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二代”劉舒琪治下通威股份豪賭:業績持續虧損、負債率近70%,50億并購“卡殼”
光伏行業的淘汰賽還在加速進行。
2023年產業鏈供需關系調整,到了2024年供需失衡進一步顯現,價格戰之中虧損、減產、賣身自保,業內企業持續承壓,尸橫遍野。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2024年,中國光伏正在經歷史上最嚴峻的挑戰。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供需關系嚴重失衡,行業陷入內卷式惡性競爭,內卷也外溢到國際市場,還導致了貿易保護加劇,中國光伏產業的利益和形象均受到影響,行業已陷入近年來少有的危機當中。
面對不景氣的下行周期,作為硅料龍頭的通威股份也難以獨善其身,從利潤過百億到年虧季虧、虧損加劇,對于逆風開盤的“創二代”劉舒琪而言,如何帶領企業盡快走出泥潭是其接班后的首要任務。
然而,復盤其上任一年多的表現,從160億定增預案,到2023年斥資540億擴建產能,再到如今潤陽股份50億并購案,可以看到的是,這位女掌門并不缺二次創業的魄力與沖勁,但衍生風險隱憂同樣值得深思。逆勢大舉擴張是豪賭還是有底氣的遠見?未來,蒙眼狂奔的通威,能否逆風翻盤?
01
50億并購案,是福是禍?
8月13日晚間,通威股份披露公告稱,公司計劃通過增資及現金收購等方式,合計取得潤陽股份不低于51%的股權。交易總計金額不超過50億元,交易完成后,潤陽股份將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
這個光伏史上最大的并購案,行業矚目,也預示著光伏行業巨頭整合拉開序幕。
然而,通威的并購事宜卻遲遲沒有進展。11月13日,通威股份發布公告表示,交易各方還在持續就交易相關事項進行磋商,但不排除原交易方案可能存在調整或終止的風險。

并購生變的不確定性擔憂并非沒有原由。雖然說潤陽股份曾連續3年電池出貨排名全球前三,2022年凈利潤超過20億元,巔峰時期估值一度高達400億元。但在這輪下行周期內,潤陽股份也面臨技術淘汰、負債累累、停工停產的各種麻煩與窘境。
技術面,2023年光伏行業發起n型技術對前代p型技術的迭代,機構預計2024年n型產品占比達到七成。n型電池不是光伏的終點,但潤陽在國內的電池工廠或許已經追不上技術革新的大潮了,這也是其減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財務面,據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末至2022年末,潤陽股份資產負債率(合并口徑)分別為75.48%、81.39%、79.17%,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均不足1倍。
雪上加霜的是,從今年7月開始,以PERC產能為主的潤陽鹽城電池工廠逐漸減產,并在9月初宣布放假。而據第一財經報道,在海外,潤陽股份泰國4期組件廠已停工,時間是 11 月 7 日起至 2025 年 1 月 5 日止(共 60 天),電池廠部分停工,偶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產能可開啟。項目停產后,許多在泰國的中國員工已經回國。
關于停工原因,潤陽 4 期組件廠內部文件顯示,是“生產受相關政策及市場需求影響,目前訂單不穩定,對生產連續性造成影響。”
事實上,與其他一體化龍頭相比,通威的海外布局一直處于相對弱勢,而經過多年發展,潤陽股份在美國、泰國、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場建設了富有競爭力的產能布局。

相較于國內的“落后產能”,潤陽股份全球化的優勢對于通威來說或更具有吸引力,這也是此次并購的最大看點,但近期潤陽海外產業的變局,讓這次并購增加了另一份風險。
高達80%左右的負債率、海外產業生變、技術的落伍以及交易雙方在價格上的博弈,都讓這次收購面臨著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通威甚至存在被潤陽拖垮的風險。
并購效果還待驗證,并購后的整合和管理也是絕對關鍵。潤陽股份的加入能否達到1+1>2的效果,也成為通威股份未來能否逆風翻盤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02
業績虧損、負債攀升,財務健康度之問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21家上市光伏企業中,今年有39家凈利潤虧損;今年光伏行業各環節價格相比2023年高點下降幅度在60%-80%,今年下半年多數環節虧損運行;2024年前三季度,制造端產值同比下降超過44.7%。
覆巢之下,難有完卵。通威的業績表現不容樂觀。據財報顯示,通威股份前三季度的收入為682.72億元,同比下滑38.73%;歸母凈利潤也轉虧至-39.73億元,同比下降124%。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為244.75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373.52億元下降34.47%。歸母凈利潤為-8.44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30.31億元下降127.84%,由盈轉虧。

