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威生物:上市三天股價坐“過山車”,股民中一簽虧3700元
(圖源:視覺中國)
一家5年持續虧損的“新冠藥概念”藥企登陸科創板,上市3天股價像坐過山車,上躥下跳,投資者直呼看不懂。
1月18日,邁威生物上市首日“破發”,收跌29.60%;1月19日,邁威生物飆漲30.20%。截至1月20日,邁威生物收報27.40元/股,跌14.11%。
據科創板的打新規則,邁威生物發行價34.80元/股,中一簽可申購500股,邁威生物投資者打新中一簽仍然虧損3700元。
上市破發,曾遭大額棄購
1月18日,邁威生物首日上市,開盤即跌破發行價,一天之內總市值縮水超42億元;邁威生物發行價34.80元/股,邁威生物投資者打新中一簽當日虧損5105元。自2022年開年至今,除亞虹醫藥之外,邁威生物成為第2只破發的醫藥股。
1月19日,邁威生物開盤股價飆漲17.76%,午間盤中漲超27%觸發臨時停牌,直至11時28分起恢復交易;截至收盤,邁威生物報31.90元/股,漲30.20%。而在上市的第三天,邁威生物又離奇大跌。
早在新股認購之際,邁威生物就遭到大額棄購,棄購77.67萬股,棄購金額為2703萬元,棄購比例達0.78%,在2022年上市的18只新股中,邁威生物棄購率僅次于翱捷科技的2.55%、中國移動的1.35%,排行第三。
五年速成藥企,8家子公司7家虧損
邁威生物完全是靠收購起家,5年速成創新藥企,未在創新藥領域深耕。
公開資料顯示,邁威生物是一家生物制藥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成立之初,邁威生物就收購泰康生物、普銘生物,由此形成的商譽賬面價值高達1.19億元。
自2018年起,邁威生物又接連收購5家公司,僅累計出資3.66億元,就企圖把業務覆蓋至醫藥產業鏈中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 具體來看,出資4000萬元收購諾艾新90%股權并增資;出資3120萬元收購德思特力100%股權;出資2.5億元收購朗潤邁威100%股權并增資;出資3500萬元收購邁威康40%股份;花費1002.28 萬元收購江蘇登科100%股權。
但是,邁威生物旗下包括收購在內的8家子公司,至今有7家子公司業績虧損。合并利潤表顯示,邁威生物至今未盈利,2018-2021年,預計凈虧損累計達25.35億元。
不止產業鏈全靠買,其部分發明專利也是買來的。招股書顯示,邁威生物擁有8項與核心技術及現有管線產品相關的境內發明專利。其中,3項專利屬于泰康生物,這些專利申請日期均在被邁威生物收購之前;4項專利是邁威生物與控股子公司共有的。值得注意的是,自創立以來,邁威生物未單獨成功申請過核心技術及現有管線產品相關的發明專利。
核心人員離職,藥品商業化前途未卜
5年業績持續虧損中,邁威生物面臨著藥品商業化的難題。
自2012年起,泰康生物開啟“重大新藥創制”項目,共包含19名研究人員,在被邁威生物收購后,有5人陸續離職。“重大新藥創制”被擱置,包括4項在研品種組成的研發管線:分別是 9MW0211、9MW0311、9MW0321、8MW0511。
9年時間,泰康生物核心研究人員流失,間接導致上述藥品沒能盡早上市。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MW0311、9MW0321還在提交藥品上市許可申請階段,9MW0211、8MW0511還在注冊臨床實驗階段,邁威生物預測其中兩類最快也需要在2023年上市。
此外,在邁威生物15項研發管線中,與君實生物合作開發的 9MW0113,預計將于2022 年第一季度上市。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9MW0113商業化前途未卜。公開資料顯示,9MW0113的適應癥是類風濕關節炎,該藥品市場競爭激烈,已上市的藥品就有5種,處于研發中的有11種,邁威生物如何能在其他藥品搶占市場的情況下實現突圍,尚存懸疑。
需要注意的是,邁威生物之所以屬于“新冠藥概念”,是因為其藥品9MW3311的目標適應癥是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但截至目前,市場上已有1種藥品存在,另外,還處在臨床期的邁威生物需要和14種藥品“搶灘”。隨著國內新冠疫情好轉,待9MW3311成功上市之際,究竟還會有多少存量市場,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