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5萬在拼多多買車遭拒付!特斯拉正當維權還是店大欺客?
一位來自武漢的消費者8月14日爆料稱,自己在拼多多25萬元“團購”了Model 3,提車時卻被特斯拉以涉嫌轉賣為由取消了訂單。
而據36氪8月16日報道,一位來自上海的拼多多團購車主已經順利提車,并已為車輛辦理保險。
前后相隔短短幾天時間,相同的購車渠道,武漢車主被取消訂單,上海車主卻成功入手特斯拉,為何會出現這種差異化待遇?武漢消費者又該如何維權?
拼多多提供購車補貼?
特斯拉:我不同意
8月14日,一位武漢消費者爆料稱,自己在拼多多“團購”了一個特斯拉的補貼資格。交付過程中,特斯拉方面卻以“訂單涉嫌違反了特斯拉訂購條款中的禁止轉賣條款”為由取消了訂單。
對此,拼多多方面第一時間回應稱,該筆訂單系消費者本人與特斯拉公司獨立簽署訂購合同,消費者本人在特斯拉官網下單并且不會轉賣。對于特斯拉拒絕履行合同的行為,拼多多表示遺憾,會支持消費者依法維權,并積極落實車輛交付工作。
此外,拼多多方還表示,“招牌大了,不應豪橫;店大了,不應欺客;手握先進技術,更應心態平和,積極善待消費者信任。”
上述有爭議的“團購訂單”來源于拼多多平臺的一次補貼營銷活動。今年7月份,宜買車汽車旗艦店在拼多多上推出了針對特斯拉中國-Model 3 2019款標準續航升級版車型的補貼活動。
該款車型特斯拉官方定價為29.18萬元,扣除新能源汽車補貼后售價為27.155萬元。而成功參與拼多多萬人團購活動的消費者,可以從活動主辦方拿到2萬元的現金補貼,幸運消費者只需支付25.18萬元即可到手該款汽車。
繼拼多多補貼賣房之后,又要拼手速補貼汽車?這一噱頭,加上2萬元真金白銀的補貼,這一活動迅速引起不少愛車人士的關注。
當時,特斯拉官方微博就曾發布聲明,稱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有過任何形式的委托銷售服務,如消費者因上述團購活動產生任何爭議或權益受損,特斯拉不承擔任何責任。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后續的交易來看,拼多多的確未提供“委托銷售”服務,主要是提供了現金補貼服務,消費者獲得補貼資格后,仍然是通過特斯拉官網下單完成了訂購。
誰該對消費負責?
整個特斯拉團購事件爭議焦點在于消費者購車過程中是否涉嫌轉賣。
特斯拉的“禁止轉賣”條款規定:特斯拉直接面向客戶銷售汽車。對于任何和我司認為其目的是為了轉賣的訂單或者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訂單,我司有權單方面解除本協議。武漢消費者團購訂單究竟有沒有涉嫌轉賣?我們來回顧下具體的銷售細節。
武漢消費者向《電商報》記者表示,是自己的個人信息在特斯拉官網訂的車,且通過特斯拉客服提供的支付信息進行支付,拼多多代為完成支付。“拼多多幫我代付,我的理解就是有個人幫我付個款,和我借錢買車一樣,這也有錯嗎?”
網上公開的武漢消費者與特斯拉方面的聊天記錄和相關電子回單顯示,交付過程中,武漢消費者告知特斯拉方面工作人員由拼多多付款。特斯拉武漢公司也分別于于7月28日、8月23日收到1000元、27.055萬元款項,合計27.155萬元。
但隨后,特斯拉方面工作人員告訴消費者,公司懷疑此訂單和拼多多或其它商家借消費者的名義下單,該行為違反了特斯拉規定的“禁止轉賣”條款,因此決定取消此訂單。
對此,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游云庭律師認為,特斯拉單方面解除合同的行為缺乏法律依據。轉賣是要先把汽車買下,再賣給第三方,而現在是客戶直接購買,不構成轉賣。
游云庭律師還表示,目前特斯拉給消費者的說法是“懷疑此訂單為拼多多或其他商家以您的名義下單”,這里的句式是懷疑,他們并不一定能證明被取消的訂單是為拼多多或其他商家的代為下單的。如果消費者起訴特斯拉,要求其繼續履行合同的并承擔違約損失的,法院大概率會支持。
特斯拉為何堅持取消訂單?
“特斯拉團購事件”曝光后,拼多多除了正面回應“轉賣”問題,也提到了消費者權益維護問題,而特斯拉在整個事件中的態度較為強勢且生硬。有網友在社交平臺表示,因為這次事件對特斯拉的好感度有所降低。
有人說“特斯拉是新時代的iPhone”。毫無疑問,特斯拉絕對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擁抱新能源、智能等諸多熱門概念,還有較為硬核的技術加持。在不少新能源汽車企業還在飽受燒錢之苦時,特斯拉已經實現了盈利。
特斯拉前些日子披露的二季報顯示,公司已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盈利。消息一出,股價也迎來一波漲勢。
此外,特斯拉的“直營模式”也備受同行關注。
一直以來,特斯拉都堅持直營模式,聲稱其官方網站為新車唯一正規購買渠道,而非其它汽車企業傳統的通過4S店或經銷商銷售。特斯拉官方曾給出的解釋是,直營模式可以有效保證客戶可以享受到優秀的產品和服務。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直營模式也可以節省一些渠道費用,并且更好維護定價體系。而拼多多的促銷活動可能會對此產生沖擊。
目前,關于特斯拉和拼多多孰是孰非這個議題爭議頗多。但歸根結底是品牌商和渠道商之爭,消費者不應該被夾在中間,為此埋單。而關于武漢消費者和上海消費者通過相同的購車渠道購買特斯拉卻得到完全不同待遇這個情況,我們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