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被國外壟斷的千億級賽道,正被中國芯片企業徹底重塑!
人類天生就對視覺影像充滿興趣。
蠻荒時代,水邊倒影成為人類最早的視覺影像,后來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開始用畫布來記錄影像,盡管這樣做效率低下。直到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發明了第一臺照相機,人類才正式進入視覺影像時代。
最早的相機必須采用“交卷”作為成像載體,這種成像方式較為復雜,而且不能重復曝光,用起來十分麻煩。
1873年,科學家約瑟·美和偉洛比·史密夫在研究硒元素結晶體時發現,它在感光后會產生電流,由此電子影像技術開始成為業界的研究方向。經過多年的努力,數碼相機終于應運而生,并逐漸取代了傳統相機。
數碼相機的成像原理與傳統相機大相徑庭:經過鏡頭光聚焦在圖像傳感器上,并由此轉化為電信號記錄在內存上,再通過電腦進行電光轉化最終以影像呈現。
顯而易見,數碼相機成像的關鍵在于圖像傳感器上,正是得益于圖像傳感器的持續迭代,如今相機的效果才會如此出眾。
回溯圖像傳感器的發展,歷史上共出現過4代圖像傳感器。
最早是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光學倍增管(簡稱PMT),隨后很多美國企業開始開發光電及雙極二極管陣列的成像技術,但這些技術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直至貝爾實驗室發明了CCD圖像傳感器,才讓業界有了較為統一的技術路線。
90年代中后期,一種新型基于CMOS電路的傳感器(簡稱CIS芯片)開始商業化量產,由于具備更佳的性能,它也逐漸取代CCD成為新一代主流路線。
CIS芯片雖然體積不大,但卻占到整個攝像頭模組一半左右的價值。作為相機的核心關鍵,CIS芯片技術一直都在歐美企業的掌控之中。但隨著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見頂,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市場對于CIS芯片的需求正在不斷改變,這也給中國企業留下了機會。
一場來自于中國企業的產業革命,正在CIS芯片行業中醞釀。
暗流涌動
CIS芯片最初應用于攝影,但由于太過于小眾,整體需求量很小。
直到智能手機的全面崛起,才讓CIS芯片行業真正進入黃金期,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成為CIS芯片最主要的應用場景。
據咨詢公司Yole數據,2020年度CIS芯片在智能手機場景的市場規模達140.68億美元,占全球CIS市場的67.8%,其他占比較高的場景分別為專業攝影、計算機、汽車和安防,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8%、8.4%、6.9%和7.9%。
接近7成的全球CIS芯片市場占比,讓智能手機成為各CIS芯片企業爭奪的核心戰場,誰拿下這一市場,誰就能成為全球龍頭。
決定手機CIS芯片的參數很簡單,那就是成像能力,像素高低也就成為衡量成像水平的關鍵?,F階段,主流機型的像素水平都能達到5000萬像素以上,且像素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目前,索尼和三星分別占據智能手機CIS芯片46%和29%的市場份額,二者合計占整個市場的75%,被韋爾股份收購的豪威科技占到整個市場約10%的份額。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公司也是全球CIS芯片市場份額占比前三的公司,儼然一副得智能手機者得天下的樣子。
盡管目前智能手機依然是CIS芯片的主要戰場,但經過縱向分析,很容易發現全球CIS芯片的產業格局正在逐漸發生重構。
對比2019年和2020年的數據,智能手機與專業攝影的市場占有率大幅下降,降幅分別在1.5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取而代之的則是其他行業滲透率的提升,尤其是安防行業市場占有率提升達到驚人的1.7個百分點。
如果未來智能手機的市場占有率繼續下降,而其他市場行業的市場占有率繼續提升,那么決定全球CIS芯片格局的因素就將變化。
潛移默化之間,全球CIS芯片格局已經暗流涌動。
