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國資,投了一家無人機
又一家低空經濟企業融資了。
就在前不久,名為御風未來的低空經濟企業宣布完成超2億元人民幣Pre-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山國資委下屬企業中山創投領投,上海市金山區攜手彬復資本參投,航發基金、沂景資本、寶頂創投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跟投,老股東容億本輪持續加碼。
據悉,御風未來上海一家從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研發、制造、銷售、運營的空中出行企業。2021年成立,到目前已經完成了六輪融資,包括中國航發基金、容憶投資、無錫創業投資、中山金控等眾多國資和明星投資機構。在本輪的Pre-B輪融資當中再次收獲了廣東中山國資的加碼。
據悉,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御風未來推進公司下一階段eVTOL產品的研發、測試、適航審定等進程,以及在粵港澳大灣區和環杭州灣長三角地區的研發制造中心建設、應用場景探索等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和環杭州灣的長三角地區,由于人口密度大、經濟活動密集、市場需求大,擁有豐富的低空eVTOL應用場景。因此在這個低空經濟元年,兩大灣區成為eVTOL設備的練兵場,在此地走出了一大批優秀低空經濟企業。
而本次融資的主角御風未來也表示在這輪融資完成后,將深度布局兩大灣區。未來公司將以兩大灣區為核心,輻射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低空經濟獨角獸
三年融六輪
目前,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我國著重發力的關鍵點和內在要求。為此,全國各地展開了一場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熱潮,設立政府引導基金,以投促產;發布鼓勵政策,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引進、培育優秀科技人才,投身于科技創業之中。一時之間,各地頻出奇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空前鼎盛。
而低空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其本身正屬于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特征。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后,行業迎來風口,業內的企業也順勢起飛。
在今年,全國各地密集 發布政策鼓勵低空經濟企業發展,搶灘低空經濟藍海。上海也在今年相繼發布了諸如《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和《上海市信息通信業加快建設低空智聯網助力我市低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
在近期收獲新融資的御風未來正是土生土長的一家低空經濟賽道上的企業,在上海張江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多地設有研發、制造、試飛等多個基地。主要從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研發、制造、銷售、運營。
據報道,御風未來的兩位創始人謝陵和劉十一來自中國商飛C919團隊,研發團隊其他核心成員主要來自于中國商飛、中航工業、航天科技等公司,具有國產C919、ARJ21、CR929等多款國家重點型號項目從業經歷,也獨立研發過25公斤到幾百公斤到2500公斤等多款無人駕駛航空器。
2021年4月,御風未來品牌正式成立,開始進軍eVTOL賽道;同年5月,實現載人eVTOL二分之一縮比驗證機首飛;2022年9月,載人eVTOL M1設計方案正式發布;2023年3月,2噸級eVTOL M1系列首架機在金山無人機基地下線;去年10月正式首飛成功。
截至目前,御風未來現已形成從25公斤級到100公斤級到2噸級的全系列純電、混動無人機產品線。公司的eVTOL飛行器是自研的2噸級eVTOL M1,該飛行器于2023年10月成功首飛,并于2024年1月獲得中國民航局適航審定受理,6月開始正式啟動專用條件的討論工作,適航進入新階段。
作為低空經濟賽道中的一家優質企業,御風未來自問世起就受到了資本的關注。
根據企查查,在御風未來成立初期,就收獲容億投資的天使輪投資。據悉,容億投資是聚焦硬科技與數字科技領域的機構,其團隊皆是中興、華為背景出身。自2015年以來,容億投資已先后投資了一大批科技龍頭企業,包括藍特光學、納恩汽車、榮湃半導體、至晟微、明略科技、恒為科技、恒安嘉新、德拓信息、城云科技等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續御風未來的投資當中,容億投資接連加注。截至目前共計六輪融資當中,容億的名字出現了三次。
除了容億投資之外,還有包括無錫創業投資和中國航發這樣的國資的出手。其中,航發基金是由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首支航空發動機產業基金,是國內通用航空領域領跑的專業投資機構。根據企查查,目前航發基金共有45起投資事件,除了這次的御風未來以外,在低空經濟領域還押注了航天飛鴻、
清航裝備等其他低空經濟企業。
成立僅三年的時間里,御風未來已經成功融資6輪,明星投資機構和優質國家為其站臺,儼然已經具備成為低空經濟獨角獸企業的潛力。
廣東,大力發展低空經濟
在這次御風未來的Pre-B輪融資中,可以發現其又收獲了中山地區國資的押注,這也讓御風未來背后的國家隊勢力再添一員。值得一提的是,企查查顯示,目前的御風未來公司所在地址也正是中山市。
據悉,在今年7月,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中山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其中明確要引投結合大力推進低空經濟招商引資,重點圍繞eVTOL、非載人無人機等整機研發、制造及零部件制造領域。而在該政策出臺后的兩個月,御風未來就宣布完成超2億元人民幣Pre-B輪融資,而領投方正是中山國資委下屬企業中山創投。
中山創投成立于2015年8月,注冊資本20億元,是中山市唯一一家國有獨資金融控股公司。中山金控圍繞“三個平臺”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借助中山市屬國資系統金融資源整合契機,已在銀行、政策性普惠金融創新、基金管理、股權投資、融資擔保等領域完成業務布局,迅速形成了扎實的發展基礎。截至目前,其管理基金規模已超過100億人民幣,主投行業包括醫療,傳統行業,智能硬件等。
在投資御風未來之前,航天馭星、晶存科技、丹諾醫藥等都是中山創投所押注過的優秀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這也為其搶灘低空經濟藍海帶來了先天優勢。
根據中山政府發布,中山多個鎮街具有良好空域環境,擁有三角通用機場、阜沙鎮通航產業基地、板芙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等資源,充分進行整合,將為無人駕駛航空器研發測試、生產制造創造良好條件。這也讓中山具備無人機生產制造基礎和產業鏈配套優勢,是發展低空經濟的“底座”和前提。
另外,中山政府還提到,未來將繼續支持御風未來等頭部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帶動產業集群成勢。