與此同時,由于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全面下跌,擊穿企業的成本線。通威股份的存貨也出現跌價,導致公司計提了高額的存貨跌價準備。2024年上半年,公司存貨跌價準備達到22.53億元,應收賬款壞賬準備0.9億元,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0.25億元,合同資產減值準備0.02億元。存貨跌價是導致通威股份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12月4日-6日,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在宜賓召開,有30余家光伏企業簽訂自律公約,推行控產保價機制,共同維護行業秩序,但此舉也引發眾多質疑,自律公約的有效施行難以保證,或將成為一些企業耍花招的秀場。
此外,近一年內,通威股份的負債率顯著上升。財報顯示,2023年9月末至2024年9月末,通威股份單季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4.52%、55.08%、59.27%、67.19%、69.04%。截至2024年9月末, 通威股份的資產負債率較2023年末增長13.96%,期末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也下滑27.6%至148.26億元,近70%的負債率已經達到了銀行貸款的紅線。

同時,2024年1月至9月,通威股份的短期負債增加了776.46%,償債壓力陡升,現有資金能否保障后續的運營需求?
在業績虧損、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短期負債增加、存貨跌價準備等財務挑戰之下,降負債、化杠桿、去風險已然通威股份的重中之重。
03
創二代女掌門,逆勢押注,蒙眼狂奔
究其財務風險的增長,與公司的業務擴展不無關系。
拋開此次并購,自2023年3月劉舒琪接過通威接力棒便大舉擴張。先是公布高達160億的定增預案,其中94億元用于20萬噸高純晶硅建設,66億元用于云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二期項目)建設。但5個月后此次定增因“資本市場發生變化”而隨之終止。

隨后,通威股份又與樂山市政府簽署協議,計劃分別在樂山市峨眉山、樂山市五通橋區分別投資建設年產16GW拉棒、切片、電池片項目,力爭2024年末建成投產。
兩個項目的預計投資總額高達20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通威股份總計斥資540億元擴建產能。除此外,劉舒琪上任后還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全球供應鏈建設等相關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事實上在養豬行業,曾經的牧原股份也曾經試圖以成本最低的優勢逆勢擴張,搶占市場份額,然而豬周期低谷時期,全行業巨虧,牧原照樣巨虧數十億,而最終能否贏得勝利,比拼的卻并不是成本,而是血條厚度。
換言之,通威能否賭贏這場局,要看公司的財務健康度是否足以讓它撐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高負債擴張下,公司在建的項目和新投產的生產線并不能立即帶來預期的經濟效益,并購效果也尚待觀察,反而增加了公司的財務負擔。
光伏行業的周期低谷源于產能過剩,而劉舒琪式的逆勢擴張是否又會繼續加劇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如若光伏產能過剩能盡快結束,通威股份的這場豪賭會讓企業再上一個臺階,如果不能,高達40億的虧損、近70%的負債率以及50億并購,則會讓通威陷入萬劫不復之路。
END
不斷上升的風險,無疑讓通威帶著鐐銬跳舞,警鐘已鳴,面對大考,曾經的白衣騎士仍在渡劫的路上,自助自救是主旋律。
猜你喜歡
光伏行業調整期,通威股份如何以技術創新與全球布局“逆周期蓄力”?
通威股份的突圍路徑,既是中國光伏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也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通威股份發布2024年度財報:技術領先與全球化布局驅動逆勢增長
作為硅料、電池片雙料全球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保持了一貫的穩健經營步調,通過加強技術研發與生產降本增效,進一步鞏固提升主要業務環節領先的技術、成本、品質、品牌等核心競爭優勢從“死亡之海”到“潛力之海”,中國光伏助推全球能源綠色轉型
NASA衛星圖顯示中國庫布其沙漠光伏電站規模擴大。中國光伏產業迅速發展,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并網1.61億千瓦,相關企業超102.6萬家。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全球200多國,助力全球能源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