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身兼董事長、CEO后,TCL中環卻交出最差財報?
全球最大光伏硅片公司TCL中環最近頗受市場關注。
先是8月3日,任職CEO已經有17年之久的沈浩平卸任,董事長李東生暫代CEO職責,近日又交出一份上市以來最差半年報。
隨后,8月27日“界面新聞”報道稱,TCL中環(002129.SZ)宣布上調硅片價格。調整后,G10N 1.15元/片,G12RN 1.3元/片,G12N 1.5元/片。此前,隆基綠能(601012.SH)也被證實硅片將漲價,其中N-G10L報價為1.15元/片,N-G12R報價為1.3元/片,新報價平均上調5分/片。
TCL中環就硅片價格上調一事表示,此次價格調整,公司積極引領光伏行業走出低價競爭的困境,助力行業更加健康、良性發展的產業環境。
2023年底,TCL中環單晶硅產能達到183 GW,超越隆基綠能成為全球硅片霸主。然而,2024年上半年,硅片霸主凈利潤虧損30.64億元,同比下降167.53%。至此,TCL中環已連虧三個季度。
8月初,有TCL中環“靈魂人物”之稱、任職CEO的沈浩平卸任,而2023年7月,沈浩平還入選了福布斯中國最佳CEO榜單。
自1983年進入中環股份(TCL中環前身)至今,沈浩平在TCL中環任職超過40年。在沈浩平擔任CEO的17年間,TCL中環完成了從國企到民企的蛻變。2019年TCL中環推出全球首創的G12(210mm尺寸)太陽能單晶硅片,一舉成為中國光伏硅片龍頭企業。
沈浩平請辭CEO后,仍將擔任董事、副董事長等職位,一線的運營管理工作都將由董事長李東生暫代。不過,8月26日據新浪財經報道,消息人士表示,現任高級副總裁的“89后”王彥君作為TCL中環候任首席執行官(CEO),以在TCL中環總部履職為主,繼續擔任中環領先(TCL中環控股子公司)總經理。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下行至低谷期,各個環節龍頭企業普遍虧損。截至8月27日,TCL中環報收7.7元/股,市值311億元。距離2022年7月市值高點2000億元下跌超84%。作為中國光伏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TCL中環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此次CEO的突然更迭,TCL中環的戰略是否會轉向?又能否順利渡過危機?

營收“腰斬”、半年虧損30.63億
半年報顯示,TCL中環2024上半年營收約162.1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48.97億元下降53.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0.63億元,較上年同期盈利45.36億元下降167.53%,扣非后凈利潤虧損34.88億元,較上年同期盈利38.08億元下降191.6%。
同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2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8.6億元大幅下滑95.52%。
這已經是TCL中環連續三個季度凈虧損。今年一季度虧損8.8億元,二季度虧損21.84億元,加上去年四季度虧損的27.72億元,三個季度合計虧損58.36億元,打破了其從2013年開始近11年盈利的紀錄。
對此,TCL中環表示,上半年,行業供需失衡加劇,新能源材料業務板塊進入非理性價格競爭狀態,雖仍保持單瓦成本行業領先,但降本不及市場價格下跌速度,上半年材料產品出貨62GW,虧損總額加大。
目前,光伏行業仍是TCL中環主要收入來源,但硅片和組件的營收及毛利率均大幅下滑,是TCL中環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來源:巨潮資訊
TCL中環的四大主營產品中,組件的營業收入為27.62億元,同比下滑幅度最大(46.95%),組件產品目前維持微盈,毛利率為0.94%,同比下滑11.3個百分點。其他硅材料和光伏電站業務的毛利率分別同比下滑7.67%、3.98%,其中光伏電站的毛利率達42.34%,但該業務規模占總營收體量較低,不能抵消硅片產品的虧損。硅片業務毛利率是唯一一項毛利率為負的主營產品。
同時,硅片收入結構也出現變化。上半年,硅片收入占公司總營收比重64.4%,2019年-2023年,這項數據分別為88%、88%、77%、76%、74%。

