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殺出187億超級獨角獸:又融了48億
最近,人形機器人創業公司Figure AI宣布獲得6.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6億元)B輪融資,投后估值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7億元)。
投資方有英偉達、OpenAI、微軟、英特爾、亞馬遜等產業巨頭,也有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著名投資人凱茜·伍德等科技名人,還有百匯創投(Parkway Venture)、Align Ventures等知名VC。
作為本次投資協議的一部分,OpenAI將開發AI模型,植入Figure的人形機器人產品中,探索機器人如何為日常生活服務。微軟則提供Azure云作為存儲、訓練AI的基礎設施。
Figure創辦于2022年,還沒有推出商業化的產品,它正說服巨頭們和它一起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在Figure的設想中,未來將有數億臺人形機器人進入全球的家庭、工廠、飯店、超市、倉庫,取代人的工作。
由于技術難度很大,投資人、工程界一直對人形機器人能否成功抱有巨大的懷疑。雖然很多工廠或倉庫早就使用了機械臂、機械手,但它們并不是人形機器人。因為這些單獨的機械臂、機械手是為完成特定的工序而制造的,它們僅需完成簡單動作,而人形機器人要執行的任務復雜得多。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讓人形機器人拿起一顆螺絲。首先,它要能聽懂人類的語言。其次,它要移動到螺絲附近。第三,它要精確識別出什么是螺絲。第四,它用手要不偏不倚地完成“拿”這個動作。
還有一個問題,人雖然個子不大,但肌腱、骨骼、肌肉組合之后迸發的力量是相當出色的,穩定性也很強,而體型跟人差不多的人形機器人,它能否有同樣的力量,能否穩定?
有投資人表示,必須非常現實地看到,自動化和AI的制約,人形機器人商用還需要幾十年。
OpenAI創始人山姆·奧特曼很早就研究人形機器人,他非常清楚人形機器人所面臨的物理制約,但他覺得,既然物理問題短期解決不了,能不能換個角度,先解決智能問題。也許AI在認知上有了突破,依現有物理條件造出的機器人也能大不一樣。Figure創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跟奧特曼想法不謀而合。
據環球網報道,Figure創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Brett Adcock)出生于1986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個農場長大,中學和大學就開始創業。
佛羅里達大學畢業后,阿德科克創辦了StreetofWalls.com和Working App兩大內容平臺。后來又創辦了基于AI的獵頭公司Vettery。開始沒人愿意投資Vettery,他連續3年把自己的積蓄投進去,直到獲得1200萬美元融資。2018年,阿德科克創立了阿徹航空(Archer),生產全電動垂直起降飛機,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并在紐交所上市。
2022年阿德科克創辦Figure,并投了1億美元作為啟動資金。阿德科克充滿了信念,他同樣非常清楚人形機器人面臨的物理制約,也清楚輪子是比雙腿更成熟的移動部件,但他認為,既然整個世界都是為人類而建的,世界上各項事物的出發點也是基于人的形態。如果用輪子或四條腿、四只手做機器人,不僅沒有讓世界變好,反而是悖人類社會發展而行。
阿德科克信奉智能先于實體,如果AGI(通用人工智能)能實現,后面總有辦法。
Figure發布了人形機器人模擬在倉庫中搬箱子的視頻,動作非常慢,只有人正常動作的16.7%,完全達不到能工作的要求。Figure決定如實發布,以免外界對人形機器人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有未經證實的說法,有的公司發布的人形機器人演示視頻是調過速并且剪輯的,讓外界看起來很酷。也有人懷疑,這些人形機器人的演示視頻中,存在遠程控制。以Techcrunch為代表科技媒體評估之后認為,Figure發布的視頻大概率沒有造假。
融資完成后,Figure希望把AI團隊規模擴大兩三倍,每一兩月發布重大更新,還將加快商業化進程,使其機器人能夠“處理語言并推理”,最終在五年內實現商用。
今年1月,Figure和寶馬達成協議,將人形機器人產品用在寶馬的工廠里,但沒說具體時間。
你看好Figure的五年目標嗎?
猜你喜歡
推動千行百業落地,魔法原子再獲數億融資
投資方包括戰略產業資本禾創致遠、芯聯資本,財務投資人華映資本、曉池資本、元禾厚望,老股東追創創投和翼樸基金持續追加投資。春晚扭秧歌人形機器人爆火出圈,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超82.1萬家
蛇年春晚,張藝謀導演的創意融合舞蹈節目《秧BOT》引發關注,節目由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和演員們聯袂主演。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量將大幅提升 我國現存機器人相關企業已超81萬家
馬斯克稱AI影響巨大,預測人形機器人Optimus產量將大增,最終價格不到2萬美元。我國現存81.1萬余家機器人企業,廣東、江蘇、山東最多,超七成成立于5年內,0.8%企業涉司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