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創投募了65億,今年最大人民幣基金誕生
2023年開年至今,中國VC/PE市場(已宣布)最大的人民幣基金誕生了。
投中網獲悉,啟明創投完成了第七期人民幣基金的募集,規模高達65億元,基金將繼續投資科技及消費、醫療健康兩大領域的早期和成長期的優秀項目。至此,啟明創投的管理資產總額來到了95億美元,旗下擁有11只美元基金基金和7只人民幣基金。
據了解,啟明創投本期人民幣自2021年中期就已開始啟動,2022年完成首關,2023年完成終關。雖說募資周期算不得緊密,但最終穩穩拿出65億的規模,這是一張非常漂亮的成績單。
三個層面足見這次募資成績的“漂亮”。
本期基金是機構本身規模的大幅躍升。啟明創投上一期人民幣六期基金的規模是28.5億元,新一期則是65億元,規模直接翻了一倍不止。“上規模”這個現象在2021年比較常見,但這兩年募資市場難度升級,上規模的現象已經很少見,甚至對于一些機構,想“守住底線”都變得困難。另外,規模翻倍不僅是對募資能力的挑戰,也對日后投資、團隊、管理的挑戰,本輪人民幣基金勢必是深思熟慮,提前布局的結果。
第二,這是募資“Hard模式”下的好成績,更顯難得。坦白講,這一規模如果放在2021年,還算是頭部一線基金的正常發揮,但若放在募資難度陡升、市場新設人民幣基金屈指可數的2023年,足以證明啟明創投在人民幣市場的吸引力。而且在當下的市場環境,“得人民幣市場得天下”已是戰略級共識,啟明創投拿下了65億充足彈藥,這是大勢判斷的“穩準狠”。
對于規模的考量,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在不久前接受投中網訪談時表示,規模的突破主要源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市場機會,他認為市場能容納更多的資金投入,也出現了更好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要看內部組織是否可以支撐市場規模,鄺子平表示,目前啟明創投內部的人力資源、投資能力、組織架構等方面對管好這樣一個規模綽綽有余。
關于市場機會,坦白講,資金充裕但優質資產稀缺是個持續許久的市場痛點了。但在鄺子平眼中還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想必啟明創投認為至少在它的長板醫療領域、科技領域等還有不小空間,啟明創投描述為“源頭式創新、“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將持續圍繞半導體、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下一代診斷技術、醫療服務升級、數字醫療等細分賽道。
至于組織結構,啟明創投也在默默蓄力。2022年,在投資機構普遍“只看不招”甚至裁員的情況下,啟明創投新增31位全職員工,這是發展好、上規模最有力的證據。在新招人員當中,投資人員10人左右,投后加碼20人,投前投后人員比例從之前的約2:1拉到了1:1,整體團隊規模已經達到100人左右。
第三,人民幣LP認同度高。本期基金有70%老LP復投,這個比例不低。LP粘性高,通常意味著業績穩定,GP/LP之間互動良好。啟明創投進入人民幣市場的時點很早,早在2010年就設立了第一只人民幣基金,至今已經走過13年時間,完整走過兩個人民幣基金周期,還能大面積持續獲得LP認可,說明啟明創投具備了備穿越周期的能量。
細看本期人民幣LP陣容。本期人民幣基金的LP構成質量很高,幾大主要類型包括險資、市場化母基金、公司資金、政府引導基金。其中險資LP數量增加,從2家增長到8家,折射出LP結構的變化趨勢。
除了突出的募資成績,啟明創投近兩年在投資和退出方面也亮點不少。
在投資出手相對沉寂的2022年,喊“抄底”喊“非共識”的人不少,真正有動作的屈指可數。啟明創投除了招人活躍,投資也十分活躍,完成了高達90筆的高頻出手,其中約50起新投資。啟明創投的投資風格一直以AB輪次為主,近年開始呈現“早期化”趨勢,而且領投、獨投為主,愿意對已投項目進行后續加碼,這是一種強勢自信的投資風格。
近幾年大批明星機構祛魅,核心原因在于大量基金到期,但業績尤其DPI并不好看,退出成了市場尤其LP的關注重點,大家都在講“投得好不如退得好”,“會投的是徒弟,會退的是師傅”。這兩年退出市場不景氣甚至有些受阻,IPO尤其海外IPO數量銳減。但啟明創投卻披露了在過去24個月,在A股主板、科創板、港交所、納斯達克等共收獲了41個IPO,多板開花,數量喜人。
總得來看,在人民幣募資市場慘淡的當下,啟明創投這波人民幣基金還是非常提氣的。我們也喜聞樂見一家扎根中國17年的投資機構,在趨勢預判、雙幣募資、不同周期投資、組織結構迭代等各個層面都修煉得很“長板”,很綜合很強大。
猜你喜歡
中國植入式腦機接口領域創新先鋒階梯醫療完成3.5億元B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啟明創投、奧博資本和禮來亞洲基金和知名產業投資機構共同領投,天使輪投資機構源來資本持續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