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智能車載芯片,小米造車新動作!入股慷智集成
官宣造車后,小米在汽車領域動作頻頻。
近日,天眼查 App 顯示,慷智集成電路(上海)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珠海格金廣發信德智能織造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等多家合伙企業,同時,注冊資本由約 162.70 萬人民幣增至約 184.41 萬人民幣。
據了解,慷智集成電路(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 8 月,法定代表人 WENJUN LIU,經營范圍含集成電路、芯片的研發、設計,從事電子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等。官網顯示,該公司為智能車載 SERDES 芯片廠商。
慷智集成由多位硅谷資深芯片專家創立,自主創新并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Automotive High Definition Link(AHDL)車載高清視頻傳輸(SERDES)協議,基于AHDL協議的車規級實時高清視頻傳輸SERDES芯片系列,填補國內空白。AIM聚焦智能汽車領域,打造智能汽車實時信息高速互聯的半導體基石。
芯片作為基石般的存在,小米很早之前就通過加碼多家芯片半導體公司,加強在其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和控制力。投資無線物聯網芯片研發商優智聯科技、物聯網Alot SoC系列化芯片研發商微納核芯、傳感器芯片研發商華景傳感和物聯網芯片研發商安凱威電子等。
宣布造車之后,車載芯片企業也成為小米的投資標的。云途半導體、黑芝麻智能、裕太微電子等汽車領域芯片公司倍小米悉數投資。
造車,被雷軍看作是“二次創業”的業務,從一開始便被雷軍及小米予以眾望。雷軍曾說:“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決定親自帶隊,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也是自小米在2021年3月份官宣造車以來,小米在汽車領域的動作頻頻,先后投資了近40家汽車產業鏈企業,涵蓋智能駕駛、車載芯片、動力電池等眾多產業鏈核心技術領域,不斷完善自身的汽車產業鏈生態。
除了加快“買買買”的節奏,小米內部更是多個維度快速推進造車項目。
9月1日小米汽車在北京完成注冊,首個工廠將落地亦莊,并申請注冊了“小米出行”“小米智行”、“XIAOMI MOTORS”、“XIAOMI AUTO”、“MIMOTORS”、“MIAUTO”等多個商標。
與此同時,小米加快招兵買馬的速度。
小米2021年Q3業績公告顯示,“智能電動車業務推進順利,團隊成員已超過 500 人 。”而9月初小米曾對外表示,造車業務團隊人數近300人。這意味著,短短兩個月,小米團隊人數規模便增加了200人。
進入2022年,小米在人才的爭奪上也沒有停止腳步。
1月初,小米宣布任命于立國擔任小米汽車副總裁兼小米汽車北京總部政委,負責統籌小米汽車綜合管理工作、專項業務推進以及小米汽車北京總部組織和人才建設。
與此同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表示,雷軍要求手機部成為小米集團層面的技術中臺,能夠孵化和驅動一部分創新業務,其中之一便是要向汽車業務進行人才和技術輸送。
可以看出,造車產業鏈龐大而復雜,軟件是小米首先想要通過內部人才輸送解決的問題。
雷軍曾立下小米汽車將在2024年量產的Flag,如今還剩兩年,留給小米造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小米必須動用一切資源造車,期待小米最終給出的答卷。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