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這些省份和行業竟然在逆襲!
前言
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過半,懸在人們頭上長達半年的“新冠數據之劍”日趨平緩。回望過去6個月,從疫情爆發之初的至暗時刻,隔離、封城、停課停業等,各行各業受到疫情的巨大沖擊;到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行各業開始慢慢復蘇。整體來說,2020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經受住了疫情沖擊,并表現出了極大韌性。
2020年7月,我國大數據企業首次推出《疫情下的掙扎與機遇:中國企業發展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包含五個章節:綜述篇、行業篇、地域篇、疫情抗壓特別篇和番外篇,試圖從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企業新增注冊量』的角度,為中國經濟精準把脈,還原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現狀。
綜述篇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上半年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我國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長3.2%,總的來說,經濟運行穩步回升,增長實現了由負轉正。大數據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2020年1-6月,全國范圍內共有1132.8萬家新注冊企業/社會組織,超過了去年同期的1124.7萬家。
l 從行業層面來看,2020上半年我國企業注冊量同比增長的行業有11個,而同比下降的行業有7個。
l 從地域層面來看,在疫情集中爆發期(1月21日-4月7日),我國企業注冊量同比下降的省級行政區域有27個,而同比上升的僅有4個;在疫后回暖復蘇期(4月26日-6月30日),我國企業注冊量同比上升的省級行政區域有29個,而同比下降的僅有2個,實現了大逆轉。
注1:“國際組織”、“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不在報告統計范圍內
注2:香港、澳門、臺灣不在報告統計范圍內
行業篇
基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對三大產業的18個大行業、90個小行業進行分析,“行業篇”包括四個部分:行業增速榜、行業跌速榜、黑馬行業盤點、疫情重災區行業盤點。
2020上半年行業增速榜:“衣食住行”等民生基本盤增速喜人
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行業受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數據顯示,“農、林、牧、漁業”與“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兩大行業的企業注冊量同比增長45.14%、43.58%,“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也同比增長了20.86%。此外,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的企業注冊量均比去年上半年有所增長。
2020上半年行業跌速榜:教育行業成“跌速領頭羊”
人群聚集性行業受疫情沖擊最大。數據顯示,“教育行業”領跌,同比下降率高達18.74%。緊跟其后的便是“住宿和餐飲業”,由于具有聚集型消費的特點,同比下降率高達16.38%。文體娛樂行業出于相同原因,降速達到6.52%。
勞動密集型行業囿于防疫成本上升,生產和經營秩序受到一定影響。“采礦業”、“制造業”上半年企業注冊量分別下降13.61%、6.65%。此外,國民經濟長期的支柱性產業——“房地產業”,也遭遇罕見危機,上半年企業注冊量同比下滑9.82%。
2020上半年黑馬行業盤點:“口罩”、“移動辦公”、“直播”