下一個爆點
智能手機CIS芯片滲透率的下降其實早有預兆。
在此之前,智能手機帶來的增長主要受益于雙重邏輯。其一,智能手機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其二則是單機攝像頭數量的增加。
從2011年至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都始終處于持續增長的趨勢,不斷壘高的出貨量是推動CIS芯片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雖然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從2018年開始退坡,但CIS芯片的市場規模依然處于擴張之中,究其原因就在于單個手機攝像頭數量的增加。
正如前文所述,手機相機的根本訴求在于追求更清晰的畫質,要想在尺寸極為有限的手機上獲得高質量的相片,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單個攝像頭用盡所有力氣依然無法讓消費者滿意的時候,那么增加攝像頭的數量就是最好的辦法,最早提出雙攝構想的是當年的“黑科技”品牌HTC。
單攝與雙攝最大的不同在于變焦能力。
不同于利用光學原理的物理變焦,數碼變焦主要通過軟件算法來調節大小,再通過插值計算,最后形成的圖像往往有損,噪點較多。
通過采用雙攝技術,利用兩個定焦鏡頭物理焦距的區別,實現變焦效果,再通過兩者計算的結合降低圖片的噪點和損傷,從而提升相片的清晰度。
理論上講,數碼攝像頭數量越多,手機拍攝的相片就會越加清晰,因此智能手機攝像頭由雙攝轉向多攝可能也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
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在智能手機達到天花板后,手機CIS芯片的市場規模也依然在增長。手機CIS芯片市場占有率的下降并非因為自身市場規模的萎縮,而是增長速度已經沒有其他賽道那樣快了。
除滲透率大幅提升的安防行業外,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也有望帶動CIS芯片迎來新的增長。新能源汽車與當初的智能手機很像,都是對于傳統產品的一次全面強勢迭代,因此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對于CIS芯片的需求也很可能復制智能手機的邏輯。
即新能源汽車出貨量和單輛汽車攝像頭數量雙重增長的邏輯。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正處于爆發期,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而這僅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崛起的縮影,市場一致預期認為,新能源汽車有望在未來兩年延續當下的增長。
新能源汽車較傳統燃油車更加數字化,因此會添加更多的機器視覺和顯示技術設備。在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的當下,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CIS芯片未來最核心的增長點。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漸走向智能化,對于攝像頭數量的需求也將更多。如L1級別的自動駕駛僅需搭載1顆攝像頭;L2級別的自動駕駛需要達到5顆左右的攝像頭,也是現階段大多數車企的自動駕駛等級;至L5級別汽車對于攝像頭的需求量可能將提升至20顆以上。這就猶如智能手機從單攝到多攝的過渡。
如果新能源汽車最終接替智能手機成為CIS芯片的核心增長驅動力,那么在汽車領域布局較深的企業或將因此受益。
中國企業崛起良機
汽車對于攝像頭的需求與手機大不相同,這或將成為中國企業崛起的突破口。
與智能手機相比,車載攝像頭并不過分追求成像質量,而是更加專注于運行的穩定性、幀率和可靠性。很多時候,車載攝像頭需要在高溫、強光等極端環境下工作,同時使用壽命也明顯長于智能手機,因此安全性和穩定性是車載CIS芯片企業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車載CIS芯片市場中,安森美以62%的市場占有率穩坐絕對龍頭,對于車載攝像頭布局較早的豪威科技也能獲得約20%的市場份額,反觀CIS芯片市場規模前兩位的索尼和三星,在車載市場規模占有率極低。
