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蘇翊鳴背后經紀公司,紅杉、騰訊、方源攢的局
谷愛凌之后,剛滿18歲的蘇翊鳴也火出圈了。
2月15日,小將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大跳臺比賽中,以182.5的高分斬獲一枚金牌,這是中國首枚單板滑雪金牌,他本人也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冬奧冠軍。
賽后,一條關于“蘇翊鳴經紀人稱每天拒絕100個代言”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將蘇翊鳴的商業價值展露無遺。隨著運動員熱度不斷攀升,其背后“操盤手”,體育經紀公司Endeavor巍美也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Endeavor巍美成立于2016年,背后是全球最大的體育娛樂公司Endeavor集團。Endeavor 在全球30余個國家經營娛樂、體育及時尚業務,簽約了卓別林、瑪麗蓮夢露、休·杰克曼、盜夢空間導演諾蘭等知名藝人和導演,以及科比、德約科維奇、李娜等體育明星,并為NHL、NFL、英超聯賽等國際賽事提供贊助招商。
根據Endeavor巍美此前在公眾號發布的推文顯示,本次北京冬奧會,Endeavor共有15位/組簽約運動員參與賽事,集團旗下運動員一共獲得3金1銀2銅的成績。值得一提的是,Endeavor巍美也曾是“頂流”谷愛凌代表中國參賽的幕后推手,合作期間,公司曾幫助谷愛凌拿到奧地利紅牛的品牌代言,并登上多家國內外頂尖時尚雜志。不過,二者的合作已于2021年2月終止。
目前,關于Endeavor巍美及Endeavor集團的介紹文章很多,這里不再贅述。但關于Endeavor巍美,卻有兩點值得關注:
1、Endeavor巍美雖是Endeavor的中國子公司,卻是由紅杉中國牽頭,騰訊、方源資本、分眾傳媒等共同出資成立的,現任CEO黃海晨也曾是投資人,在弘毅投資工作多年,可以說,這是一家具有很強“資本基因”的公司。
2、VC/PE幫海外公司在中國成立合資子公司的不多,文娛/體育已經不是投資人熱切注視的賽道,主動“攢局”更是罕見。
于是,我帶著好奇試圖去扒了一下Endeavor巍美的前世今生。
好萊塢大佬殺入中國,VC/PE“攢局”
時間撥回到2016年6月,國際體育娛樂經紀公司WME-IMG(Endeavor的前身)宣布成立中國子公司Endeavor巍美,該公司由紅杉中國牽頭,騰訊、分眾方源體育基金共同投資設立。根據天眼查,沈南鵬本人及騰訊的代表馬丹英現在仍為該公司董事。
這并非WME-IMG首次布局中國。早在1993年,IMG還未被WME收購前就已經進入中國和體育總局合作,拿下了甲A聯賽的商務開發權,并推動了CBA的早期商業化;2009年,IMG還簽下了從體育總局單飛的李娜。合并后的WME-IMG集團更是對中國足球的推廣和市場營銷影響頗深,還已經拿下了中超聯賽2016-2017賽季國際電視獨家版權。
可以說,當時的WME-IMG在中國體育市場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選擇跟VC/PE合作成立合資子公司,更像是其為了實現中國業務的快速擴張、挖掘新機會而主動做出的一次“新嘗試”。
這樣判斷與集團自身的“基因”有關?;仡橶ME-IMG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這家公司十分善于利用資本手段突破業務天花板。
早在2013年,WME對IMG的那次歷史性收購,就是聯合銀湖資本共同完成的,且銀湖資本當時握有新公司WME-IMG的51%的股權,是其最大股東;2016年,WME-IMG又拿到了軟銀的2.5億美元注資,用于整合并購核心娛樂明星和體育賽事資源。
再來看當初參與出資的幾家機構,也很有講究。
根據通稿,那次合作是紅杉中國牽的頭。彼時,紅杉中國剛剛協助領英及Airbnb先后進入了中國市場,并幫助他們尋求本土化的運作方式,WME-IMG找來“攢局”的確再合適不過。
紅杉中國找來的騰訊和分眾方源體育,前者是當時最活躍的CVC之一,不僅擁有國內最大的流量入口微信和QQ,還在娛樂和體育領域手握豐富的產業資源;后者則是由分眾傳媒和方源資本共同成立的一支體育產業基金,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分眾傳媒作為國內梯媒巨頭,也深度掌控著線下流量入口。
上述幾家湊在一起,加上WME-IMG自身行業優勢,相當于資金、產業資源、投放都有了,堪稱“夢幻組合”。
有意思的是,Endeavor巍美的新任CEO黃海晨,過去也是投資人,他曾在弘毅投資工作多年,主要關注好萊塢市場及TMT領域,參與了眾多投資并購項目,包括發掘了字節跳動和SMG影業等。
可以說,Endeavor巍美是一家具有很強“資本基因”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攢局”在風險投資圈并不少見,但文娛早不是投資人熱切注視的賽道了,加上WME-IMG是一家海外公司,這場“攢局”有哪些偶然和必然嗎?