2020上半年企業注冊量數據表現良好的行業,均受益于疫情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例如出門必須戴口罩,學習/辦公從線下轉為線上,購物看主播帶貨等。企查查選取“口罩”、“移動辦公”、“直播”三個新興行業進行數據解讀。
口罩行業上演“過山車”,市場規模翻倍增長。數據顯示,口罩相關企業注冊量在3、4月陡增,在5、6月驟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口罩行業企業注冊量逐月下降,也今非昔比。2020年6月,口罩相關企業注冊量1萬多家,遠高于疫情前的1千多家。從市場規模來看,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口罩行業市場規模270億元,2020年預測值高達714億元。
移動辦公行業一路走高,或將就此進入長期上行通道。與口罩行業升溫再降溫不同,移動辦公行業一路走高。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2-5月,移動辦公行業的企業注冊量得到大幅上升,從235家驟增至3028家。然而期間不乏唱衰論調,看好看跌均大有人在。2020年6月,移動辦公行業企業注冊量超5500家,這個數字或許可以為從業者注入一劑強心針。
疫情助推直播行業成為新的傳播載體。直播行業相較于移動辦公行業,更是長期不被看好,關于“直播還能火多久”的問題,已是老生常談。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2月以來,直播相關企業注冊量持續上升,不斷攀登小高峰,一改過去一年不溫不火的局面。與此同時,直播的內涵也一變再變,從秀場直播到帶貨直播、新聞直播,疫情真正推動直播成為一種新的傳播載體。
2020上半年疫情重災區行業盤點:電影、酒店、餐飲
“悲慘三兄弟”經歷疫情大考。電影、酒店、餐飲受到疫情的直接沖擊,企查查數據顯示,三大行業的企業注冊量均在2020年2月呈現“深V字形”,而去年同期僅是正常“V字形”。其中,餐飲行業在今年2月份的數據幾乎“貼地”,2.3萬家左右的注冊量,幾乎萎縮至以往十分之一。
電影、餐飲行業日漸回暖,酒店行業稍顯落后。數據顯示,直到4-6月份,“悲慘三兄弟”的企業注冊量數據表現依然一般。其中,電影行業出現小幅度上升,餐飲行業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而酒店與去年同期水平仍有部分差距。
地域篇
為了最準確地反映疫情的影響,將鐘南山院士確認“人傳人”后的1月21日作為起始點,將武漢解封前的4月7日作為終止點,定義為“疫情集中爆發期”;將武漢宣布清零后的4月26日作為起始點,將6月30日作為終止點,定義為“疫后回暖復蘇期”。
疫情集中爆發期:湖北同比下跌78.84%居首,寧夏逆勢上升
數據顯示,湖北同比下降78.84%,不出意外地成為最“慘”省份。除了湖北之外,陜西、西藏、北京的下降比率也高于50%。唯有“四川、內蒙古、吉林、寧夏”這四省的企業注冊量相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從湖北輻射出去,在與湖北省接壤的5個省份中,陜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南的降速均高達10%以上,只有重慶獨善其身。
疫后回暖復蘇期:浙江一馬當先,北京因二次疫情受阻
浙江省一馬當先,同比增長率近100%。隨著疫情的逐漸消退,4月份各行各業加速復工復產。企查查數據顯示,全國各省份(省級行政區域)的企業注冊量均迎來“報復性”增長,其中浙江省一馬當先,企業注冊量幾乎同比翻倍,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99.26%。值得一提的是,江浙滬三省均榜上有名。
北京因二次疫情受阻。數據顯示,疫后回暖復蘇期僅有陜西和北京兩個省份仍處于下行趨勢。回顧疫情集中爆發期,陜西的企業注冊量同比下降率高達58.98%,僅次于武漢,或是由于一季度的重創,導致陜西在二季度尚未“緩過神來”。而北京則是由于新發地二次疫情的爆發,導致其六月份的企業注冊量再度遭遇一定的阻滯。
致敬武漢,銘記兩個數字——失落“34”天和十五個“0”
復盤2020上半年中國經濟形勢,無法回避武漢這個疫情爆發中心。在疫情集中爆發期,武漢經歷了怎樣的低谷?在疫后回暖復蘇期,武漢的企業注冊量數據表現又如何?
