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基金權益類產品年內近乎“全軍覆沒”
在時任的基金經理中,現任的投資總監胡宜斌年少成名,被認為是在科技股中少有的達人,但2024年截至到8月2日交易日結束,他所管理的基金年內跌幅均超過12%;比他管理產品數量更多且任職時間更長的蔣璆,同樣也是在管基金迄今年內全部為負收益,此外同樣的情形還出現在10年老將饒曉鵬上。
這樣的現象不僅發生在男基金經理中,同時也出現在公司的多位知名主動女權益基金經理中,例如陳媛、劉暢暢、劉瀟。比如近幾年嗶哩嗶哩女神劉瀟,目前在管的三只藥基全部任職回報為負,其中最早管理的一只浮虧已經接近30%。
01
曾經“TFBOY”中的胡宜斌成投資總監
華安景氣領航跌超20%
華安基金作為老牌明星基金公司,近些年來誕生過一批又一批的公募明星,不過他們在每一輪牛市的末期大多選擇奔私,比如前些年的尚志民和近幾年的崔瑩,于是公司的投資總監接力棒傳到了19年一戰成名的胡宜斌身上,不過在近幾年經歷浮沉后,今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胡宜斌的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和在管基金最佳任職回報均已破百,但是今年的表現無疑成為相對的短板。本文以他管理時間最短的華安景氣領航混合為例,作為去年成立的次新基金,筆者發現逐季較大幅度調倉成為其特點,但似乎效果欠佳。
對比基金去年的三、四季報和今年的一、二季報,筆者發現胡宜斌的風格似乎從偏半導體的科技思路向醫藥、互聯網龍頭的思路轉變,這體現在如下的標的調換中,一方面體現在對第一重倉股的調換中,去年頗受其青睞的通富微電今年退出了重倉股前十;另一方面多張新面孔在半年末的重倉中出現,包括了鵬鼎控股、嗶哩嗶哩、上海醫藥、太極集團、翰森制藥、老白干酒、閱文集團。
從華安景氣領航的二季報看,年內至今有一半的公司實現了上漲,特別是新進的頭號重倉股鵬鼎控股漲幅超過了65%,但是組合的整體表現卻欠佳,原因或許在于或者調倉的時間較晚,或者沒有長時間持有半年末表現優異的公司。,
基金經理在季報中指出:“今年以來,我們的組合在一季度初遭遇了局部流動性沖擊,在反彈之后我們大幅度主動優化組合,一方面我們認為隨著“新國九條”的發布,整個資本市場將更趨于成熟和理性,我們主動增加長期績優、重視股東回報的優質龍頭企業,減少配置高估值、依賴風口賽道、市值偏小、流動性較差的企業;另一方面,我們認為市場仍然低估了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景和內需的韌性,在流動性沖擊之后,仍然存在大量被錯殺的優秀企業,我們在二季度積極尋找并左側配置了一部分代表未來中國新經濟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趨勢的標的。”
令人困惑的是,這種組合公司賺錢但組合卻業績不好的現象在他的產品中大面積存在,例如他的成名作華安媒體互聯。在該基金的二季報中,年內至今漲幅的公司更是包括了工業富聯、北方華創等6家。
02
中銀時代輝煌或難延續?
醫藥女神劉瀟跳槽華安管理產品開局不利
在上述提及的基金經理中,多數都是華安基金自主培養出來的基金經理,例外的是從中銀基金轉投而來的劉瀟。在老東家時,她所管的基金留下的任職回報均為正數,特別是管理時間最長的中銀醫療保健接近了翻兩倍。
但從前年6月在華安開始管理產品后,同樣是目前已經管理了三只,劉瀟的成績不僅不能和當年在中銀的成績相提并論,而且到目前有一只不如一只的苗頭傾向。本文以今年1月下旬成立的華安健康主題為例,目前基金僅發行了兩份季報。
季報中反映出的最直接問題是清盤警報居然已經響起,一季報中還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字眼,但二季報中已經提示“截至本報告期末,本基金已連續超過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相應解決方案已報送中國證監會。”
之所以會快速響起警報,基金業績不佳很有可能是背后主要的因素。對比分析一季報和二季報,3月31日的組合中僅有7家公司,不僅包括了兩家港股中的生物醫藥概念股,甚至還出現了主題似乎毫不相關的錢江摩托。但是,從最新的二季報來看,不僅是湊足了10只股票,而且包括恒瑞醫藥、上海醫藥、興齊眼藥等賽道龍頭的名字都出現了,可惜組合近三個月下跌卻超過了10%。
從名單的對比大致判斷,基金經理的調倉或許還是為一季度的看走眼付出了代價。例如,上一季重倉且大幅度下跌的藥明生物和金斯瑞生物科技本季都已退出前十重倉,不過新進的科倫博泰生物漲幅不錯,但后者大約2.5%的占比比前兩家的合計占比高出有限。此外,基金的倉位雖然從6.51%提高到了63.06%,但是在規模快速縮水的情況下,能夠拿來投資的錢很有可能還是不多反少。
她在季報中強調:“從醫藥基金配置策略上,我們更加聚焦醫藥健康產業鏈上需求剛性、競爭格局較好、附加值較高、供應鏈國產替代加速的環節,抵御支付力趨弱、集采競價、地緣政治帶來供應鏈安全的風險,選擇配置內生成長確定性高、估值較低的子板塊與公司,享受企業成長的同時,關注企業的分紅價值的提升。”
“關注診療端的剛需成長,門診端創新藥、創新器械有望迎來放量,關注競爭格局較好的大適應癥產品,ADC、雙抗、PROTAC、細胞治療等創新能力進去第一梯隊,走向全球市場;
中成藥板塊扶持政策力度加大,中藥OTC、慢病用藥等板塊有望兌現穩定增長,基藥政策有望帶來新的增長契機;高端醫療設備、醫療耗材國產替代趨勢仍在,在門診量恢復的背景下,行業將迎來復蘇。”劉瀟的思路雖然并無差錯,但在規模岌岌可危的情況下,難道不應該把投資視野收窄到最具景氣的一條賽道上,從而期待最大化阿爾法嗎?
猜你喜歡
平安基金神愛前旗下基金換手率高達956%,規模遭腰斬,產品相互抄作業引質疑
平安基金神愛前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在近期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