來源:Pexels
事實上,受光伏市場競爭加劇、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等影響,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遭遇了重創。
隆基綠能(601012.SH)預計2024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48億元到55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91.78億元。
通威股份(600438.SH)預計2024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30億元至33億元,上年同期其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32.7億元。
在行業不景氣以及公司業績不佳的現狀下,沈浩平的請辭引起了行業震動。而關于TCL中環的開工率,也成為近期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據《證券時報》等多家媒體均報道,有業內人士介紹,TCL中環的開工率降至70%;不過,TCL中環公開回應,開工率稍微調整了一些,(但下調)沒那么夸張,只下調了5%-10%。
艾媒咨詢創始人兼CEO張毅認為,降低開工率確實對硅片價格還是有一定的穩定作用,尤其市場價格會跟供求關系有一定的影響。多數企業通過計劃降低開工率,來減輕行業庫存的壓力,并且在虧損時減少生產以降低成本,同時市場的整體供給是減少的,那么對價格的企穩是有一定的幫助。整體來看,硅片價格在年內觸底企穩,因素還有很多,比如硅料價格、走勢、下游需求以及來自市場供需關系的平衡,對硅片價格都會產生影響。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此持不同看法。“降低開工率只是短期行為,而行業性產能過剩始終抑制產品價格,而一旦短期價格有所支撐,又會刺激開工率反彈,所以在需求空間低迷收縮時,價格很難企穩回升。”
造成TCL中環業績虧損的另一項重要因素,是參股海外公司 Maxeon。
Maxeon近年來的業績不容樂觀。自2022年-2023年一季度,凈利潤分別虧損2.67億美元、2.75億美元。今年一季度虧損還在繼續,虧損0.8億美元。
不過,據TCL中環半年報,長期股權投資虧損1.15億元以及持有的金融資產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7888萬元,合計不超過2億元。說明Maxeon業績及股價下跌,對TCL中環的業績影響有限。
而導致其上半年虧損的主要因素,還是TCL中環在國內硅片業務上的逆勢擴產。
激進擴產后
“硅片王”還能扛住嗎?
今年是沈浩平與TCL中環攜手作戰的41年,不過其一直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參與經營。截至2023年末,沈浩平稅前薪酬為686.51萬元,僅持有48.17萬股(約合0.0048億股),TCL中環總股本數為40.43億股。
出生于1962年的沈浩平,畢業于蘭州大學物理系半導體物理專業,與另一家光伏龍頭隆基綠能創始人李振國和鐘寶申師出同校。
1983年,沈浩平大學畢業后進入天津市半導體材料廠主攻技術。他從車間一線拉單晶工藝流程做起,一干就是近20年,后歷經區熔車間主任、副廠長(總工程師)、廠長。
1998年,沈浩平推動天津市半導體材料廠與美國ASIMI達成來料加工合作,簽訂了多晶硅供應長單,將進口多晶硅料拉成單晶棒,再切成硅片。次年,經過重組改制為一家新公司,“天津市中環半導體有限公司”,即“中環半導體”。
2007年,已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中環股份于深交所上市。45歲的沈浩平升為總經理,成為中環業務線實際掌舵人。沈浩平再度推動公司變革,預判了硅材料的行業趨勢,逐步布局光伏領域。經歷2008年、2012年光伏行業兩次寒冬之后,TCL中環在光伏領域持續發力。
2019年,沈浩平帶領團隊推出全球首創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12(210mm尺寸)太陽能單晶硅片,中環也一躍成為國內光伏硅片龍頭。
2020年之前,中環股份彼時尚未被TCL科技收購,屬天津市國資委控股的地方國企,與隆基綠能并稱硅片雙雄。
2020年7月,TCL科技公開摘牌收購中環集團100%股權,獲得中環股份控制權,中環股份改名TCL中環,從一家混改國企徹底轉型為民營企業。TCL科技實控人李東生成為TCL中環董事長,但并不參與具體管理,沈浩平依舊擔任CEO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
乘著光伏產業發展的東風,TCL中環的業績也迅猛增長,2020年—2022年,TCL中環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0.57億元、411.05億元和670.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85%、115.7%和63.02%;同期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0.89億元、40.3億元和68.1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51%、270.03%和69.21%。

來源:wind
2023年光伏行業供需失衡,市場需求高漲促使光伏廠家大幅提高產能。這一年,TCL中環晶體產能達183GW,全年光伏材料產品出貨約114GW,同比增長68%,硅片整體市占率達23.4%。其中,大尺寸(210系列)外銷市場占比60%,海外硅片外銷市場占比65%;N型市占率達36.4%,保持外銷市占第一。
TCL中環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591.46億元,同比減少11.74%;歸母凈利潤34.16億元,同降49.9%。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行業半年會上表述,2024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價格下滑超過40%,電池組件下滑均超15%,均已跌破成本線。
上半年,多數廠商都開始主動減少開工率,一體化企業的開工率平均下降至50%~60%。
然而,這樣的背景下,TCL中環在經營策略上,卻擴產,對天津、宜興硅片廠停產傳聞予以辟謠,并宣稱當前開工率為95%。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TCL中環的硅片業務開工率在今年上半年維持在95%左右,而老對手隆基綠能只有50%。TCL中環相關負責人對此的解釋是,今年一二季度TCL中環的策略就是通過高開工率,進一步壓低硅片價格,因為生產成本更低,相比于其他企業,虧損會更少,慢慢地,市場就會“出清”,TCL中環就能拿到更高的市場占有率。
2023年一季度,TCL中環公布了可轉債計劃,募資不超過138億,遭深交所三輪問詢。2024年5月,將可轉債預案修訂,募資額下調至49億元。其中,擬投入30億用于年產35GW高純太陽能超薄單晶硅片智慧工廠項目,擬投入19億用于12.5GW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工業4.0智慧工廠項目。
7月10日,TCL中環對深交所問詢函的回復中表示:“2024年一季度繼續實現光伏硅片銷量同比增長39.9%……并持續保持行業較高水平開工率。”
擴產確實提升了中環的市占率。半年報數據顯示,TCL中環硅片出貨同比增長18.3%至62GW,綜合市占率23.5%,居于全球第一,其光伏硅片出貨月市占率已提升至30%左右。

