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鴨”母公司德盈控股被對賭協議“趕著上市”?
1992年1月10日,太平洋上的一場風暴中,一艘從中國開往美國的貨輪被困,幾個集裝箱掉入海中,28800只小黃鴨就此開啟奇幻漂流,一段時間后陸續在各個國家的海岸線上出現。這個“小黃鴨漂流之旅”的故事,成為后來無數人的創作源泉。
2013年5月2日,香港維多利亞港,一只16.5米高的巨型“小黃鴨”緩緩游來,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這只由荷蘭藝術家霍夫曼創作的巨型橡皮鴨,從2007年開始已經到訪過10個國家的12座城市。根據原本的計劃,它將于5月2日至6月9日??吭诤8鄢呛_\碼頭,以供游人觀賞。但僅僅堅持了12天之后,“小黃鴨”就因漏氣而躺倒在維多利亞港。網友戲言,“小黃鴨累了,不想和愚蠢的人類玩了”。
8年之后,另一只“小黃鴨”來到香港,但它的目光對準的,已不是維多利亞港邊上如織的游人,而是岸上的港交所。
這只小黃鴨叫B.Duck,從誕生到游至港交所門前,已經整整花了有16年。
“小黃鴨”再闖港交所
背后對賭協議壓頂
前不久,B.Duck(小黃鴨)母公司德盈控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而這已經是其今年第二次沖擊上市。
今年5月4日,德盈控股選擇向港交所主板遞交《招股書》,6個月后(11月4日)該申請失效。僅僅一天后,德盈控股就迫不及待地再次遞表。
那么,德盈控股為何如此著急上市呢?原來,它也是有“苦衷”的。
據《招股書》披露,2021年4月,德盈控股引入Wisdom Thinker及萬通作為其IPO前的投資人時,曾簽訂一份類似對賭的附加協議。協議中除了規定公司2021年和2022年的最低利潤外,還設置了上市最后期限。
Wisdom Thinker由恒基地產(0012.HK)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家杰全資擁有。根據附加協議,李家杰和萬通要求德盈控股需于2022年4月14日前上市,否則須按每年8%總回報率進行股份回購。
說到李家杰,其父親李兆基,與李嘉誠、鄭裕彤、郭得勝并稱香港富豪中的“四大天王”。2018年7月易居企業集團(2048.HK)赴港上市之時,李家杰作為基石投資者之一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更早之前,則是2010年據《東周刊》報道,李家杰聯手內地多名包括馬云、郭廣昌等在內的資本大咖,合組財團共同收購香港TVB。
另一位股東萬通,全稱萬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控股。由李義基(持股51%)及何建寰(持股49%)全資擁有,這二位都是專業的投資者。其中,李義基是寶匯金融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何建寰匯豐金融服務(亞洲)有限公司等多家持牌金融機構工作,有超過15年的工作經驗。
從股權結構來看,目前,創始人許夏林通過控股公司持股75.36%,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王氏國際(0099.HK) 、SkyPlanner、李家杰、萬通分別持股9.04%、2.1%、2.66%、1.34%。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7月,華僑城(亞洲)(3366.HK)剛斥資1.43億元,戰略性入股德盈控股,所認購股份共計約占公司的9.5%。之后,德盈控股將為華僑城集團提供包括知識產權許可及設計咨詢等服務。這意味著,將有小黃鴨主題樂園將在歡樂谷得以呈現,這也是兩家公司“IP+文旅”新模式的探索。
就目前來看,德盈控股主要有兩大業務版塊,分別是角色授權業務、電子商務及其他業務。2005年,受“鴨子漂流之旅”的啟發,德盈控股創辦人許夏林設計創作了小黃鴨B.Duck形象。在2011年,德盈控股做起了IP授權的生意,借此擴大了B.Duck的品牌影響力。2015年,德盈控股又順勢開始了電子商務及其他業務。
具體來看,在角色授權業務方面,德盈控股B.Duck家族的角色授權主要分為5種類型:商品授權、實景娛樂授權、內容及媒體授權、推廣授權及設計咨詢。至2020年底,德盈控股已開發超過22000個SKU以B.Duck家族角色為的產品。
在電子商務及其他業務方面,德盈控股主要通過香港及中國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包括天貓、京東、唯品會及HKTVmall等,提供B.Duck家族IP產品。目前,B.Duck家族角色于不同電子商務平臺及社交平臺錄得累計逾1050萬B.Duck粉絲訂閱或追蹤,累計有超過7.4億次與B.Duck家族角色元素有關的各類內容的觀看次數。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德盈控股的收入分別為2.01億港元、2.43億港元和2.34億港元,凈利潤分別為986.2萬港元、2410.2萬港元和5454.8萬港元,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分別為1397.4萬港元、3285.6萬港元和5983.6萬港元。
對于2020年收入下降,德盈控股表示,主要因疫情影響了線上和線下產品銷售。盡管如此,得益于成本端有效控制,公司凈利潤仍然實現了穩步增長。
(圖片來源:德盈控股《招股書》)
從營收構成來看,電子商務及其他業務,是德盈控股的主要收入來源,占比約6成。2018年-2020年,該業務為公司帶來收入1.37億港元、1.61億港元、1.35億港元,占營收的比重為68.2%、66.4%、58%。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德盈控股的電子商務及其他業務收入規模為1.35億港元,同比上一年度減少約2590萬港元,下滑幅度16.1%。對于下滑的原因,德盈控股解釋稱,疫情爆發導致消費者開支下降,以及縮小線下銷售規模。
2018年-2020年,德盈控股角色授權業務的收入分別為6382.7萬港元、8163萬港元、9803.9萬港元,占營收的比重為31.8%、33.6%、42%,可以看到,公司角色授權業務的收入占比逐年增加。
受高度依賴單一IP困擾
事實上,“小黃鴨”已經誕生16年了,而新IP還沒能獨當一面。隨著IP逐漸老化,“小黃鴨”已還能保持多久的市場吸引力?