另外,中山所在省份廣東,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地區之一。
根據資料,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支持檢驗檢測機構持續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全省獲得CMA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超過5000家,獲得CNAS認可的檢驗檢測機構及實驗室超過2500家,均居全國第一,培育檢驗檢測機構上市企業27家、專精特新企業265家、高新技術企業772家。
其中,低空經濟相關的無人機生產企業共計2000余家。廣東省擁有居全國首位的、高度集中的無人機產業鏈,其中大疆、億航、道通、極飛、小鵬等無人機龍頭企業均位于廣東省內。
分地區來看,今年5月份,廣州發布《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廣州市要強化作為廣東省低空經濟核心城市的責任擔當,到2027年實現低空經濟整體規模達到1500億元的發展目標。政策發布一個月后,廣州產投屬下產投資本與廣州開發區交投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低空產業創投基金。以真金白銀的方式加碼低空經濟發展,發揮以投促引、以投促產、以投促創三大作用。
而在8月份,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聯合主辦的深圳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深圳召開。大會介紹了深圳市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并發布了《深圳市低空起降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5)》。同時,會上還介紹,下一步的深圳將加快推動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全周期、全鏈條支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此外,圍繞低空產業補鏈強鏈,深度服務好鏈上企業和機構。
目前,廣東已形成深圳、廣州、珠海三大低空制造產業集聚區,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70%以上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50%的市場份額。截至2024年5月30日,廣東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達10416家,位居全國首位,占比高達20.23%。
低空經濟元年
國資集體入局
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低空經濟描述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引擎,進一步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信心。也因此,2024年被稱作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元年。這一年里,不管是政策的密集出臺還是各類低空飛行器輪番發布以及各地區的航線開通,低空領域呈現出繁忙景象。
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目前的低空經濟賽道已然成為投資者備受青睞的黃金賽道。而在這其中,響應政策號召的各地政府引導基金成為低空經濟賽道投資者中最積極的梯隊。
經過梳理,截至今年,低空經濟賽道所發生的過億元融資事件已經有11起,超過去年全年。
分地區來看,廣州在設立100億的低空經濟后,幾乎在同一時間,北京市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落地,首期規模100億。而目之所及,一大批地方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相繼落地。
2024年5月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上,沈陽產業技術研究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首創證券首正德勝基金等4家單位共同參與的沈陽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基金正式設立,基金總規模20億元;9月,山西省交通運輸廳發布消息,山西省低空經濟和通用航空業發展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冊和登記,山西省低空經濟和通用航空業發展基金有限合伙企業正式成立,共50億元的總體投資規模;此外,蘇州已新簽約16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總規模超200億元,為目前“全國最大”;武漢也提出市區共同形成總規模不低于100億元的低空經濟基金群。
根據融中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廣東、沈陽、安徽、江西、北京、重慶、廣州、貴陽、武漢、蘇州等近10個省市均已發起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
低空經濟產業基金陸續落地,在它們身后幾乎都出現了地方引導基金的身影。似乎低空經濟已然成為今年最受國資LP歡迎的賽道。
處在投資圈的人都明白,國資LP的出資無疑就是風向標。在國資大舉押注低空經濟賽道的前提下,已經有大批投資人也開始將目光放到了該賽道內。今年以來,組團看低空經濟項目的投資人越來越多,過去專注于醫療、消費、半導體等其他賽道的投資人也將目光轉移到了低空經濟上。
受此影響,今年以來低空經濟的融資事件顯著增長,在2024年前6月,國內低空經濟領域已發生融資事件26起,其中超70%投融資項目投向無人機企業,包括無人機整機、系統及零部件制造商各個環節。沃蘭特航空、小鵬匯天、沃飛長空、峰飛航空、星邏智能、鴻鵬航空、特金智能、時的科技、卓翼智能等多家企業都是在今年受到融資的低空經濟企業。
另外,今年沃蘭特的A++++輪融資由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領投,京國瑞基金、首程資本、燕創集團參與投資。零重力飛機公司在今年完成的近億元A輪融資中,合肥高新區國有創投機構合肥高投作為領投方,科大硅谷引導基金、國華投資、蘊盛資本、紫峰資本跟投。這些案例都是由政府產業投資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的主導的低空經濟投資事件。
有專業投資人表示,低空經濟強調的是整個低空空域開發和利用所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目前對領域內創業企業來說是難得的機遇,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這一領域正成為熱點風口,其應用場景廣泛,市場潛力大,技術創新不斷等等優點,未來仍將具有光明前景。
在當今低空經濟的風口之下,誰又將成為下一個獲得國資押注的低空經濟企業呢?
猜你喜歡
2024年中國無人機飛行時長激增15%,低空經濟展翅高飛
2024年中國無人機產業大幅增長,年飛行時長增15%達2666萬小時,新增110.3萬架實名登記無人機,相關企業超3.5萬家,廣東居首。低空經濟成新增長引擎,民航局加強安全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