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全球行李箱龍頭,在LV手中重生
1941年,德國在歐洲戰場節節潰敗。
德國科隆市的轟炸聲震耳欲聾,火光沖天。炮彈帶著死亡的呼嘯,讓RIMOWA(日默瓦)工廠四十年的繁華轉瞬成空。
站在硝煙彌漫、焦黑的廢墟上,工廠第二代掌門Richard眼里布滿了血絲和淚痕。
工廠被夷為平地,連做行李箱的皮革、木頭和布料都被燒得一干二凈,但不死心的他還在廢墟中苦苦尋找……
炮彈幾乎摧毀了他的一切,突然之間,廢墟之中安然無恙的鋁片,成了他全部的希望。
這場讓RIMOWA一無所有的轟炸,如何讓它鳳凰涅槃般地成為世界行李箱的領頭羊?又如何讓它改變了旅行的世界?
1
第一代:違心開篇
父親夜以繼日的苦口婆心,還是讓Paul Morszeck“繳械投降”了。
他咬著牙放棄了“不務正業”的音樂夢想,接手了家里的行李箱生意。出生在157.31米的科隆大教堂旁,耳濡目染著貝多芬的故事,Paul Morszeck渴望著高聳入云的美好與崇高。
現實卻將他丟進了制作馬具的家庭小作坊。
不甘平庸的Paul像高聳入云的科隆大教堂的哥特式尖塔,渴望著一飛沖天。
他很快就找到了新目標:做一個“完美行李箱”給資深旅行者提供專業旅行解決方案,這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1898年,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創立了“Kofferfabrik Paul Morszeck行李箱制造公司”。
RIMOWA開始了一場數十年的醞釀。
該年,RIMOWA推出首款著眼于輕巧結構及高穩定性的實木木材旅行箱。RIMOWA的第一款旅行箱是通用的木材結構,但它通過改造箱體結構,增加了穩定性并降低了自重。
Paul確定了“聚焦單一旅行箱品類,品質第一,營業額、獲利第二”的價值觀,這成為Morszeck家族的家訓,也是RIMOWA公司的長期經營理念。
隨著行李箱生意的蒸蒸日上,Paul Morszeck的兒子Richard Morszeck也進入家族事業,在父親的熏陶下,他也對打造“完美行李箱”情有獨鐘。
2
第二代:浴火重生
與父親比起來,年輕的Richard顯然更有創造力。在習慣用皮革和木材做行李箱的年代,Richard對不同的新材質充滿了興趣。
歷經數次試驗,Richard發現鋁具有重量輕,且堅固耐用的特性。
18世紀20年代,Richard Morszeck打造出首款鋁質旅行箱,從他的姓氏和名字當中分別截取前兩個字母,并以此為基礎,創造出傳承至今的品牌名稱:RIMOWA。世界級旅行家都被RIMOWA的高級旅行箱所吸引。
1931年,RIMOWA在柏林的帝國專利局正式注冊為一家公司。
1937年,RIMOWA的鋁制行李箱問世了,它的第一個輝煌時期隨之而來。
戰火紛飛中,四十載鑄就的品牌在硝煙中搖搖欲墜。科隆上空,盟軍的機群呼嘯而過,留下的只是斷壁殘垣。RIMOWA工廠,連同那些皮革、木頭和布料,盡數化為灰燼。
站在廢墟之上,Richard心中充滿了失落與哀愁。然而,在絕望的深淵中,一片未被火焰吞噬的鋁片映入眼簾,猶如黑暗中的一縷曙光。就在這一刻,Richard領悟到:這堅韌的金屬,正是RIMOWA浴火重生的鑰匙。
硝煙散盡,Richard以不屈的意志在廢墟之上,重燃RIMOWA的爐火,鋁制旅行箱的生產線再次轟鳴。
一次對JU52飛機波紋鋁皮的深刻凝視,激起了Richard的創新火花。當他得知,褶紋能顯著提升金屬的強度與耐壓性后,如同發現新大陸一般,開啟了RIMOWA設計的新篇章。
Richard將父親終身推崇的行李箱的實用性與穩定性,推向了新的高度。
