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打法失靈,“奶酪一哥”妙可藍多到“天花板”了嗎?
3月25日,妙可藍多發布了史上最差財報,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業收入、利潤雙雙下降。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現營收40.49億元,同比下滑16.16%;凈利潤為6343萬元,同比下降53.9%。令人擔憂的是,扣非凈利潤僅為717萬元,同比暴跌近90%。
對此,妙可藍多在年報中將原因歸結為“主要由于原材料市場行情變動及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同時,還著重強調了其“奶酪一哥”的行業地位猶在。
其實,此前妙可藍多的“天花板”已經開始顯現。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業績迎來最高增速,當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3.20%和208.16%。隨后的2021年公司進入巔峰時期,當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57.31%和160.60%。奶酪業務毛利率高達48.51%,總市值逼近435億元。如此出色的業績“打動了”了乳業巨頭——蒙牛,后者的成功入股一度引發市場熱議。大多數市場觀點都認為,借助蒙牛在原料和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妙可藍多將迎來更加迅速的發展。
然而,2022年妙可藍多高增長光芒逐漸暗淡。當年營收增速斷崖式下滑到了7.84%。凈利潤增速同比下降了12.3%。扣非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45.14%。
2023年財報顯示,妙可藍多公司的處境未能改善,反而更加艱難。作為公司收入支柱的奶酪業務標表現疲軟,31.37億元的營收同比下降18.91%。貢獻公司七成以上收入的經銷渠道出現了經銷商大量進出,頻繁更換的情況。
伴隨財報發布,公司股價也一路下滑,截至發稿前收于11.83元/股,相比于2021年高點的84.5元/股,跌去近86%。
來源:百度股市通
此外,國內奶酪市場逐漸吸引了眾多參與者,競爭日益激烈。不僅有許多新品牌涌現,還有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的加入。產品方面,同質化問題突出,妙可藍多的優勢慢慢變得不明顯。
01
靠砸錢搞營銷的套路“失靈”了
2018年至2022年間,國內奶酪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妙可藍多抓住了機會,依靠大力度營銷實現快速突圍。
2019年2月,妙可藍多在央視及多個地方衛視頻道黃金時段同步投放了“奶酪就選妙可藍多”的廣告。與此同時,其還在分眾傳媒分布在北上廣等16個大城市十萬個樓宇廣告屏幕上,以每天480次高頻滾動播放其改變自《兩只老虎》的15秒廣告。由此,妙可藍多開始了“傳奇之路”。連續多年成為線上多個平臺的銷售冠軍,奶酪銷售額出現爆發增長。穩穩地坐上了國內“奶酪一哥”的寶座。
這類“見效快”的增長模式背后是依賴巨額銷售費用投入為代價,近些年,妙可藍多銷售費用率始終保持在20%以上,在行業內屬于較高水平。其中,廣告促銷費用占據了大頭,數據顯示,2019-2023年間妙可藍多廣告促銷費分別是2.01億元、5.61億元、9.06億元、 8.22億、5.54億元。錢都花在廣告上面,公司能賺到的錢自然就不多了。2021年以來,妙可藍多的營收始終保持在40億元以上,而同期凈利潤由1.54億元下降為6343萬元。
依據經濟學規律,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操作模式的邊際效用遞減。如果營收出現下降,高額的營銷費用將成為公司沉重的負擔。2019-2013年間,妙可藍多的凈利潤增長分別為80.72%、208.16%、160.60%、-10.89%、-53.90%。
隨著越來越高的獲客成本,妙可藍多想要通過營銷推動業績增長已變得日益艱難。
02
奶酪業務面臨重重阻力
妙可藍多高度依賴奶酪業務,其在營收和毛利占比極大。財報顯示,2023年該項業務取得31億元的收入,占全年收入比例接近八成。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這一數字下降近19%。但奶酪業務依然貢獻了公司主要毛利,占比近99%。
妙可藍多2023年業務收入和毛利率情況 來源:公司財報