目前,德盈控股對“小黃鴨”高度依賴,近年收入貢獻高達八成。數據顯示,2018-2020年,小黃鴨授權收入分別為5389.2萬港元、6155.5萬港元和7503.5萬港元,占同期授權業務收益的84.4%、75.4%和76.5%。
自2017年起,德盈控股陸續創作了小黃鴨家族成員及朋友,推出了Buffy、B.Duck Baby、BathN Duck、Dong Duck等角色,但收效甚微。
(圖片來源:德盈控股《招股書》)
就吸金能力而言,這些新角色與小黃鴨差距甚大。2020年,Buffy、B.Duck Baby、BathN Duck、Dong Duck分別實現收入783.1萬港元、1345.1萬港元、72.5萬港元、13.6萬港元,占據角色授權收入的8%、13.7%、0.7%、0.1%。
(圖片來源:德盈控股《招股書》)
同時,這些新角色大多后勁不足,生命周期或許并不長。2020年,僅有B.Duck Baby的收入同比實現正增長,增幅約為72%。而Buffy、BathN Duck、Dong Duck的收入同比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面對過度依賴單一角色的質疑,德盈控股也很困擾。為此,德盈控股提出了3個解決方案。首先是繼續創造新角色,例如Buffy的朋友(即Cream、Mocha、Moses、及Butter),并配以營收和推廣,持續維持與粉絲之間的認知度。
而從以往實踐來看,IP能否成為爆款,受多重因素影響。華強方特的“熊出沒”、泡泡瑪特的“Molly”等,都是爆火的超級大IP,但它們同樣面臨著依賴單一IP的問題。但相比之下,德盈控股面臨的挑戰更多。
例如,華強方特營收來源更為多樣,不僅有自己的主題公園,還做特種電影、數字動漫等文化內容產品及服務;泡泡瑪特IP更加豐富,截至2020年6月底,泡泡瑪特Molly、Dimoo、PUCKY等共93個IP,并且從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Molly的營收占比從89.4%下降至11.5%,逐漸擺脫了高依賴問題。
而德盈控股業務僅集中在角色授權業務、電子商務等;小黃鴨家族成員及朋友共有25個IP,IP數量也明顯不足,并且大多是圍著小黃鴨做拓展,缺乏更多獨立形象的IP,不利于公司打造IP第二增長曲線。此外,公司需要引入更多IP類型,包括自有IP、獨家IP、非獨家IP。
此外,德盈控股給出的另外兩個方案是,使產品用途多元化。也就是說,利用小黃鴨家族角色,做出更多種類的衍生品。同時,開拓更多新市場,在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開拓業務。顯然,上述方案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收入,但能否從根本上解決依賴單一IP的問題,仍未可知。
目前來看,IP授權行業迅速發展,在給企業帶來機會的同時,行業競爭也更為激烈。《2021年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活躍在我國的品牌授權企業總數為586家,比上年增長8.1%;已經開展授權業務的IP為2182項,比上年增長8.8%;2020年全國授權商品零售額為1106億元,比上年增長11.5%。
不難發現,消費者如今面臨更多IP可選,行業優勝劣汰趨勢也更為明顯。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只有創造出更多符合時下審美的IP,才能從中脫穎而出。僅依靠過去打造的頭部IP“啃老本”,或很難做到IP持續吸粉,而這就需要企業拿出更有力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