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億電池新貴榜上“大金主”
沖刺IPO期間,蜂巢能源收到了一個大禮包!
近日,據36氪消息稱,今年年初寶馬對外招標的160GWh電池訂單終于落地,全部由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包攬。其中,蜂巢能源獲得寶馬歐洲區近90GWh的產能訂單,國內近70GWh訂單將由寧德時代或億緯鋰能提供。
據蜂巢能源方面的相關回應表示,蜂巢能源的確獲得了歐洲某OEM廠商的大額訂單,但是需要保密。有媒體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蜂巢能源的確已經成為寶馬集團的動力電池供應商。
寧德時代、億緯鋰能與寶馬此前就有過大圓柱電池方面的相關合作,蜂巢能源為何能夠突然擠進寶馬供應鏈?若蜂巢能源拿下寶馬歐洲區近90GWh的產能訂單,以每瓦時0.6元的價格估算,寶馬這筆價值960億元人民幣的訂單中,蜂巢能源的收入將達到540億元人民幣。
而蜂巢能源2022年主營業務總收入為87億元,境外銷售僅2.06億元,2022年蜂巢能源裝車量6.10GWh。這也意味著,憑借這筆訂單,蜂巢能源或將在二三線動力電池廠商中攪動排位變化。這對正在沖刺科創板IPO的蜂巢能源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助力。
寶馬送來“大禮包”?
在汽車產業的新能源革命中,歐洲車企都有些后知后覺。在被新勢力們沖擊后,寶馬加快押注電動車“第二曲線”,好不容易才撫慰了一些焦慮。
根據寶馬發布的銷量數據,2023年上半年,寶馬純電動車銷量達4.49萬輛,同比增長283%,不僅超越了奔馳和奧迪,甚至一舉超過了一些造車新勢力。但現在寶馬早就有了自己的規劃,在未來幾年里將對動力電池有巨大需求。
在今年3月16日的集團全球財報年會上,寶馬董事長宣布,為保證供應充足,寶馬將第五代eDrive電力驅動系統配備的電芯采購量從原計劃的120億歐元,增加至超過200億歐元,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1538.6億元。
根據36氪爆料信息,寶馬年初對外招標的160GWh電池訂單,其中歐洲區近90GWh的產能訂單由蜂巢能源獲得,國內近70GWh訂單將由寧德時代或億緯鋰能提供。據悉,蜂巢能源初期將為寶馬規劃兩條電芯產線,以及配套的模組與pack產線。所供給的電芯類型是蜂巢能源主打的大單品——短刀電芯。
而此前,寶馬的電芯供應商有四家,分別為中國的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韓國的三星SDI和瑞典的Northvolt。去年9月9日,寶馬集團宣布,將從2025年開始,在第五代車型中使用圓柱電芯,供應商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在內的多家電池廠商。彼時,寶馬集團方面表示,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將分別在中國和歐洲,各自建立兩座電芯工廠,每座工廠的年產能將達20GWh。
今年9月份,蜂巢能源董事長、CEO楊紅新在一次媒體采訪中對外透露,蜂巢能源從9月開始給寶馬Mini批量供貨,產品是高鎳正極+硅負極的高能量密度方殼電芯。蜂巢能源能夠成為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之后,寶馬的第三家中國電池供應商,對于業內而言還是有些意外。
而此時,恰逢蜂巢能源沖科創板IPO。其上市申請自2022年11月18日獲科創板受理,已完成第一輪問詢,當前正中止審核來更新財報。
此外,蜂巢能源2022年主營業務收入為87億元,寶馬這筆價值540億元的訂單相當于其去年營收的6倍,堪稱IPO期間的最強“大禮包”。
蜂巢能源“黑馬屬性”加倍
蜂巢能源脫胎于長城汽車,從2012年的項目組,到2016年的事業部,再到2018年注冊為獨立公司,蜂巢能源一步步從長城汽車中獨立出來,并逐步完成股份改制,如今蜂巢能源準備沖刺資本市場。
在獨立四年時間里,就成為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第十名的廠商,蜂巢能源憑借高增長速度,被稱為“行業黑馬”。
在IPO之前,蜂巢能源已累計完成四輪融資,共計達到209.3億元,投資方既有IDG資本、鼎暉投資、中銀投、深創投、先進制造基金、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也有三一重工、小鵬汽車等產業資本。據悉,在蜂巢能源IPO前的最后一輪中,遭遇了一百多家機構爭搶。在一年半的時間里,蜂巢能源估值就從60億暴漲至460億元。
