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盯上了中產的錢包
安踏能不能打造出下一個FILA?
但凡安踏出手收購,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FILA“失速”那段時間,討論尤其激烈。于安踏而言,如果沒有FILA主攻高端市場,光靠走大眾路子的安踏主品牌,其“超阿迪趕耐克”的敘事還得推遲。但對FILA來說,要持續得到集團重視,就得不斷證明自身的價值。
2019年到2022年,因為基數等原因,FILA同比增速明顯放緩。彼時有業內人坦言,作為定位“高端運動時尚”的FILA,一直在向下沉市場開店,但因為受到價位制約,也基本觸及了渠道擴張天花板。2023年8月,安踏披露半年報,FILA終于交出了增長復蘇的成績單:營收同比增長13.5%至122.29億元。
這兩年FILA發生了什么,是怎么恢復增長的?近日,「市界」就上述問題與FILA大中華區市場副總裁施睿聊了聊。當天,FILA正在吉林松花湖滑雪場舉辦高級運動羽絨發布秀,新晉代言人楊冪首次公開亮相。“官宣楊冪,是FILA實現500億目標的第一步。”多位FILA員工向「市界」表示。
01、不會盲目下沉
市界:FILA失速的這段時間,管理層都做了些什么?
施睿:集團內部經歷了差不多2年的討論時間,核心議題就一個,怎么在不損害品牌調性的前提下,讓FILA重新恢復增長。最終拍板的結論是三個關鍵詞,高端、運動、時尚,不管發生什么事,這個定位不會再發生改變了。
市界:這三個詞,是安踏收購FILA之初就確定了的。為什么現在要重提?
施睿:現在的FILA和當時相比,體量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既要增長,又不損害品牌的未來。大方向確定之后,就給FILA定下了三個原則:
第一,盲目下沉的事情,FILA不會做。
第二,未來FILA增長靠的是增量加存量。除了新增用戶,我們還有1300萬注冊用戶,要服務好這部分用戶。
舉個例子,FILA的會員體系分四個等級,最基礎的是藍卡會員,然后是紅卡、鉑卡、黑卡,對應的消費金額和會員權益不同,比如黑卡是半年消費滿2萬元的。現在都在說挖掘存量,FILA要做的是讓更多普通注冊用戶升級成鉑卡、黑卡。
第三,所謂的“高性價比商品”,我們不會做。FILA要做的是“心價比”商品,通過匹配服務、用戶體驗,讓消費者感受到價值,更注重用戶的消費感受。
市界:FILA要挖掘的存量,有沒有具體畫像?
施睿:目前,FILA的消費群體,男女比例是4:6,女性用戶更加注重時尚引領。這也是我們簽下楊冪的一個大背景。運動鞋服市場對女性運動審美的訴求滿足是不夠的,這部分市場意味著機會。
市界:除了往后看之外,集團管理層有沒有向前看,復盤下FILA為什么失速?
施睿:更多還是大環境的原因。FILA對標的一些國際運動品牌,有的不只是失速,甚至是負增長。
市界:那從失速到恢復增長,FILA都做了些什么?
施睿:從線上到線下,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其中,市場部主導的“燈塔計劃”也得到了更嚴格的落實和推進。核心是菁英運動第一,時尚引領第一。按照計劃,我們把最多的資源用在打造品牌“高端”心智上面,在產品設計、營銷層面聚焦網球、高爾夫、滑雪賽道,然后在高端商圈開大店,提升業績。
市界:“燈塔計劃”具體指什么?為什么會提出這個計劃?
施睿:我當時跟集團打了一個比喻。絕大多數情況下,雪山融化是從山頂開始的。也就是說,下面不是問題,上面才是。
所以“燈塔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動用最大的資源,包括產品、營銷等等,從“上面”建立FILA的品牌心智,只要心智立住了,就不怕盜版,也不用擔心走向大眾化。
“燈塔計劃”有兩個方面,三大“菁英運動”——網球、高爾夫、菁英跑步,和四大引領——引領藝術與運動結合、引領頂級渠道、代言人引領、鞋品創新引領。是2022年年底提出來的。
市界:楊冪是這個計劃的第一步?為什么選她?
