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龍探金】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萬馬股份線纜百億新賽道
從春晚宇樹機器人引爆人形機器人賽道,再到杭州六小龍,2025年以來人形機器人板塊十分活躍,這其中就有給人形機器人供應特種電纜的萬馬股份,萬馬股份從2月中旬開始,近一個月來股價已實現翻倍。
如果再拉長時間,從2024年8月底開始算起,至今萬馬股份已經上漲超過200%,堪稱近半年來多的人形機器概念股的最強黑馬。
3月20日,萬馬股份針對當前股價走勢再度發布公告,重申公司現有人形機器人、機器狗線纜訂單收入占比較小,并提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而這已經是萬馬股份近一個月來第三次發布提示性公告。

但從投資者的情緒上來看,看中的并不是當前人形機器人線纜占比不多的現實,而是萬馬股份作為當前國內線纜龍頭概念,對未來人性機器人市場的廣闊預期。
根據中金公司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年均復合增長率超250%,有望達35萬臺,市場邁進達到千億規模。證券時報也指出,2040年后中國市場規模將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覆蓋工業和服務場景。可以說,當前的人形機器人,可能就是2010年時的新能源汽車。
所以,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核心價格上升也就變得可以理解。
01
萬馬股份的三次轉身
1993年萬馬電纜廠成立于浙江,主要做傳統通信和電力電纜的生產,次年成立了萬馬高分子材料廠,進入高分子材料領域,后來還進入了房地產領域;
2003年萬馬股份控股浙江天屹集團,拓展通信線纜業務,戰略聚焦電纜產業,同時成立萬馬電氣電纜集團,并投入10億元建設臨安電纜工業園,進入超高壓電纜領域,這是萬馬股份的第一次轉身。

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為當時國內電纜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并拓展新能源業務,布局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研發與運營。
能在2009年就開始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車電纜業務,這是萬馬股份的第二次轉身,從事后新能源汽車的大爆發可以看出,萬馬股份還是有一定的業務前瞻性。
2016年之后,萬馬股份進入加速擴張時期,建成亞洲最高的超高壓電纜生產立塔,技術能力達國際先進水平。
但是到了2018年之后,隨著通訊運營商集采相關產品減少、通信電纜出現價格戰,萬馬股份的毛利率從10%所下降到不足3%。凈利潤也下降至1億元。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20年,當時青島地方國資-西海岸新區海洋控股集團入股萬馬股份,成為控股股東(持股25.01%),并確立電纜為主體,新材料、新能源為兩翼“一體兩翼”戰略。
其中新材料主要指的時電纜絕緣料和屏蔽料,2021年,萬馬股份在福建福清的萬華化工產業園旁新建一體化項目基地。實現了改性電纜料和上游石化原材料在生產工藝上的無縫對接,使得萬華化學生產的基礎石化原料直接轉化為電纜材料。
而2021年恰逢我國新能源快速發展時期新能源汽車電纜進入快速增長時期,新能源電纜(含工業機器人線纜、充電樁電纜等)成為萬馬股份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2021-2023年復合增速超100%。
2021年萬馬股份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元。2022年實現營收146.7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51.44%。
2023年營收達151.21億元,凈利潤5.55億元,尤其在超高壓絕緣料市占率提升至20%。在超高壓領域成為國內唯一量產220kV超高壓電纜絕緣料,打破國際壟斷。同時在新能源領域的充電樁保有量達3.9萬臺,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2024年萬馬股份同樣保持了營收的快速增長,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87%。從半年報的營收分布來看,營收仍電力電纜和高分子材料為主,其中電力電纜2024年同比增長超30%,營收占比達到64.39%,高分子材料營收占比為29.41%,產品主要爆款超高壓電纜絕緣料、屏蔽料等,尤其是化學交聯絕緣料國內市占率第一,超高壓材料逐步替代進口。
但在營收增長的同時,萬馬股份也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問題,前三季度毛利為11.4%,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
從萬馬股份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從傳統通信和電力電纜到抓住新能源和工業機器人電纜的風口,讓萬馬股份順利度過了電纜發展周期,而現在毛利下降,說明已經到了布局下一個電纜風口的時期,也就是人形機器人電纜市場,這也是萬馬股份當前正在進行的第三次轉身,那這個市場到底是個什么情況呢?
02
線纜市場大爆發來臨
人形機器人行業給線纜行業帶來的一大利好,首先源自于特斯拉在2024年股東大會上的宣布其旗下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量產版將使用多達28條線纜,這一數字遠超傳統工業機器人的9至12條。此外,人形機器人線纜的平均售價是工業機器人的6.4倍。根據特斯拉已設定在2025年量產50萬臺Optimus的目標來計算,預計這將催生一個年增量市場價值達90億元。

