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博士踏上認證創業征途,“無密碼”愿景即將實現
無密碼時代正在奔涌而來。近期,蘋果、谷歌、微軟三大科技巨頭聯合FIDO聯盟共同宣布,未來一年將在其所有移動、桌面和瀏覽器平臺上打造無密碼登錄系統,人們將不再為忘記密碼、泄露密碼而煩惱,為互聯網世界全面無密碼化邁出堅實一步。
這一“無密碼”技術顛覆傳統密碼的背后,依靠的是一種更強大、更安全的“強身份認證”技術——FIDO(快速在線身份認證)協議,可以完美解決傳統靜/動態口令驗證方式帶來的信息安全等問題。
而在國內,聯想創投子公司國民認證經過七年的深耕,目前已經發展成為身份認證行業的領軍力量。其創始人柴海新,不僅擔當起中國FIDO聯盟布道者的角色,還在推動商業化落地方面小試牛刀:成功服務支付寶、京東、國家電網、民生銀行、工商銀行等客戶,并成為其身份認證解決方案頭部供應商,上線產品累計服務客戶達數億人次。
七年,從0~1,國民認證與產業鏈攜手打造了“強身份認證”的基石,未來將匯集更多力量加入,一同迎接“無密碼”世界的到來。
眼光:抓住互聯網基礎設施變革機遇
在外人看來,柴海新已經擁有一份“完美的職場樣本”:清華計算機系博士、中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隊教練、IBM語音識別科學家、聯想高管。這樣的人生軌跡發生變化,一定是遇到了足以觸動他興奮閾值的事情。這種時刻,柴海新遇到過兩次。
第一次是他從IBM決定加入聯想時。“在聯想,你的一項技術研究就可以快速影響上千萬用戶”,時任聯想CTO賀志強(現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的一句話,讓他在聯想一干就是十幾年。
期間,柴海新在筆記本事業部研究過電池防爆炸,在手機業務部做過安全防控,還參與過聯想的金融創新項目孵化……“科研”、“安全”、“認證”、“金融”,正是這些職業標簽的串聯,當他遇到FIDO聯盟(快速在線身份認證聯盟),就敏銳嗅到了“強身份認證”技術背后的商業機遇。
FIDO聯盟即線上快速身份驗證聯盟,是一家由PayPal、聯想等創始企業于2012年7月成立的非盈利性行業協會,目前成員已擴大至300余家,其中包括了ARM、蘋果、亞馬遜、阿里巴巴、華為、Netflix等知名企業,和各國政府的標準制定機構以及學術團體。
FIDO聯盟推動的FIDO 協議是一套“強身份認證”技術,相比于傳統的密碼身份驗證,“強身份認證”是更強大、更方便的身份驗證方法,也是一種可以取消密碼的技術。
雖然這項技術能帶來的商業價值巨大,但前期需要基礎設施的搭建,即FIDO協議覆蓋相關硬件(手機、PC)終端,而實現這種效果,需要的是整個產業鏈條的配合。但在當時,FIDO還是相當前沿的技術,不僅中國市場上的國產品牌手機還沒有一個支持FIDO聯盟,海外也只有三星note4一個型號的手機支持。
市場空白挑戰巨大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藍海機遇,對創新嗅覺敏感的柴海新迅速意識到“強身份認證”發展潛力,邁出了人生中嶄新的一步。“這將是人生難得一遇的基礎設施變革的機會,因為強身份認證技術將成為完善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柴海新帶領一群密碼學、安全領域科研人員踏上了創業征途,國民認證正式從聯想獨立出來,柴海新同時擔任FIDO聯盟中國工作組聯合主席職務。
從0到1,打地基中探索商業化路徑
2015—2020年,柴海新將這段創業之路形容為“打地基”,一方面推動FIDO協議在產業鏈端的覆蓋,需要做時間的朋友,另一方面也要面臨作為創業公司的生存壓力。
如何在二者之間尋找平衡?在聯想10余年的職業“訓練”,讓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既需要耐心“坐板凳”的能力,也需要勇敢嘗試商業化探索。二者相輔相成,反而成為了國民認證發展的催化劑。
一方面在行業內樹立話語權,積極參與國家信安標委、國家密碼局、人行金融標準委員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機構多項標準制定。