施睿:是的。楊冪在時尚方面的影響力毋庸置疑,我們希望通過楊冪在穿搭方面的創造力,反哺FILA的意式美學,之后雙方會有共創。
▲(FILA代言人楊冪)
另外,FILA也在按照一線奢牌打造代言人矩陣的方式。前不久,FILA官宣了海莉·比伯為全球品牌大使,在中國,能與之對應的就是楊冪了。FILA希望通過她們的多元穿搭、自由精神來引領潮流。
市界:FILA官宣楊冪的時間節點,選在了11月10日。今年雙11天貓運動品牌銷售榜單上,FILA超越安踏取得第二名,和這個有關嗎?
施睿:整個雙11,FILA一直在講品牌力、商品力、零售力,雙11的成功主要是這三個合力的成功。另外,FILA在雙11期間也做了很多大的營銷事件,比如官宣楊冪。
02、“高端化”走到底
市界:FILA是想把自己打造成運動領域的奢侈品嗎?
施睿:準確地說,是FILA想跟著高凈值人群的生活方式走。像是網球、高爾夫、滑雪,都是如此。
市界:除了三大“菁英運動”,FILA也在發力滑雪,為什么是這四個方向?是為了避開和耐克、阿迪的直接競爭嗎?
施睿:網球、高爾夫和滑雪,FILA在這三個領域都有DNA。比如FILA在1975年就簽下了網球運動員,1979年進軍專業高爾夫,1981年推出SNOW TIME系列滑雪服。選擇跑步是因為,FILA從中看到了市場空間,我們發現市面上兼具功能和美觀的品牌很少,千元以上的空間很大。
市界:這些賽道已經有很多專業老玩家了,FILA此時進入,有哪些優勢?
施睿:FILA的優勢在于兼具運動功能和時尚風格。當年運動時尚賽道還很小的時候,FILA就瞅準時機進去了,然后把賽道越做越大。現在也是如此。
市界:時尚的風口時常在變,FILA做運動時尚,怎么把握風向?
施睿:我們有一個交叉打法。目前,我們與Global FILA保持緊密聯系,但FILA整個大中華區域是獨立運營的。我們在全球布局了七大工作室,包括韓國、日本、阿姆斯特丹、意大利等等。
海外工作室的作用是,借用當地的設計能力打造FILA的單個系列,比如米蘭系列、運動系列、高端女子系列。因為不在國內,所以不會受中國市場的東西束縛。與此同時,FILA的企劃部門又都在國內,能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國的趨勢,輸出給外國設計師。
另外,疫情放開之后,FILA中國也更注重和Global FILA的接軌,如果Global FILA有適合中國市場的商品、系列、營銷推廣,我們也都會推動落地。
市界:相比于普通鞋服,網球、高爾夫、滑雪等小眾領域對鞋服的功能性要求更高。FILA的運動+時尚打法還能否奏效?
施睿:不管是三大“菁英運動”還是跑步,FILA不是去蹭這個賽道,也不是去蹭這個場景,而是真正專注去做這件事情。
拿高爾夫舉例。已有的傳統高爾夫品牌,核心人群都是40多歲,男性為主。這么久以來,由于高爾夫相對小眾,這些品牌也沒有想過去改變什么。但今天不一樣了。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進入了這個領域,整個賽道呈現出時尚+專業的趨勢,很多老品牌不一定能抓住趨勢。這個時候,FILA作為強設計感的品牌進入到這個賽道,設計出跟傳統服飾完全不一樣,穿著體驗、外在美學都不同的服飾,就能成為破局者。
當然我們不會跟老品牌比拼專業設備,比如高爾夫球桿,更多還是聚焦在服飾上。我們會把設計感、美學感和專業性放到同樣重要的位置。
市界:FILA進入這些領域,怎么平衡小眾領域和大眾市場的關系?
施睿:FILA的邏輯是,以破局者的身份進入新領域,通過增加時尚要素,讓新領域從小眾變成相對主流,然后因為FILA是第一個做的,就能成為引領者。
之前運動時尚賽道很小的時候,FILA也是很早關注到了,然后進去把賽道做大。
猜你喜歡
安踏與耐克的真實距離還很遙遠
從單品牌來看,無論主品牌安踏還是高端品牌FILA,二者都距離耐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尚有巨大差距。如果以耐克的全球營收計算,更是接近安踏所有品牌整體營收的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