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則展現在中國市場。截至2025年3月,全國人形機器人存量企業接近3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超過一千家。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年銷售量有望超過100萬臺。屆時,全球人形機器人線纜市場規模可能達到300億元,而中國市場的增速預計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線纜作為機器人內部連接的關鍵部件,市場需求顯著增長。由于機器人應用場景的復雜性,線纜必須適應高強度、多自由度的運動,具備更高的耐久性和穩定性。因此,對線纜的耐彎折性、輕量化、使用壽命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這關鍵指標之一是耐彎折壽命。傳統工業機器人線纜的壽命約為6個月,而人形機器人則需要至少2.5年以及超過2000萬次的彎折壽命。同時,線纜的輕量化也變得至關重要,例如特斯拉Optimus原型機的體重僅為73kg,這要求線纜減重40%以上。
而近幾年線纜材料的創新已經推動了線纜的升級換代,例如,東麗化學在2024年推出的改性TPU材料,在保持2000萬次彎折壽命的同時,成功將線纜單位重量降低了37%,重量降至12g/m。

在全球機器人線纜市場中,日本公司憑借技術優勢和產品質量,占據了約30%的全球市場份額。美國企業緊隨其后,市場份額約占25%。而歐洲企業則專注于自動化控制系統和高端機器人線纜領域,市場份額約占15%。中國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10%躍升至2024年的20%,顯示出其迅猛的發展勢頭。
在中國企業中,萬馬股份則是較早看準這個市場的公司,早在2016年萬馬就成立了機器人線束事業部,一開始只聚焦工業智能線纜。例如伺服線纜、拖鏈線纜、鋰電設備線纜等,但由于工業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有諸多相似之處,后來便逐步延伸至人形機器人領域。
03
國產人形機器人線纜王者
萬馬股份的機器人線纜的技術優勢,首先,體現在高彎曲壽命上。其在工業機器人中的服電纜、拖鏈運動電纜的動態彎曲壽命超1000萬次、而在人形機器人的動態彎曲壽命達3000萬次以上,能夠適配高強度運動場景。為此萬馬股份還開發的萬馬機器人智聯CCa系統,集成動態功率分配與實時數據交互功能,適配人形機器人復雜運動需求。
其次,是針對人形機器人在家庭服務、醫療輔助、智慧充電站協同等應用場景中的輕量化要求,萬馬推出輕量化線纜和柔性特種電纜,相比傳統電纜減重接近30%,并通過了宇樹科技、Figure等企業的合作,進入機器狗、人形機器人核心供應鏈。
同時公司專項機器人電纜實驗室獲德國萊茵TUV授權,產品通過UL、CE認證及歐盟RoHS環保標準,檢測能力覆蓋全生命周期模擬測試。
正是因為在國內機器人線纜的先發優勢,萬馬股份拿下了美的旗下庫卡機器人上億元規模的訂單,毛利率超40%,帶動2024年機器人線纜訂單量同比激增170%,預計2025年庫卡的線纜采購額將突破2億元。
不僅是美的的工業機器人,美的還在扎實推進人形機器人項目,3月18日美的首次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樣機。該機器人能夠執行握手、遞水、比心、跳舞、開瓶蓋、打螺絲等多種動作,雖然美的人形機器人還沒有進入量產,但處于雙方長期的合作關系,量產后和萬馬股份的合作也是極大概率的事情。根據當前市場調研情況。

除了傳統的工業機器人,萬馬科技還批量供應如宇樹科技的四足機器狗Unitree系列,和人形機器人腿部動力及信號傳輸線纜,線纜的耐彎折壽命超1000萬次,適配動態負載場景,例如春晚宇樹科技的表演機器人就采用了萬馬科技的線纜,而當前每臺人形機器的單臺線纜價值約3000元,按照宇樹科技2025年預計供貨量超2萬臺來計算,該部分收入將達到6000萬元。

除了人形機器人之外,萬馬股份還進入了醫療機器人線纜市場,和國內醫療器材龍頭聯影醫療聯合開發手術機器人專用線纜,具備生物相容性和高精度信號傳輸能力,也已經進入臨床驗證階段。
可以看出,萬馬股份在機器人線纜中的戰略是,以先發優勢為根基,通過傳統工業機器人巨頭為基本盤,然后技術協同延伸至人形機器人新勢力,并拓展至醫療、科研場景。雖然當前訂單收入占比較小,但隨著未來客戶量產計劃落地,營業收入有望快速增長,而未來人形機器人帶來的線纜增量市場,從長期來看一點不亞于汽車市場的規模,這也是為何萬馬股份現在被市場追捧的關鍵原因。
猜你喜歡
春晚扭秧歌人形機器人爆火出圈,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超82.1萬家
蛇年春晚,張藝謀導演的創意融合舞蹈節目《秧BOT》引發關注,節目由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和演員們聯袂主演。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量將大幅提升 我國現存機器人相關企業已超81萬家
馬斯克稱AI影響巨大,預測人形機器人Optimus產量將大增,最終價格不到2萬美元。我國現存81.1萬余家機器人企業,廣東、江蘇、山東最多,超七成成立于5年內,0.8%企業涉司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