來源:pexels
雖然提高了市場份額,但也增加了財務壓力。
業績下滑之際,也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截至2023年底,賬面貨幣資金有100.2億元,但對應的有息負債約為404億元。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TCL中環不僅負債率較高,而且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的風險也大,負債主體以流動負債居多,所以償債壓力存在、且流動性風險更高。簡單擴產進行低水平規模競爭,有可能會加劇企業經營的困境。
張毅認為,從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的情況來看,TCL中環過去還在逆勢擴產,進行大手筆的理財和發行可轉債融資。這種戰略在短期內可能會對擴大市場份額和提升競爭力有幫助,但是從長期來看,也要看市場環境有沒有明顯的改善。持續的高負債和高融資、高額融資可能對公司的財務健康造成不小的壓力,特別是當前光伏產業鏈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公司恐怕要更加謹慎的管理其財務狀況和投資決策。
離開“靈魂人物”的TCL中環
將走向何方?
此次高層人員變動消息中,作為TCL中環候任首席執行官(CEO)的王彥君,5月17日剛獲聘為高級副總裁。
出生于1983年的王彥君,現年41歲,本科畢業于河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1年4月至2013年,在河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讀完了研究生。
公開信息顯示,他2006年大學畢業后就加入了TCL中環旗下的天津環歐公司工作,逐漸成為TCL中環最年輕有為的高管之一。
王彥君深受器重。2021年在TCL成立40周年表彰大會上,王彥君以TCL中環半導體副總經理、中環領先總經理的身份,獲得功勛獎,也是獲獎者當中最年輕的“80后”。
李東生在近年TCL中環的財報致辭中多次強調,將堅持“硅片全球市占率 NO.1,綜合實力全球 NO.1”的戰略目標,進一步擴大光伏材料業務在全球行業內的相對競爭優勢。
沈萌表示,李東生長于資本運作,而在實業經營方面的成績一直不佳,所以很難期待上市公司出現積極的反轉。

來源:pexels
沈浩平卸任CEO,市場充滿各種猜測。但可以預料的是,隨著沈浩平退居二線,高光業績不在,全球光伏行業面臨供需失衡的背景下,TCL中環的經營策略將迎來大的調整。
張毅表示,CEO調動,TCL中環還是會有一些變化的。首先不同的領導人對于企業的領導風格應該說是不一樣的,尤其在管理風格和決策方式上,一定會有變化。尤其李東生作為TCL的創始人,對全局的運營和戰略方向以及布局能力,應該說信心、決斷性也會更大。第二,可能會在內部結構調整方面出現一些包括中高層人事的調整,以及新的管理思路,業務的優化模式,以及擴張速度可能恐怕都會有一些內部結構方面的調整。第三,從經營策略上,應該還是會有一些變化,有可能是保守的財務策略,減少不必要的投資和擴張計劃,以降低庫存壓力和財務風險。
截至2024上半年,TCL中環存貨為82.33億元,略高于上年同期的81.63億元。應收賬款則有62.18億元,高于上年同期的54.09億元。
展望行業前景,東吳證券研究認為,供需失衡下產業價格加速見底,回顧2024上半年,硅料瓶頸釋放后行業產出大幅釋放、電池技術迭代、需求增速放緩,推動全環節價格加速下跌,行業進入經營性現金輸血階段,整個產業鏈價格見底。
民生證券等券商也提示要注意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下游行業景氣度波動風險、存貨減值風險等。
而針對未來行業形勢的判斷,TCL中環認為,2024年下半年,全球光伏產業仍處周期底部,行業市場狀況發生根本性變化,競爭博弈加劇。全球新能源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產能全球分布失衡,公司管理層相信本輪光伏制造產業的優勝劣汰有助于行業長期的格局優化和盈利修復。
TCL中環背后掌舵人李東生喜歡用鷹比喻企業發展和變革精神。據媒體報道,李東生家里和辦公室都有很多關于鷹的收藏,他認為鷹飛得高、看得遠,對看準的獵物一擊而中。2006年,李東生在TCL內部論壇上發表《鷹的重生》,這是他在陣痛之下的反思——TCL要么等死,要么經歷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
回看李東生近30年的資本之路,一路并購,目前已整合出一條橫跨黑電、白電、光伏硅片的完整光電產業鏈路,構建出一個龐大的產業帝國。而創業元老卸任,TCL中環如何成功穿越此輪周期?未來和難題留給了李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