同時積極推動與華為、小米、聯想、中興、魅族、OPPO、vivo等主流終端廠商的合作,逐步完成指紋、3D人臉等認證能力支持。“過去5年我們領導了中國手機產業鏈往強驗證設備上轉型的過程。”柴海新介紹。
另一方面,國民認證將商業化探索的目標瞄準金融領域,特別是對安全認證有極高要求的銀行。銀行業的網絡金融建設重點也已經從PC端向移動端傾斜,傳統手機銀行采用的短信驗證碼或動態口令的認證方式,已無法滿足手機銀行日益增強的安全和用戶體驗需求。因此國民認證的“強身份認證”技術對銀行可謂“雪中送炭”,國內銀行幾年內紛紛上線強身份認證功能,也為國民認證這樣一個創業公司提供了成長的基石。
2020年,國民認證基本完成了FIDO協議在終端市場的覆蓋,100%覆蓋手機和PC,相應的操作系統windows、安卓、iOS、MacOS包括鴻蒙OS也都先后通過了FIDO的認證。這意味著,“強身份認證”的地基終于打好。“前五年把最難的活干完了”柴海新感慨。
經過五年的鋪墊,讓國民認證成為唯一一家同時在手機供應鏈終端、銀行產業端成功樹立起影響力的強身份認證企業。“國民認證是修路的,路的一頭是終端廠商,路的另一頭是幾百家銀行為首的所有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這條路,就是國民認證商業化的未來。”柴海新對于未來十分堅定。
很多商業場景都可以用“無密碼”再做一遍
身份認證是互聯網服務的第一道關口,無密化有望帶來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全新機遇。過去5年,國民認證已經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商業化邏輯與打法,其核心是堅持做“強身份認證”的基礎設施,未來國民認證將在這個基礎上探尋更多的商業化場景實踐,讓“無密碼”的愿景能夠早一天實現。
金融領域是重要的試金石。傳統的銀行電子身份憑據—證書,已經成為銀行業在移動端探索創新業務的阻礙。在移動端,比如銀行在微信生態中的小程序,只能用來查詢,但做不了類似交易、開戶等需要用到銀行證書的諸多業務。
針對該需求,國民認證推出核心產品“Phone as a Token” 即移動金融盾,國民認證基于手機標配的FIDO協議,提供通用的手機證書解決方案,適用于移動金融的各類場景如企業銀行和直銷銀行等移動金融門戶的賬戶登錄,轉賬匯款、金融服務簽約等多項業務,可解決各種介質盾使用不方便,成本高等問題,在提升客戶使用的便捷性的同時降本增效。據了解,移動金融盾產品目前已在十多家銀行逐步推廣,五大行的相關業務有望在2~3年內迅速起量。
在醫療領域,針對醫院電腦系統多終端多工作臺挑戰,國民認證提供了基于強身份認證的解決方案,并配備生物識別鼠標和攝像頭,讓每位醫生和專家再也不用記錄繁雜的密碼,僅使用自己的生物特征就可以輕松在各工作臺站使用各業務系統。
后疫情時代靈活辦公需求興起,國民認證針對該需求,早已開發出一套智慧辦公身份認證云服務,通過生物特征識別+密碼技術的雙因素認證方式保護秘鑰使用,提供企業級身份認證管理及訪問控制,讓企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靈活辦公,充分釋放生產力。
身份認證作為互聯網服務的基石,柴海新也帶領團隊進一步探索了諸如電子證照、NFT鏈上鏈下安全等創新場景,也投入大量精力來探索商業化落地,在“強身份認證”這棵大樹上,為國民認證尋找更多的創新機遇。
可以預見,在即將到來的“無密碼”世界,幾乎所有的商業場景都可以再做一遍。在“強身份認證”的征途上,國民認證作為國內的引領者,也將牽手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共同建造“無密碼世界”的商業生態圈。
猜你喜歡
?派得新能源獲聯想創投等數千萬天使投資,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
本輪融資將用于企業進一步研發與生產氫能經濟結構中電轉氫、氫轉電關鍵環節的催化劑產品。通用具身智能技術公司跨維智能完成戰略輪融資,聯想創投領投
跨維智能憑借在3D生成式AI、多模態大模型及三維成像方面的長期技術積累,基于Sim2Real打造軟硬一體產品矩陣,已在多場景中實現商業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