奶酪行業的低門檻,易復制,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妙可藍多的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在1%左右水平。2021年-2023年間,妙可藍多花在研發方面的費用分別為4009萬、5122萬、4554萬,分別占營收0.9%、1.06%、1.12%。依靠這些研發投入,妙可藍多為市場提供了有機奶酪棒、慕斯奶酪杯等新品,以及一些家庭餐桌奶酪和餐飲工業奶酪。同類產品競爭對手也能做出來,奶酪產品的創新空間有限,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
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乳業公司都在加碼,既有伊利、三元、蒙牛、光明乳業行業等巨頭,也有百吉福等海外品牌。此外,還有奶酪博士、妙飛等新品牌持續涌現出來。妙可藍多未來面臨的更大競爭壓力,
在價格戰方面,妙可藍多并沒有絕對優勢。首先,妙可藍多沒有自己的牧場,原奶依靠外部購買,成本受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公司年報認為這是2023年業績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公司目前有超過70%的營業收入來自經銷商。如果降低產品價格,將直接影響經銷商的利潤,同時也會對渠道拓展造成重大影響。
此外,奶酪行業的整體市場發展放緩。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2020-2022年間,我國奶酪零售端銷售額增速分別為29.5%、3.5%、3.5%;而2023年上半年,奶酪線下零售渠道銷售額更是同比下跌了驚人的24%。
浦發銀行在2023年7月的一份研報也給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奶酪棒在過去10年里為奶酪行業帶來的增長紅利很可能已經接近尾聲。相比于其他休閑食品,奶酪棒盡管在營養價值上占優,但從口味和性價比方面并不具備優勢。在疫情后消費力弱復蘇的大環境下,消費者對奶酪棒的消費熱度大幅下降。
03
渠道經銷商變動頻繁
妙可藍多的營收高度依賴經銷商渠道。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經銷渠道實現營收29.3億元,占營收比例高達72.58%。不妙的是,近些年公司經銷商數量逐年下降。2021年公司還有5363家,2022年減少至5218家,這一數據在2023年變為5036家。并且變動呈頻繁變動,對銷售網絡的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在2023年,增加和減少的經銷商數量分別為1588家和1770家。
妙可藍多經銷商變動情況 來源:公司財報
究其原因,經銷商更看中的是產品盈利能力,隨著奶酪行業競爭日益加劇,利潤空間逐步被壓縮,導致經銷商對妙可藍多的經營信心在出現動搖。盡管妙可藍多投入了大量資金做宣傳宣傳產品,但轉為經銷商的利潤回報水平出現下降,導致其選擇利潤水平更高或者能夠提供更強市場支持的產品或品牌。
妙可藍多與蒙牛的戰略合作一度被市場解讀為重大利好,后者的渠道和資源的加持將給公司發展帶來強大助力。實際上,這種情況未能出現。
04
未來聚焦奶酪業務
妙可藍多當前的處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盡管公司營收下滑,但其仍牢牢占據“奶酪一哥”的位置,在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奶酪市場占有率超 35%,奶酪棒市場占有率超40%。財報也披露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業績情況,公司實現營收9.74億元,同比減少2.6%;凈利潤為0.3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了0.08億元,實現扭虧為盈。這對于妙可藍多來說是一個好的消息。
對于未來發展,妙可藍多在年報中提到,2024年“聚焦奶酪業務,拓寬品類邊界,以餐桌奶酪美食為重要場景”,在奶酪方面尋求突破。其想法與浦銀國際研報的表述基本一致,浦銀國際認為,未來奶酪行業的持續增長須依靠加大產品創新,將奶酪產品的消費場景想餐桌轉換,增強奶酪的必選屬性。
妙可藍多的想法能如愿嗎?能否完全擺脫當前困境,重回增長軌道,我們將持續關注。
猜你喜歡
協鑫能科2024年度扣非歸母凈利同比上升190.83%
立足多業態綠色能源資產管理,打造多品類綜合能源服務,協鑫能科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能源生態服務商。粉筆2024年凈利潤2.4億元,AI戰略鎖定增長確定性
粉筆通過“AI+職業教育”戰略強勢突圍,2024年收入27.9億元,已率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