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茅”海康威視股價接連重挫 真實業績表現如何?
01
行業邏輯
海康威視素有“安防茅”之稱,含義有二:一是其所處安防行業,具體是視頻監控領域。二是帶有“xx茅”往往意味著行業龍頭地位。海康威視即是視頻監控領域的龍頭企業。
就視頻監控行業來說,經歷了由模擬化——數字化網絡化——人工智能的轉變。早期的視頻監控采用攝像機、電纜、監視器等設備錄像,不僅內容儲量小、清晰度較差,錄像帶也不易保存。
后來隨著5G網絡技術的普及,視頻監控逐漸向網絡IP化發展,系統涵蓋攝像頭等硬件設備,更包括了連結云端的軟件系統,不僅可以監、控,還可以畫面分析、人臉識別,非常智能。如今,在AI的加持下,安防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開始賦能醫療、交通、居家、工業等各行業,智能物聯的時代大幕已經開啟。
可以說,每一輪技術升級與轉變都給安防廠商們帶來了的成長壯大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海康威視也從視頻監控領域走出來,走向更廣闊的大海。2016 年,海康威視第一次將自身定位為“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和數據運營服務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安防、可視化管理與大數據服務”,2018 年明確海康威視是“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在2021年年報中,海康威視將公司業務定位重新定義為“智能物聯AIOT”。
02
海康威視的長板
海康威視成立于2001年,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52研究所近30名工程師創立,天生帶有科研基因。2003年時,其以一款革命性的視頻監控儲存產品打開了市場,也打破了外國產品主導的局面。隨后,海康威視的業務由后端拓展至前端攝像機,逐漸發展成為視頻監控產品全鏈條的供應商,業務也遍及全球。根據 A&S 和 IHS數據,海康威視連續 9 年位列全球視頻監控行業市占率第一。
海康威視的核心優勢之一,是對于研發的重視。2017年-2021年,海康威視研發投入占比逐年提高,上市12年來,公司累計研發投入354億元。
數據來源:2021年財報
2021年海康威視的研發費用達82.5億,較去年同期提升29%,占營收比例提升至10.13%。2021年,研發人員數量25352人,同比增23%,占公司總人數近50%。
持續較高水平的研發投入令公司可以保持并擴大技術領先優勢,并將技術優勢快速轉化為產品、收入優勢。這也決定了海康威視的核心優勢之二,是主業造血能力極強。筆者整理了自2010年深交所掛牌上市以來,海康威視的營業收入與現金流的數據發現兩個現象。
一,其營業收入逐年穩定走高。
歷年的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絕對值穩定上漲,營收增幅上始終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其中,2014年海康威視研究院成立,推出了多種人工智能產品,當年營收增幅達60.37%,為上市以來最高值。
數據來源:歷年財報 作者制圖
最低值則出現在2020年。2019年10月,海康威視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被禁止未經美國政府批準從美國公司購買零部件。2020年年報中,海康威視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繼續應對全球供應鏈不穩定帶來的挑戰,通過調整、替換、補充產品設計方案獲得更加豐富的可選供應商。雖然盡力維持產品的穩定供應,業績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2020年,海康威視營收增速錄得上市以來最低值,10.14%。
二、現金流印證主業造血能力強。營業收入穩定增長只能說明公司來錢的方法多,具體還得看到底是什么行為令公司掙錢最多。營收構成上,三大類產品占據了營收整體75%以上,而分析海康威視的現金流會發現,歷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走勢與營業收入整體高度相符(上圖),說明海康威視聚焦產品主業;另外,財報顯示,其貨幣資產部分數額巨大,也從側面印證主業營收造血能力極強。
03
海康威視的隱憂
海康威視的第一個隱憂是營收增速放緩。上文提到,2014年,海康威視的營收同比增速達到60.37%,但此后營收增速逐年下滑,2020年降至10%左右。如下圖:
數據來源:歷年財報 作者制圖
這個下滑與其所在行業大環境有關——全球安防需求增長趨向放緩。IHS Markit數據顯示,從全球范圍看,安防行業增速逐步降至10%以下。艾瑞咨詢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AI+安防軟硬件市場規模達453億元,受疫情影響,安防工程落地受限,原材料成本上漲,市場規模增速大幅下跌至13.3%(較2018年近250%的增速相比)。艾瑞預測,2021-2025年市場進入產業結構調整期,市場增速將放緩。
第二個隱憂來自競爭者。
海康威視2014年成立研究院,專注于感知、智能分析、云存儲、視頻大數據研究等等,2015年起發布AI系列產品,逐步向智能化領域進軍,但這條路上不斷涌現出新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他們各有優勢,搶占AIOT市場份額。
比如新興算法公司,以商湯、曠世、云從、依圖為首,核心優勢在于計算機視覺技術或算法, 應用領域多集中在智慧城市,泛娛樂,以及人臉識別,輔助駕駛,醫療等領域。由于安防是目前 AI 落地的重要場景之一,因此算法類公司和傳統安防廠商在智慧城市上有一定的競爭;
比如互聯網公司,以阿里、 百度、 騰訊為首,核心優勢在于其 AI 技術、 云計算技術、互聯網+的能力,發力城市大腦,覆蓋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政務、智慧園區等, 能夠延伸其互聯網的優勢到物聯網。落地的商業模式更多基于系統平臺,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更看重城市智慧生態和數字化建設,在互聯網級開放平臺上實現城市海量多源數據的收集、實時處理與智能計算。
再如軟件、硬件都有布局的企業,華為、小米等。這些企業已經放棄了純軟件開發的道路,轉而“軟硬結合”,切入到海康威視的硬件基本盤里。在各路競爭者帶來的沖擊面前,海康威視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結語
海康威視所在的安防行業,每天都會采集和積累海量數據,如何挖掘該數據價值,讓有效數據從中浮現以便為客戶創造價值是待解之題,AI智能化的幫助是一條必由路徑。拋開一些不可抗力的影響因素,筆者認為,鑒于海康威視對于研發投入連年升高并且遠超同行,其技術護城河將越來越深,有利于在傳統硬件業務之外,加快智能物聯網第二增長曲線的成長,在未來應該擁有較好的市場增量前景。對它來說的難點在于,如何發揮傳統優勢,將數據使用高效地落實到不同的場景中,并通過渠道、供應鏈的優勢實現利潤的新突破。
猜你喜歡
榮耀Magic V3正式發布,9.2mm再次刷新折疊屏輕薄紀錄
榮耀Magic旗艦新品發布會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正式舉行。海康威視:走出至暗時刻,但正陷于平庸
曾被資本市場譽為“安防茅”的海康威視,雖然已經走出兩年前的至暗時刻,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正從之前的靚麗表現,歸于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