如果從整個CIS芯片市場規??矗采赖氖袌龇蓊~可能只有約5%,甚至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可以忽略,但這卻無法阻止它在車載CIS芯片領域的成功。由此可見,車載攝像頭領域幾乎并不需要智能手機上積累的經驗。
實際上,車載CIS芯片的尺寸不能太小,因為要保證傳感器在極端情況下工作的穩定性,而過于關注像素則會大幅太高成本,目前車載攝像頭幾乎都是800萬像素以下的產品。
但不注重成像并不代表車載攝像頭技術含量低,恰恰相反,由于過于極端的工作條件,反而讓其技術門檻比手機CIS芯片更高。手機攝像頭壞了可能只會影響拍照,而汽車攝像頭壞了則可能引發事故,這決定了雙方技術聚焦的差異。
技術需求的差異實則給中國企業提供了機會,在拼像素的手機市場,包括韋爾股份收購的豪威在內,實則都難以與索尼和三星完全正面交鋒,因此對于像素要求不那么高的車載CIS芯片市場,反而可能是中國企業的破局所在。
所有中國企業中機會最大的就是韋爾股份,其在2017年收購了豪威科技,后者曾是CIS芯片的絕對巨頭,一度坐擁整個CIS市場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穩壓索尼、三星。
豪威的衰敗是從iPhone 4S開始,當時豪威在與索尼的蘋果供應商競爭中敗下陣來,最終iPhone 4S大熱,而索尼也借此與iPhone深度綁定,從而持續拉大與豪威之間的差距。
雖然在高像素市場,豪威漸漸被索尼和三星壓制,但在安防和汽車市場,豪威依然是頗具競爭力的玩家。這一方面得益于早期對于車載市場的積極布局,另一方面也在于并入韋爾股份后公司整體的價值協同。
豪威科技早在2002年就開始布局智能手機業務,2007年推出首款汽車HDR-SOC傳感器,2013年推出CMOS圖像傳感器,至今已經持續迭代8年時間,而索尼則在2016年才開始進入車載市場,三星更是近兩年才開始布局。
在更注重安全性的汽車芯片市場,無疑豪威科技的先發優勢明顯。
另一方面,韋爾股份以CIS芯片為核心,加速對于汽車模擬、射頻、功率芯片的布局,初步形成“顯示觸控驅動+屏下指紋+外圍模擬+射頻+功率”的平臺雛形。尤其是在順利整合新思TDDI業務與吉迪思后,韋爾股份的平臺屬性已經逐漸凸顯。
不斷加深對于汽車芯片的布局,這實則是韋爾股份為即將到來的車載CIS大時代的準備。
除韋爾股份外,去年8月在科創板上市的格科微也開始布局車載市場。
格科微是一家完全依靠自主研發實現技術突破的國產企業,公司創始人趙立新出身自大名鼎鼎的“清華EE85班”,與韋爾股份創始人虞仁榮、長江存儲董事長趙偉國是同學。
雖然在市場份額上,格科微未進前三,但據Frost&Sullivan數據,按出貨量口徑統計,2020年格科微出貨20.4億顆CIS芯片,位居全球第一。
格科微的產品聚焦中低端市場,所以市場規模不及已經穩穩占據高端市場的龍頭,但如果公司轉型車載CIS順利,那么對于像素要求不高的車載CIS芯片則有望成為格科微的上佳選擇,只不過目前一切仍處于發展初期。
非上市公司方面,思特威是安防CIS芯片的全球第一,同時已經在三年前開始切入車載CIS市場,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深圳安防展上,思特威聯合創始人兼COO馬偉劍表示,公司的車載產品在2021年取得顯著突破,6顆車用芯片實現流片。此外,公司800萬像素的ADAS產品也已經在研發中。
4月28日,思特威啟動招股,近期就將登陸科創板。
新能源汽車猶如一陣東風,有望帶動車載CIS芯片成為未來十年行業玩家爭奪的新戰場,在車載領域布局較少的索尼甚至親自下場造車。這場戰爭既是對于傳統CIS芯片格局的一次顛覆,也是中國CIS芯片企業的破局良機。
蠢蠢欲動的中國企業,將掀起車載CIS芯片的滔天巨浪。
猜你喜歡
2024年中國手機市場復蘇vivo居首 我國現存超過3400家智能手機廠商
2024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2.85億臺,同比增4%。Q4蘋果居首,vivo全年出貨量最大。廣東、山東、湖南企業數量領先。超一半智能手機企業成立于5-10年,6.33%企業涉司法案件。榮耀Magic7系列發布:開創AI智能體新紀元,重塑智能手機未來
2024年10月30日,榮耀于深圳正式發布了年度AI旗艦手機——榮耀Magic7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