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亂象:四成加盟商虧損,欠薪普遍,單票收入創新低
快遞行業欠薪,導致網點停擺的新聞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近日,有網友爆料稱,韻達、中通等快遞公司在福建三明、吉林長春、江蘇蘇州等地的站點出現停擺,快件積壓無人派送。
看到這樣的新聞,韻達快遞員老嚴想到了自己。他干快遞六年,但去年的工資還沒有結清,從今年二、三月份開始,工資基本就沒發過,“實在沒錢了問老板要,每次微信轉個500元,有時候轉1000元。”老嚴對AI財經社說。
然而,大半年沒正常發工資,這并不是老嚴一個人的遭遇,已經成為快遞行業的普遍現象。
派件費一再降低
老嚴配送的小區位于北京西三環,這里居住密集,高峰期每天配送近400單快遞,按照公司“一票一塊錢”的制度,老嚴每個月工資差不多有六七千塊錢,但是從今年2月份起,工資就沒正常發放過,但他并不沒有太過著急,甚至有點習以為常。
三年前,正是由于拖欠工資,他從百世快遞辭職,放棄了1萬多元的欠薪,轉投到韻達快遞。
當時韻達吸引老嚴的除了薪資按時發放,更重要的是更高的派件費,這是快遞員工資的來源。“當時百世的派件費是1元,韻達是1.2元,但是去年也已經降成1元,大家都在降,據我了解,我們這片區的申通也降到了1元,中通可能高點,現在1.1元。”
其實,快遞公司的派件費用在各個地區的差異非常明顯。在河南中西部一個縣城,擁有三個申通快遞站點的趙強向AI財經社透露,“派件費用一直很低,一票八毛錢,今年已經掉到了七毛錢,收件價格透明,成本八塊,以前寄出去要15塊,現在掉到了十塊,頂多賺兩塊錢,不過現在大部分情況不讓快遞員收件,有專門收件的人員。”
一位快遞行業財務工作人員透露,“現在派件的基數在0.6元到1.4元不等,收件則拿快遞費的10%。”收件可以為快遞員增加收入,但這幾乎是癡人說夢,“派件都派不完,現在都要求送到家,不然就投訴,哪有時間收件?”老嚴幾乎從來不收件,每天只求派件完成且無人投訴,一旦有人投訴,罰款的錢幾百甚至上千元。
但從百世轉到韻達的老嚴沒想到,當初奔著更高的派件費,而現在依然遭遇欠薪的難題。
“快遞哪家都這樣,天下烏鴉一般黑。”老嚴感慨。除了老嚴所在的北京站點,其他地方也在發生著類似的事情。據相關媒體報道,湖南長沙韻達快遞觀沙嶺服務站,因為經營不善,與二級代理點無法結清賬目,導致二級商拖欠投遞員工資,不少快遞員從4月份至今只拿到5000元工資。
而此前兩個月,一位年輕員工因為欠薪把網點加盟商告到了勞動局,但是并沒有明確的下文,“我們都沒有簽合同,怎么去告呢?就算是罷工了,錢就能發給我們了嗎?都走到這一步了,只能繼續干著了。”老嚴說。
四成加盟商虧損,單票收入創歷史新低
不難發現,每次爆出問題的快遞網點,以“三通一達”、百世快遞、天天快遞等快遞公司為主。這也與快遞公司自身的商業模式相關。
上述企業實行的都是加盟模式,總部負責建立體系和規則,提供品牌、快遞單和結算系統,同時負責建立轉運中心,進行中轉和分揀,而毛細血管般的最后一公里派送通常由一級加盟商和他們發展的二級加盟商完成。因此,末端配送的時效和服務質量往往與該地區的加盟商經營情況直接相關。
快遞加盟網點的收入包含收件和派件兩個方面,這幾年快遞企業還在不斷的打價格戰搶占市場份額,價格戰降低了源頭的收件價,面單收入、中轉費、運輸費用基本固定,最終會使剩余的派件費相應減少。
根據各快遞公司的財報顯示,今年8月份,圓通快遞單票收入2.11元,同比降22.57%;韻達快遞服務單票收入達2.12元,同比下降33.75%;申通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11元,同比下降23.55%。根據申萬宏源的統計數據,8月份快遞行業平均單票收入為10.05元,再創歷史新低,同比下跌13.6%,環比下跌3.7%,較上月跌幅持續擴大。
有調查顯示,加盟式快遞企業中,40%加盟商是虧損,50%加盟商盈虧剛好,只有10%賺錢。相當于90%的快遞加盟商是不賺錢的。加盟商的生存艱難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了,而且這個現象短期內并沒有緩解的趨勢。
今年9月份,中通在港二次上市,提交的招股書中明確表示,為了保持具有競爭力的定價并提高利潤率,必須不斷控制成本。“我們過往的派送服務市場價格有所下降,未來可能會繼續面臨定價下降的壓力。”
以價換市幾乎是所有快遞企業的通用戰略。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價格戰的出現與拼多多、一元店等新的商業模式興起相關,那些本來就很便宜的東西還要包郵,只能往下壓榨,但是快遞企業并沒有深入覺察到經濟變動的趨勢,只有價格,沒有產品概念,他們過去十幾年的成功是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大眾強烈的購買力和經濟快速發展之上,沒有及時進行網絡管控的提升,產業升級等等,現在矛盾集中爆發。趙曉敏預計,類似快遞網點罷工、跑路等事情將在未來10個月內成為常態。
欠薪、積壓被曝光的快遞網點從三四年前開始,越來越頻繁。2017年,有報道稱北京圓通花園橋站點倒閉,數萬件快遞被積壓,無人派送,報道提到,有圓通工作人員聲稱,圓通公司已拖欠8、9萬元的員工工資。最后,由于消費者投訴過多,此事由國家郵政局出面發文得以解決。
在老嚴看來,國家郵政局是為消費者解決問題,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和管理單位來解決快遞員的問題,“新聞里的湖南韻達罷工之后,他們的工資拿到了嗎?”老嚴關心的問題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趙小敏認為,從品牌和上市公司的責任來看,快遞企業總部應該對此類事件無條件兜底,不管他們和網點之間怎么談判,快遞員不應該受到損失。
猜你喜歡
再創新高,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1700億件
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745億件,收入1.4萬億元,增21%、13%。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進村、進廠,助力鄉村振興。現存快遞物流相關企業超134.4萬家,新增12.6萬余家,廣東、江蘇、山東數量居前三,8.55%企業涉司法案件。快遞業務量攀升,為新春假日經濟注入新動力
2025年全國快遞日均超5.5億件,春節前夕超6.7億件。快遞企業加強數字化建設應對高峰,出口“拼車”模式降成本。快遞業展現經濟韌性,相關企業超134.4萬家,廣東、江蘇、山東數量居前三,8.55%企業涉司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