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聚能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華映資本領投
近日,中國首家直線型可控核聚變企業——瀚海聚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海聚能”)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華映資本領投,厚實基金與奇績創壇跟投。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于組建核聚變團隊、完成第一代裝置設計等工作。此前,瀚海聚能還曾獲得輕舟資本的種子輪投資。
瀚海聚能成立于2022年12月30日,專注于低成本快速迭代,是國內首家直線型可控核聚變公司。公司對標Helion Energy,聚焦具有低成本商業發電優勢的場反位形裝置(FRC)及其配套的等離子體源與診斷平臺研發,為未來商業聚變發電堆提供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核心組件和整體解決方案。
由于技術、資金等門檻較高,很長一段時間內,可控核聚變大都由國家投資引導發展,民營企業與社會資本參與較少。直至近年來隨著需求的增長以及技術的提升,可控核聚變已經從基礎科學階段邁入了工程化階段,可控核聚變領域創業公司數量迅速增加。
瀚海聚能使用的是創新性高密度場反位形裝置,是較簡單的磁約束系統,內部等離子體產生的電流會形成與外部磁場反向的磁場,這使得等離子整體形成一個封閉的磁場結構,從而實現對等離子體的約束。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
為了實現聚變發電的目標,瀚海聚能規劃了“分步走”的發展戰略、采用“沿途下蛋”的機制:至2025年初,研發建設第一代中子源工程樣機,成功點亮等離子體,并啟動加速器中子源BNCT輻射治療腫瘤的市場應用;至2025年底,對裝置進行升級優化,形成第一代核聚中子源裝置,在醫用同位素生產、中子成像,以及核廢料中子照射嬗變處理等方面形成商業落地;2026年-2030年,通過裝置快速的多次迭代,在2030年底前與核電業主合作,建設聚變示范電站,完成50MW量級的能量輸出,實現聚變發電;2030年代前期,研發100MW以上、度電成本極大優勢的商業化核聚變裝置,實現聚變電站的產業化。
瀚海聚能CEO項江曾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離子體專業十年本碩博連讀,參與托卡馬克技術路線的相關工作,曾任職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先后參與激光慣性約束聚變多項國家級重大專項的實驗設計和理論研究工作,具有二十余年可控核聚變各主流技術方向的研究、工作經驗。
對于本輪融資,項江表示:“此輪融資是我們加快實現可控核聚變商業化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關鍵一步。我們將引進國內外行業專家、研發和工程人才,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核聚變初期團隊。同時完成先進場反位型裝置的物理設計、工程設計、研發場地選址等工作。為明年建成國內第一臺場反位型裝置打好堅實的基礎。”
華映資本管理合伙人章高男表示:“可控核聚變作為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戰略布局,其前沿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一直深受重視,政策端更是不斷引導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到核聚變領域。直線形裝置技術通過形成場反位形或磁鏡的方式來約束等離子體,可實現更低的建設成本、更快的開發迭代、更低的維護難度、更高的能量輸出密度和更靈活的應用場景。瀚海團隊產業資源、技術積累和商業化能力并舉,與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有堅實合作基礎。在研發直線型聚變裝置的基礎上,推進硼中子俘獲治療設備的產業化。華映堅定看好中國可控核聚變領域的發展,愿長期陪伴瀚海不斷突破,篤定前行。”
猜你喜歡
華映資本:第六期人民幣成長基金關閉,規模達21.2億元
連同今年早些設立及即將完成的天使基金和產業基金,華映今年人民幣新募資額超過3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