打入寶馬供應鏈,蜂巢能源在海外市場的局面將進一步打開。在招股書問詢回函中,蜂巢能源稱,其已經定點PSA、OTOKAR、SANAYI、ENERSYS等海外客戶項目,自2022年開始陸續進入量產階段并實現收入。2022年,蜂巢能源在境外銷售收入為2.07億元,收入占比為2.37%。
為開闊海外市場,蜂巢能源已經在德國建有兩座工廠,一是2020年在德國薩爾州建設的歐洲電池模組和PACK工廠,總投資約20億歐元,規劃產能為24 GWh;二是2022年在勃蘭登堡州建設的首座電芯工廠,計劃于2025年投產,年產能為16 GWh。
據楊紅新透露,蜂巢能源在歐洲本地儲備了大量的訂單,怎么滿足是很大的挑戰,只有這兩個工廠還不夠,還有其他的布局。
不過,寶馬對于電芯供應商的要求極高,據悉,寧德時代此前更是歷時兩年才啃下了寶馬給出的800多頁德文生產技術文件,并以此建立起了一套規范且高效的動力電池生產體系。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有了全球頭部車企的品質背書,才是這筆生意最大的收益。
不過,能讓客戶動心的最終還是產品。CEO楊紅新稱,此前打入寶馬MINI的產品是高鎳+硅負極的高能量密度方殼電池,這是蜂巢剛成立的第一個產品。蜂巢能源為此開發了將近5年的時間,該電池包能量密度達到260瓦時/千克。
吸引海外車企,更重要的目的也是拓展市場及規模效應。在動力電池的萬億規模市場中,出海已經是蜂巢能源和其他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在新一輪市場排位賽中的重要手段。
新一輪動力電池廠商排位賽已經啟動
根據韓國鋰電池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 統計,蜂巢能源2021 年、2022年度動力電池裝機量世界排名分別為第十和第十二。
在國內廠商排名中,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蜂巢能源在2021年、2022 年的動力電池裝車量國內排名分別為第六和第七、而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榜單中,蜂巢能源位列第八位,裝車量為4.41GWh,占比1.73%
無論是國際排名和國內排名,蜂巢能源都開始滑落。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蜂巢能源在前進,競爭對手同樣在前進。
比如在技術創新方面,蜂巢能源主打的短刀電池,應用了其開發的“矩陣式”LCTP電池包核心技術,改變了原有的“電芯-模組-電池包”結構,將短刀電芯直接集成到電池包。根據電池包的實際空間靈活布置電芯數量,系統零部件減少25%,總成本降低 10%、循環壽命增加、安全性能提升。
而與此同時,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比亞迪的刀片電池、LG的四元鋰電池、松下圓柱電池、SK On SF電池、中創新航One-Stop的高錳鐵鋰電池、國軒高科半固態電池,以及億緯鋰能4695大圓柱電池,都展現了較高的產品力。
在與競品對比時,蜂巢能源產品有優勢,也有差距。不過有客戶選擇就是最大的認可,進入寶馬供應鏈體系,不只意味著收入,也是未來更多客戶拓展的可能。
此外,寶馬的這筆訂單并非是一次性就能完成。海外整車廠商項目開發時間較長,一般是在3-5年,有消息稱SOP時間定的是2027年底。因此,寶馬這筆價值540億元的訂單是在4年多的時間完成,平均到每年也會創造超過100億的營收。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蜂巢能源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6.71億元、42.39億元、8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28.17%;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0.89%、3.23%及4.57%,2020年至2022年呈上升趨勢。但由于此前的投入,蜂巢能源目前仍存在巨額未彌補虧損。
若有寶馬的“大禮包”助力,雖然不能撼動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第一梯隊廠商的地位,但在差距不是非常明顯的二三線廠商中,這種變化已經很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