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庫迪、星巴克們“卷生卷死”,誰是幕后大贏家?
“糊涂啊!瑞幸你會失去我的。”近日,不少網友發現瑞幸9塊9補貼的產品范圍縮水了。
以往只要打開瑞幸小程序,系統就會自動彈出“9.9元優惠券”,現在只有到二級菜單欄才能找到。而能使用該優惠券的產品,也只剩下包括生椰拿鐵、橙C美式在內的10款。其他多數產品的到手價,均在15-16元上下。
習以為常的優惠出現變化,許多消費者都不太適應。瑞幸開始被網友質疑“玩不起低價”,甚至有觀點認為,持續半年多的“價格戰”后,瑞幸“快撐不住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實際上,9.9元是瑞幸基于供應鏈能力,綜合考慮租金、人工、折扣等成本后給出的促銷定價。這就意味著,活動是不可能保持一成不變的。關鍵是,9.9元實現了怎樣的效果?這場風卷殘云的“價格戰”給行業留下了什么?
用利潤換客流、規模
不久前瑞幸發布的財報中,揭示了補貼產生的影響。
這波活動發端于2023年6月,當時瑞幸在國內開出第10000家門店,遂喊出“萬店同慶”的口號,發放海量優惠券。因此對瑞幸業績產生的影響,也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
咖啡賣出“白菜價”,首當其沖的作用就是引流。2023年三季度,瑞幸新客戶數超過3000萬,月均交易客戶數達5848萬;四季度,瑞幸新客戶數超2600萬,月均交易客戶數為6240萬。全年下來,瑞幸新增交易用戶數超過9500萬,創歷史新高,一年賣出現制飲品數超過19億杯。
值得一提的是,補貼的時間點恰逢瑞幸祭出“帶店加盟”的大招,進一步給加盟擴店提速。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瑞幸對待加盟的態度都較為謹慎。2021年,每個季度平均下來瑞幸加盟店數量的增長幅度僅約200家;但這個數字,至2023年三季度已飆升至約800家,四季度更是達到1154家。
而且瑞幸招募加盟商的計劃,有著明顯的下沉趨勢。2023年1月的招募計劃中,新增了包括佳木斯、包頭、攀枝花、普洱等33個城市,其中有諸多縣級城市。
邊補貼邊下沉,進一步放大了規模擴張的效果。2023年,瑞幸凈新開門店8034家,其中僅僅下半年就新增超5000家,截至年末國內門店數量已達16218家,同比增長97.8%,一年時間幾乎翻了一倍。
數量龐大的門店,源源不斷的客流,帶動瑞幸2023年總凈收入達249.03億元,同比增長87.3%。其中,瑞幸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額為248.6億元,已經超過星巴克(227.39億元),位列中國連鎖咖啡市場第一。
不過,補貼也并不是沒有副作用。價格低了,利潤空間自然也有所收縮。
2023年三、四季度,瑞幸自營門店的門店層面利潤率分別為23.1%、13.5%,分別同比下滑3.8%、8.1%。其中,四季度運營利潤率僅有3%,同比下降5.5%;凈利潤為2.96億元,雖然同比增幅超400%,但環比降幅也達70%。
誠然,四季度受季節影響,原本就是咖啡市場的淡季。過去的幾年中,瑞幸四季度的表現相比之前兩個季度都會略有下調。但2023年下調幅度如此明顯,也顯示出即便是瑞幸,將補貼活動常態化后,也面臨不小的壓力。
綜合來看,瑞幸其實是在利潤水平健康可控的情況下,在回饋客戶的同時,不斷擴大市場份額。而現在補貼縮水,自然也與市場中其他對手的表現有關。
戰況激烈,瑞幸贏了嗎?