看一下Endeavor巍美成立的年份,這個問題似乎有了答案。
“曇花一現”的文體投資
Endeavor巍美成立于2016年,當時,中國的娛樂和體育行業正在以一種接近瘋狂的方式增長。
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在五年里從100億增長到近500億,成為了全球第二大電影票倉;受益于“46號文”的發布和國家政策,中國的體育行業也在2015-2016年間突然成為了資本爭相投入的領域。
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文娛行業的投資數量曾達到峰值,高達2635起,總投資額超過1462億元;同年,體育產業也迎來投資巔峰,全年融資數多達199起,投融資總額超170億元。
從2015年開始,體育和娛樂行業就成為騰訊的投資重點,其先是以5年5億美元的“天價”拿下了NBA獨家轉播權,隨后又成立了企鵝和騰訊影業兩家電影公司;而蘇寧體育則是以2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國際米蘭68.55%左右的股份;暴風集團作為GP的上海浸鑫資本,也在當時以10億美金的價格控股了全球體育版權巨頭MP&Silva,而樂視體育期間的兩輪融資也從8億劇增到80億,估值一度超200億元。
機構“攢局”,大多出現在行業情緒高漲的時候。Endeavor巍美,一定程度上,正是中國文體產業投資那段“瘋狂歷史”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不過,這段“甜蜜時光”卻更像是曇花一現。自2018年以來,文娛投資呈現出斷崖式下降之勢。受到文娛行業監管趨嚴、二級市場股價下跌的傳導等因素影響,文娛行業2018年的投資數量降至1260起,該數字在2019年更是銳減72.4%至348起,投資金額下調至824億元;另一方面,2019年,國內體育行業融資數量為84起,五年來首次下降至兩位數,融資金額為36億元人民幣,創2015年以來新低,2020年,國內體育相關公司的投融資迎來冰點,累計融資數量僅為53起,總額約合30億元人民幣。
當下,隨著冬奧運動會的熱度不斷攀升,以及國家“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不少機構紛紛布局,體育產業投資似乎迎來了轉機。不過,有投資人告訴我:“只要國內體育行業還處于發展初期,沒有找到穩定的增長點,想要重演2015-2016年時期的“瘋狂”,就絕非易事。”
有意思的是,昨天某家PE機構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張長圖,數位投資人從冬奧會的角度大談未來投資機會。文中提到了科技、醫療、能源、安全,甚至是元宇宙等多個領域,卻唯獨沒有聊到體育投資本身。
猜你喜歡
百歲山贊助WTT世界乒聯,前者連續13年穩坐天然礦泉水老大寶座
4月23日,擅長做體育營銷的百歲山宣布,與WTT世界乒聯達成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在中國澳門塔石體育館舉行了簽約儀式。從手握流量密碼,到深陷“低俗營銷”漩渦,安踏是如何把自己玩成“全民公敵”的?
實現“趕超耐克”重點在于“高質量”,而并非靠著“低俗營銷”,安踏體育首先要明白這個道理。事由系用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擅發房源信息被罰后,鏈家又被罰了!
4月7日消息,信息顯示,近日,北京鏈家置地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鏈家”)因以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誘騙消費者交易被北京市西城區房屋管理局罰款3萬元。冬奧會火熱背后,這些“體育概念”企業正在沖刺IPO
在全世界的目光之下,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也成了很多品牌的“秀場”,對于正在沖刺IPO的“體育概念”企業或將成為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