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再推芯片扶持政策,提出十年免稅
近日,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下文簡稱為《若干政策》),對集成電路進行扶持。值得關注的是,對一些細分行業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十年免稅政策“,集成電路行業人士稱這是一次重大的政策利好。
中芯國際、華虹等晶圓廠重大利好
中興、華為事件之后,國內對集成電路政策扶持力度也加大了。實際上,此次發布的《若干政策》并不是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首次利好政策,它是2000年的“18號文”,2011年的”4號文”的延伸。
比如在原本五免五減半的政策基礎上,新政策首次推出符合條件者十年全免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政策范圍也從過去的芯片設計,擴展到設備、材料、封裝等全產業鏈。此外,在人才政策方面,第一次明確把集成電路列入“一級學科”,并對產教融合企業提出明確稅收優惠。
新政策涉及的環節中,讓產業內外人士最為關注的一項就是:十年免稅政策。具體來說是這樣的:對線寬小于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業所得稅。
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認為,其中十年免稅政策,其支持力度是史無前例的。目前國內進行先進工藝開發,符合28nm及以下的晶圓廠主要是中芯國際、華虹等,且滿足經營期在15年以上。而是否還有其他企業滿足這一條件,要等待實施細則發布后,看各家公司的申報情況。
一位半導體人士向AI財經社分析,以上的財稅政策更利好制造型企業,即晶圓廠。他表示,之所以會推出這樣一個十年的免稅政策,主要是由于半導體本身就是一個投資周期長、重資產的行業。
他解釋,一個普通的8英寸廠,其建造成本高達20億-30億元,折舊期按五年來算,每年的折舊成本最低也高達5億元左右。而對于更先進的工藝,比如12英寸的14nm生產線,投資成本甚至會達到100億美元,相對來說折舊成本會更加驚人。
“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財政負擔,如果你有經營利潤還要交企業所得稅,實際上企業的負擔會更加重。”上述行業人士認為,免稅政策實際上是為企業長期發展考慮,為其保留了更多的資金。
照顧到了全產業鏈
除了對先進工藝晶圓廠有十年免稅政策,針對不同制程的減免,優惠幅度也很大。比如:線寬小于65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國內超過95%的集成電路企業都被列為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這類資質的企業本身就有增值稅減免的優惠條件,通常為15%。而在新出臺政策中,按25%的“減半”優惠,稅率為12.5%,比一般高新企業享受的15%還低了2.5%。
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初創企業來說,這也為企業節省下一大筆錢,用于之后的投入,增加企業的造血機能。
同時,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發布的政策還是有較強的目的性,其中對制造企業規定了經營期在15年以上或10年以上,這也是為了讓那些建廠比較久的制造型企業在擴大產能時,可以直接享受到新出臺的政策。
“讓產能向一些頭部的企業去集中,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該人士表示。
除了利好制造型企業外,還有兩條財稅政策針對的是全產業鏈:即從設計、裝備、材料、封裝到測試企業和軟件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件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業所得稅,接續年度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其中第二條對于芯片設計公司來說,將會是一個重要利好,在其轉虧為盈后將會享受這項政策,比如紫光展銳。
《若干政策》中的另一亮點是,與生產相關的原材料等產品進口關稅免除政策繼續施行,明確設備免稅辦法。同時,明確對符合規定的企業進口自用設備實行關稅免除。
有研究機構認為,此舉有望繼續降低領先的半導體制造及封裝企業生產成本,其行業地位提升得到進一步鞏固。
猜你喜歡
項目被傳停擺后,中芯國際任職9年董事辭職
Brown自1990年至2012年在ARMHoldings PLC擔任多個職位,包括工程總監、首席技術官、全球發展的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及總裁。中芯國際軟件項目停擺?承包方回應稱:北京項目未暫停,已改為遠程
上揚軟件稱,“首先,中芯國際北京項目并未暫停,上揚團隊仍然在為其進行軟件開發,由于疫情反復,項目由集中開發改為遠程開發,這樣的方式既能解決疫情對晶圓廠的影響,也能提高效率完成客戶的開發需求。中芯國際:Q1營收18.4億美元同比增66.9%,2022年將用50億美元擴廠
二級市場方面,中芯國際港股今日以微跌收盤,報15.76港元/股,總市值1246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