1950年,RIMOWA經典的鋁合金材質、溝槽設計以及簡約外形,在Richard的手中正式成形。溝槽設計不僅重塑了品牌美學,還能使旅行箱在最小的重量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穩定,實現了功能性質的飛躍。
旅行箱一經面世,就受到上流社會的歡迎,并迅速成為搭乘航班的“標配”。經常搭乘飛機穿梭各國的旅行家,視RIMOWA旅行箱為身份的象征。
在行業中建立名聲的RIMOWA,卻迎來了一個如爺爺一樣完全不想接班的第三代——Dieter Morszeck。
3
第三代: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祖父對于崇高的渴望,在Dieter的身上再一次顯現。他對藍天有著癡迷的渴望,所以一心只想成為一名飛行員。
但作為Morszeck家族的一員,他的命運早已注定——繼承家族的行李箱帝國。好在彼時已經走上正軌的公司,讓他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來完成自己的夢想。比爺爺更幸運的是,他在閑暇之余,依然可以穿梭于云端,享受片刻的自由與激情。
也許沒有人能預料到,Dieter竟然用這個“昂貴的消遣”將RIMOWA送上了新高度。
面對市面上缺乏專為飛行設計的行李箱,Dieter決定親自動手,將個人需求轉化為產品創新。RIMOWA的“PILOT”系列行李箱——專為航空人員和商旅精英量身定制,以其卓越品質和獨特設計迅速成為好萊塢電影中的常客。
他還將飛行員對細節的嚴格要求和對完美的追求融入RIMOWA的產品中,打造出既符合航空人員需求又引領時尚潮流的行李箱。在Dieter的領導下,RIMOWA不斷突破傳統,創新材料與設計,讓每一件產品都成為工藝與美學的完美結合。
“關于品質我們從不妥協”,這是Dieter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個人夢想與現實的完美交匯,不止于此。
作為富三代,Dieter還是個攝影“發燒友”。彼時,攝影因為藝術性受到社會精英的推崇。惡劣的天氣和險峻的環境,成為“出片”的秘訣,但缺少得力的攝影箱又成了他的新“痛點”。
1976年,RIMOWA引以為自豪的“防水行李箱”系列正式誕生,這種箱子為高敏感度物品提供了無懈可擊的保護,即使沉入水面下20米,也很難進入一滴水,更可避免箱內物品因濕氣、極熱或極冷氣候而受損。
伴著彼時影視行業的迅猛發展,RIMOWA備受電影及電視制作人員的青睞,帶給了媒體工作者滿滿的安全感。頻繁在《黑客帝國》《蜘蛛俠》等200多部好萊塢大片中現身的RIMOWA被看作是“時尚+實用”的代名詞。
身為RIMOWA的第三代傳人,Dieter以一種充滿激情卻深藏不露的姿態,將一種獨特的處世哲學注入品牌精神。他的哲學——高端不張揚,聲譽自然成——已成為RIMOWA的內在信條。
他深信,真正的高端不是靠喧嘩的市場推廣,而是通過顧客的口碑來證明其價值。在工業化產業的洪流中,Dieter堅持自主手工打造,每個箱子200個組件,90多道繁復工序,所有箱子僅在德國生產,別無分店。這也是RIMOWA平均每件1000歐元左右的原因。
為了獲得更輕便堅固的箱子,Dieter在原有材質中加入鎂金屬,鋁鎂合金的新型材料問世,這種材質不但堅固、防潮,其重量甚至比塑料還要輕。
“防彈塑料旅行箱”,100%高耐用聚碳酸酯旅行箱(超高牢度與超強彈性)等材質,呈現著“德國工藝”以及“手工藝與高科技的結合”的震撼。
《諜中諜》系列電影中,曾有一個裝有引爆核彈電子設備的RIMOWA旅行箱,歷經數百次的高空墜落、重擊、摔打卻絲毫沒有損傷。
2015年,RIMOWA再次推出了一個讓Dieter激動不已的大單品——RIMOWA全球首架全金屬客機。這架根據全球第一架容克F13制作的飛機名為“Annelise 2”,讓Dieter幾乎老淚縱橫。但這架飛機帶給顧客什么驚喜呢?