事實上,這場9塊9的“價格戰”,是庫迪咖啡率先打響的。早在2023年2月,庫迪就借“百城千店咖啡狂歡節”的契機,將70多款飲品都賣到9.9元。
當時,庫迪的規模還比較小,瑞幸也就沒有做出針對性的回應動作。直至庫迪僅耗時7個月就開出3000家門店,比五年前的瑞幸用時縮短一半,這才引發業界高度重視。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什么比9塊9的瑞幸更香,那可能是8塊8的庫迪。”消費者們的戲謔和調侃背后,是庫迪和瑞幸真刀真槍的“價格戰”和“規模戰”。那段時間,庫迪的門店幾乎都是緊貼著瑞幸設立,其野心昭然若揭。
不僅如此,從咖啡賽道玩家星巴克、Tims,到新茶飲跨界玩家滬上阿姨、奈雪的茶、蜜雪冰城、coco……低價一度成為市場“標配”,9塊9甚至更低的價格隨處可見。
如此一來,單純的“低價”就失去了其獨特性,如果沒有產品力、供應鏈和運營能力的全面支撐,很難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一席之地。
而這些,恰恰是瑞幸能夠挺過“價格戰”的關鍵因素。
產品方面,瑞幸2023年上新102款,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商品售賣數已經超過20億件,其中SKU銷量破億的就有8個。生椰拿鐵、厚乳拿鐵等經典產品已經烙印在消費者記憶中,醬香拿鐵更是在推出首日銷售額就破億,全年賣出4583萬杯。
供應鏈方面,瑞幸龐大的規模能讓其從供應商處以更優惠的價格拿到優質產品。
以咖啡機為例,瑞幸的供應商是全球知名品牌Schaerer,本身成本是不低的。但規模優勢下,瑞幸的咖啡機平均采購成本已經開始收縮,咖啡豆等原材料成本、自營店的裝修成本都是類似的道理。
不僅如此,瑞幸還在自建烘焙基地。2021年-2022年,瑞幸先后投資2.1億元、1.2億美元分別在福建和江蘇建設烘焙基地,預計年烘焙咖啡豆產能合計4.5萬噸。
同時,公司聯合倉儲、物流和數字化服務合作商,打造了一套數字化支持系統,能實時對供應鏈上的原料、產品,以及制冰機、冰箱等門店設備進行智能化管理;讓員工進行線上自動排班、培訓和交付;建立自有用戶流量池……從各個角度優化運營效率。
綜合下來,瑞幸才能在9塊9大規模補貼的情況下,依舊保持盈利空間。
這并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庫迪或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無論是從門店選址上、產品上,庫迪都一直在對標瑞幸,只是庫迪主要采取依靠加盟商的聯營模式。
但庫迪遭遇的爭議顯然要大很多。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聯營商抱怨門店虧損、消費者吐槽供貨不足、門店數量跌破6000家等消息不斷襲來,庫迪甚至早早推出奶茶子品牌,還賣起了白酒。無論門店數字統計的真實與否,這些現象或多或少也說明了想要用瑞幸的方式擊敗瑞幸有多難。
而在這一切發生后,瑞幸再去改變補貼力度,也向行業傳達出一個明顯的信號:是時候向市場要利潤了。畢竟2022年時,瑞幸是在正常銷售的情況下實現的扭虧為盈。簡單以門店收入/總杯數計算,當年瑞幸杯單價為14.8元,側面說明消費者并不是只能接受9塊9。
咖啡市場格局已成,品牌進入成熟競爭
當前,國內咖啡消費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達6178億元,預計到2025年有望突破萬億元。
來自"Euromonitor"披露的數據稱,2018年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包含現磨咖啡、速溶咖啡,但不包含罐裝即飲型咖啡)僅為4.7杯/年;國內知名咨詢機構灼識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咖啡人均消費量約為11.3杯/年,雖然遠低于全球咖啡消費量均值,但結合龐大的人口數量,國內咖啡市場四年間實則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咖啡文化不斷普及、小鎮青年“脫域”,咖啡市場下沉趨勢明顯。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援引久謙和美團數據稱,截至2023年4月,全國咖啡門店總數超過13萬家,相比2022年12月增長11590家,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新增咖啡店5656家,占比接近50%。下沉市場正在成為頭部咖啡品牌的重點競爭領域。
這更加說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將喝咖啡視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背后是瑞幸等企業,將優質的咖啡帶到了全國各地,讓好咖啡離消費者越來越近。
在此背景下,現在的咖啡市場正逐漸走過初期的培育階段。值此之際,作為龍頭的瑞幸適當縮減補貼,可能會產生示范效應,有助于提升行業的利潤空間。
實際上,在咖啡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各品牌已逐漸形成一套特色打法,后進者似乎很難跟上賽道的節奏。以瑞幸咖啡、星巴克為首的第一陣營,已建立起完備的產品優勢、規模優勢及供應鏈優勢,正逐漸脫離單純的價格競爭階段,通過提升品牌綜合實力,引領行業走向“品質為王”的成熟競爭。
猜你喜歡
星巴克新CEO宣布上任100天計劃:回歸初心,重新明確社區咖啡館定位
對于中國市場,Brian 表示需要了解實現增長的潛在途徑,并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市場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從星巴克突發換帥,看大企業的接班難題
星巴克是一家全球頂尖的杰出企業,霍華德·舒爾茨也是一位世界級的杰出企業家,但其卻在企業接班傳承問題上屢屢受挫,這值得商業界的其他企業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