1月23日(官方宣布“封城”),武漢的企業注冊量從600多家驟降至30家,隨后的7天春節法定假期注冊量均為0。隨著春節假期的無限期延長,直到2月26日,整整34天,武漢全市企業注冊量均維持在個位數,其中更是有15天注冊量為零。
一個擁有1100多萬人口的省會城市,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日注冊量均小于10家,這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史上恐怕是空前絕后的一個記錄。
但是,武漢整體的經濟復蘇韌性非常強。在今年2月份(70家)、3月份(543家)跌入冰點后,隨后5、6月份就已經增長接近于去年的平均水準(月均2萬家),復工復產總體進展良好。
疫情抗壓特別篇
疫情抗壓大比拼:國企VS外企VS民營企業
國企“穩”字當道,外企恢復速度較慢。受疫情影響,2020年2月,國企、外企和民營企業(以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注冊量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國企呈現“淺V字形”,而外企和有限責任公司均呈現“深V字形”。從2月之后的“反彈”來看,直至6月,外企的注冊量仍處在較低水平,而國企的注冊量已恢復至疫情前的平均水平。或是由于進出口貿易與跨國資本流通受到阻滯,導致外企的恢復期相對較長。
疫情抗壓大比拼:大企業VS中小企業
小企業“隨疫情搖擺”。數據顯示,疫情高發期2月,注冊資本“100萬以內”的企業注冊量迅速減少,同比下降高達83.24%,位列所有類型中最低。
中小型企業榮獲“疫情抗壓之光”稱號。數據顯示,注冊資本“100-500萬”的企業,其降速僅次于注冊資本“5000萬以上”的企業,堪稱“疫情抗壓之光”。或是由于中小型企業更具靈活性,在容錯率更低的大環境下更易求生;或是由于創業者更為謹慎,在注冊資金的考慮上更為保守,以避免萬一破產需要承受同等的風險。
大企業相對穩定。從整體數據來看,隨著企業注冊資本金額的增多,其注冊量的下降速度逐漸降低,基本對應“注冊資本越多,疫情抗壓性越高”的定律。
疫情抗壓重要主體——個體工商戶
疫情導致個體工商戶數量猛增。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我國平均每月新增個體工商戶數量約有134萬。2020年2月,許是受農歷新年及新冠疫情影響,個體工商戶注冊量僅有20余萬;而在3月,個體工商戶注冊量立即反彈到140多萬;4月,注冊量登頂,接近180萬;從接下來幾個月的數據來看,均高于過去一年的平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從“保就業”,還是從“拉內需”來看,個體工商戶對于我國疫情后的經濟復蘇來說都尤為重要。
番外篇:企查查熱搜榜
盤點2020上半年中國經濟形勢,少不了深度參與經濟發展的諸位商業大佬及他們名下的企業。企查查基于大數據分析,推出商業人物熱搜榜、企業熱搜榜,幫助大眾快速了解國內商界的熱門動態。
商業人物熱搜榜TOP10:阿里系3人入圍,“老賴”羅永浩、賈躍亭均上榜
2020上半年在商業界有哪些風云人物?根據企查查“商業人物熱搜榜TOP10”,馬云、王思聰、劉強東是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鐘南山院士排名第3,疫情期間的他無疑已經成為國民英雄,其商業版圖也受到了很大關注。
阿里系除了馬云之外,張勇和蔣凡兩位高管也成功上榜,前者在馬云退位后成為了舞臺中央聚光燈下的人物,而后者則因負面新聞長期霸占熱搜頭條。
“老賴”賈躍亭雖然人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仍然有他的傳說,宣布破產重組成功的他,未來能否卷土重來?另一個“老賴”羅永浩,這次則是搭上了直播帶貨的東風,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是那個最會“搞事”的人。任正非則是因為中美貿易爭端下的孟晚舟案備受矚目,華為在國內的產業鏈布局極廣,上熱搜也在情理之中。
企業熱搜榜TOP10:華為阿里各占兩席,字節跳動上榜
公司熱搜榜TOP10中,華為和阿里巴巴均占據了兩個名額。值得關注的是字節跳動,憑借其強大的產品矩陣和資本布局,已然躋身互聯網巨頭的行列,熱搜上榜是其影響力的又一次證明。
此外,恒大地產作為地產行業的唯一一家企業入圍榜單,浙江秘樂由于上半年涉嫌傳銷而登上熱搜,中央匯金則是廣大股市投資者密切關注的一家知名券商。
結語:
多年之后,我們還會記得這個“黑色二月”,但暫時的經濟陣痛終將成為過眼云煙。回首2020上半年,很多人心有余悸,好在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展望未來,隨著國家促進居民消費和內需潛力釋放等方針政策的落實,在“云生活”相關產業鏈,與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基建投資的帶動下,下半年乃至更長期的經濟形勢,仍然能夠讓人們充滿信心。
展望2020下半年,讓我們一同攜手,勇敢擁抱嶄新未來。
猜你喜歡
東南亞中小型企業有望在未來三年內為數字化轉型投入1300億美元
到2025年,東南亞數字經濟的GMV規模有望增長至3300億美元,實現20%的復合年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