自身新藥創制與中藥現代化技術平臺,打造出具有‘榮昌’特色的藥物研發創新體系,最終形成具有國際研發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國內一流醫藥企業?!眹秳摌I生物醫藥行業負責人湯劍平稱。
太盟投資集團(PAG)董事總經理許湛也表示,“我們非常看好榮昌制藥董事長王威東和首席科學家房健民博士帶領的榮昌團隊,將榮昌打造成為國內獨一無二的以現代中藥及生物制藥雙擎推動自主創新型制藥企業。尤其在生物制藥領域,經過多年積累,榮昌已有多個一類生物新藥在腫瘤及自身免疫等領域率先進入臨床階段。作為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集團之一,太盟將長期關注國內生物制藥領域,并希望能持續投資榮昌,助力榮昌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旗艦型醫藥集團。”
2019年12月,榮昌生物從榮昌制藥分拆出來,榮昌制藥高管股權平移至榮昌生物,以一致行動人方式,合計控股榮昌生物56.35%股權。隨著研發管線取得決定性突破,榮昌生物再度受到投資機構“力捧”,2019年12月,榮昌生物成功融資約9000萬人民幣,投資機構為太盟投資等機構,公司估值約為54.47億人民幣。
2020年3月,榮昌生物完成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估值為13.72億美元。本輪融資由禮來亞洲基金(Lilly Asia Ventures)和清池資本(Lake Bleu Capital)領投,奧博資本(OrbiMed)、Hudson Bay Capital、維梧資本(Vivo)、建峖實業投資(Janchor Partners)等國際著名投資機構及公司原有投資人共同參與投資。此外,國內知名投資機構正心谷、國新海外也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認購了部分股權。
“非常榮幸成為榮昌生物的合作伙伴并領投本輪融資。榮昌生物創始團隊十二年磨一劍,在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和惡性腫瘤等臨床需求未被滿足的領域從事開創性的研究工作,開發出一系列極具特色的自主創新生物藥,以泰它西普為代表的全球領先的創新機制藥物也將持續造福國內外患者?!倍Y來亞洲基金管理合伙人陳飛博士稱,作為長期投資者,禮來亞洲基期待與榮昌生物協同創新,助力榮昌生物成為全球領先的生物制藥企業。
榮昌生物CEO房健民教授在對投資機構表示感謝的同時,稱這次融資將“助推榮昌生物十多個創新生物藥的研發,尤其多個產品的臨床試驗及商業化生產,使公司進一步實現通過自主研發加快高品質創新藥物進入市場的速度,滿足臨床需求,惠及全球患者。”
6月底,榮昌生物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基石投資者隊伍更是驚人。富達國際、貝萊德、奧博資本、高瓴資本、Matthews、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加拿大皇家銀行資管、禮來亞洲基金、清池資本、魚鷹資本、建峖投資、維梧資本、Octagon、HUDSONBAYCAPITAL、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中國生物制藥、易方達、新華資本等19家全球頂級投資機構位列其中。
這些基石投資者中既有全球知名的主權財富基金,又有生物醫藥領域的專業投資機構、國內一流的產業資本,共認購2.275億美元股份,其中,Fidelity認購3800萬美元,Blackrock認購2000萬美元,LAV認購2000萬美元,Lake Bieu認購1500萬美元,OrbiMed認購1500萬美元;Janchor Partners認購1200萬美元;Hudson Bay、Vivo、高瓴資本、Mattews、GIC分別認購1000萬美元,Octagon認購800萬美元,Matrix Partners認購500萬美元。
在豪華基石投資人陣容的加持下,榮昌生物估值在半年漲超一倍。
半年內虧損2.5億,實現藥品商業化才是自身造血之路
因高科技含量、高投入等特點,生物創新藥具有較高壁壘,一般來說,產品實現商業化后將帶來高額回報。然而,創新藥企要想實現盈利卻并非易事。
據招股書顯示,榮昌生物在2018年的營收為1132萬元,皆來自于向榮昌淄博提供合約研究及臨床前開發服務的收入。2019年,隨著榮昌淄博停止相關生物藥的研發,榮昌生物的營收為零。2020年上半年,榮昌生物的營收依舊為零。
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榮昌生物分別虧損2.69億元、4.3億元、9969萬元。據招股書披露,研發開支、行政開支、財務開支構成了絕大部分虧損,其中,研發開支是大頭,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的研發成本分別是2.16億元、3.52億元、7521萬元。
在引進設備上,榮昌生物也是毫不手軟。榮昌制藥副總經理、榮昌生物常務副總李壯林曾在介紹斥資數千萬元引進的世界首臺Sartorius(賽多利斯)大容量的拋棄式生物反應器時稱,“同樣的錢,如果投到中成藥產業,雖然會帶來一定的利潤,但相對于投到生物醫藥產業而言,它的經濟利益、社會利益不值一提?!彼J為,這筆錢花的值。
截至2018年年底和2019年年底,公司經營活動所用現金凈額分別為1.28億元和2.83億元,凈負債分別為4.98億元和2.32億元。
對于尚未有藥品商業化的榮昌生物來說,其資金操作一直備受關注。據悉,在重組之前,榮昌生物經營所用資金,主要以榮昌制藥集團內部貸款的形式向其發放。在2018年,榮昌生物從榮昌制藥處獲得貸款3.8億元,在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這一數字為5.84億元、1.35億元。
如何償還榮昌制藥的內部貸款?在產品未上市之前,公司運營資金從何而來?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榮昌生物采用資產抵押的方式,從兩家銀行共計獲得貸款1.22億元。2020年,銀行貸款繼續新增中。除此之外,私募股權融資的款項、向關聯方租賃設施設備、原材料、場地等收入,榮昌生物將這些款項用于償還欠付榮昌制藥的貸款和公司日常運營。
可見,榮昌生物的財務壓力較大,資金運轉“朝東墻補西墻”。不過,從其管線情況看,隨著相關藥物的上市及逐步商業化,公司的收入來源也將多樣化。早日實現藥品商業化,打通自身造血之路,榮昌生物就離可持續性發展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