沉迷于飛行、日漸高齡的Dieter,固執的德國佬形象,也讓RIMOWA變得有點老態龍鐘。
“旅游市場增速驚人,每年應該有12%-15%的增長。但RIMOWA品牌在過去20到30年里幾乎沒怎么改變,”LVMH集團掌門的小兒子Alexandre直言不諱,“最多就是兩輪變成四輪,一些零散的改進,但從來沒有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雖然在好萊塢大片中頻頻現身,但Dieter的低調策略和丟失了父輩對箱包事業的專心,讓RIMOWA在大眾消費的狂潮中,并沒有留下姓名。RIMOWA每年有數億歐元的營收,卻并沒有擺脫虧損的命運。
沒有合適的第四代接班人,沒有對抗一眾奢侈品集團洪流般流量操控的能力,RIMOWA站在了歷史的交叉口。
4
從家族到LVMH集團
作為千禧一代,Alexandre十分清楚年輕人對精彩生活和體驗的向往,也看到了RIMOWA沒被挖掘的金礦。他向父親推薦了這個“獵物”。
“打不過就加入”是RIMOWA最好的選擇,因為沒有人比它們更懂怎么讓顧客排隊送錢。
2016年10月初,LVMH集團以6.4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RIMOWA 80%的股權,成為其在德國的首次收購。LVMH集團的主席兼CEO Bernard Arnault年僅24歲的小兒子Alexandre Arnault出任品牌聯合CEO。
在LVMH集團的加持下,和LV、酩悅、軒尼詩、Dior、紀梵希們成為一家人的RIMOWA,已經不再被允許低調了。
當年RIMOWA的年銷售額約4.4億歐元,它定下了三年內盈利,年銷售額10億歐元的目標。
收購完成短短一個月,科隆市長Henriette Reker在科隆市政廳接待彼時的中國副總理劉延東時,RIMOWA Limbo系列旅行箱就成為市長的見面禮之一。擁有強大的全球銷售網絡和品牌運營經驗的LVMH集團,開始帶著RIMOWA開疆拓土。
除了打造全新的視覺形象,RIMOWA開始高調地宣傳自己,通過聯名等方式,成為時尚界和年輕消費者哄搶的爆款。RIMOWA與Supreme聯名的紅色82公升款在官網16秒售罄,其他款式也在34秒內被搶空。
2018年,RIMOWA在歐洲市場,將Sport系列改名為Trunk系列,并進行了大幅提價,其中的ORIGINAL Trunk plus(金屬系列)由原價759歐元漲到了1300歐元,漲幅達到71.3%。
在渠道上,RIMOWA來了一波反向操作,以保持高端“神秘感”。集團陸續收回其在中國市場一線城市的代理權,收回了55家門店,保留了其中20家左右,把其余與奢侈品品牌定位不符的全部關掉了。
隨著LVMH集團的加持,RIMOWA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從Paul Morszeck放棄音樂夢想開啟行李箱之旅,到Richard Morszeck在戰火中的堅持,RIMOWA對行李箱的執著逐漸清晰。
在第三代Dieter Morszeck的飛行夢和攝影夢里,RIMOWA意外地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產品。但Dieter將主要興趣轉向行李箱之外的事實,讓行李箱的進化有了終點,堅持了百年的品牌進化也就停下了腳步。
進入LVMH的懷抱,RIMOWA無異于插上了翅膀,但一心做時尚的弄潮兒和追求高利潤的市場策略下,它還能否保留并發揚極致的箱包精神,只能交給時間來回答了。
猜你喜歡
這家全球行李箱龍頭,在LV手中重生
LV品牌成名源自泰坦尼克號沉入深海卻不進水,全球著名行李箱品牌RIMOWA(日默瓦)的成名卻來自一場毀滅性的空襲。堅果:京東下架全部手機,僅行李箱在售,網友戲稱收拾行李箱子跑路
堅果手機京東自營旗艦店卻下架了堅果手機、氮化鎵充電器、TNT等產品,僅剩下行李箱顯示在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