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云音樂重啟IPO,版權痛點暫緩,但用戶變“摳”了
時隔三個月,網易云音樂重啟IPO進程。11月16日,港交所信息顯示,網易云音樂再次通過上市聆訊。
從時間節點來看,網易云音樂暫停和重啟IPO都與音樂版權有關。此前,用戶歌單中的一片“灰色”,凸顯了網易云音樂的尷尬處境。在國內取消獨家版權之后,網易云音樂火速與多家重要版權公司進行了溝通,直到近期,相關合作才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也是在11月16日,網易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并將創新及其他業務毛利潤同比增加歸因于“網易云音樂凈收入的增加以及成本管控的改善”。在財報會議上,丁磊強調,優質的音樂內容?會?讓人有很強烈的??共鳴?和沉浸感。
看得出來,對于終于擺脫了版權掣肘的網易云音樂,丁磊充滿了期待,更加豐富的內容、更加完善的生態,網易云音樂似乎未來可期。但這也意味著,未來,在與競爭對手的較量中,網易云音樂失去了“打敗仗”最后的借口。
而這一次,網易云音樂能夠笑對資本市場的審視嗎?
手握重金,喜迎音樂版權
網易云苦音樂版權久矣。不只是網易云音樂,過去幾年,版權問題一直是在線音樂行業的痛點,眾多在線音樂平臺都受困于此,這也導致平臺內容成本高企、持續虧損。
8月,網易云音樂暫緩IPO的消息曝出后,就有業內人士分析,此舉首先與大環境有關,監管的收緊帶來了上市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網易云音樂的大幅虧損,也讓投資者對其IPO的信心不足。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網易云音樂經調整后凈虧損分別為18億元、16億元、16億元,共計高達50億元,預計虧損仍將持續。反觀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同期已經分別實現凈利潤18億元、39億元、41億元。
對于無法拿到音樂版權,丁磊也頗為無奈,“過去網易碰到的版權短板問題,其實是有些公司壟斷了版權交易,不進行轉售。”
7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責令騰訊及關聯公司在三十日內解除獨家音樂版權。一個多月過去了,騰訊方面終于有了回應。
8月31日晚,騰訊發布《關于放棄音樂版權獨家授權權利的聲明》,表示已最大限度尋求與相關上游版權方盡快解除獨家協議。同一天,網易發布二季度財報,丁磊在財報會議上喊話騰訊,“非常期待這是一個真心實意的,不含任何陽奉陰違的決定。”并且表示,網易云音樂準備了充足資金,愿意以最大的誠意與版權方開展公平開放的合作。
知情人士透露,在取消獨家版權的這一個多月里,網易云音樂的版權談判工作并不順利,部分版權方與騰訊音樂的獨家合約尚未解除,暫時無法開展非獨家合作洽談。
直到近期,被視為網易云音樂“救命稻草”的音樂版權陸續回歸。一個月內,網易云音樂先后與摩登天空、中國唱片集團、香港英皇娛樂達成合作。海外合作方面,網易云音樂還在本月與世界知名數字樂譜訂閱庫nkoda達成合作。
但周杰倫的缺席始終是網易云音樂的一塊“心病”。當初,“因工作失誤”,網易云音樂在周杰倫歌曲版權到期后7小時仍在進行數字售賣(200首歌曲,整張專輯共400元)。這一操作不僅得罪了版權方,也讓周杰倫的粉絲們十分惱火。網易云音樂也因此吃了官司,最終被要求賠付騰訊85萬元。
甚至有網友感慨:“沒有周杰倫的網易云音樂,沒有靈魂。”但未來能不能簽下杰威爾,仍是未知數。
版權回歸,網易云音樂能否翻身把歌唱?
聚焦財務數據,音樂版權的回歸,能夠給網易云音樂帶來多大的增益呢?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這些授權均發生在第四季度,而最新的招股書只披露了截至第三季度的數據,因此,網易云音樂在采買版權方面究竟付出了多少,對于財務影響又有多大,暫未可知。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在前五大供應商中,有四家涉及到版權授權或轉授權,這部分內容服務成本僅占到總采購成本的18.4%。
對于網易云音樂來說,開源節流仍是當下的主要任務,從版權組織采買音樂版權的需求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迫切。
第一,直到現在網易云音樂都沒有擺脫虧損的處境。但好在,公司營收正在持續快速增長,從2018年的11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9億元。2021年上半年以及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31.8億元和51.0億元,并實現2021年Q2、Q3毛利率持續為正。
具體到業務方面,網易云音樂的業務主要為在線音樂服務,社交娛樂及其他兩大板塊。今年前三季度,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從2020年同期的18.5億元增至24.4億元,今年上半年收入從2020年同期的10.7億元增至16.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社交娛樂及其他板塊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5.2億元增至26.7億元,今年上半年收入從2020年同期的9.0億元增至15.8億元,其增速已經超過了在線音樂服務。
獨家音樂版權的競爭優勢瓦解的當下,尋求在線音樂之外的業務增長也成為了各個音樂平臺的發力點。
國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騰訊音樂業務模式相對成熟,目前收入邏輯為通過音樂內容吸引用戶,靠直播等娛樂內容獲得營收增長。隨著網易云音樂社交娛樂業務的高速發展,預計其收入占比將繼續提高,有望驅動營收繼續高增長。因此,網易云音樂的注意力向社交娛樂業務進行傾斜也是情理之中。
近年來,網易云音樂也在嚴格控制成本,其中內容服務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逐年下降。2018年到2020年,內容服務成本分別為19.7億元、28.5億元和47.9億元,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別為171.7%、123.1%和97.8%。今年上半年,內容服務成本為27.6億元,占收入的百分比為86.7%。
在上市的當口,如果一下子從兜里掏出一筆巨款,必然會對后續的財務數據有較大影響,因此網易云音樂在加速牽手版權方的同時,也會盡可能地捂緊錢包。
第二,在版權缺失的這些年里,網易云音樂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子——原創音樂計劃,平臺與原創音樂人深度綁定,也就相當于擁有了稀缺內容。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6月30日,網易云音樂的內容庫擁有超過6000萬首音樂曲目,其中有140萬首是來自于注冊獨立音樂人所創作的音樂曲目,占比約為2.3%,其余均為向版權組織采買的版權授權音樂曲目。但這部分注冊獨立音樂人群體,卻貢獻了網易云音樂平臺超47%的播放量,可以說是網易云音樂的一大競爭優勢。
但從營收來看,原創音樂人能帶來多大的貢獻就很難說了。行業依然遵循著二八定律,只有金字塔尖的那部分人能夠出名,能夠為平臺帶來更多價值,而大部分原創音樂人卻很難通過音樂掙到錢,平臺培養原創音樂人的目的,更多的是豐富音樂資源。
曾有獨立音樂人對媒體表示,這有點像風投,投的多,“但投中一個就值了”。
需要警惕的是,網易云音樂的這部分優勢正在減弱。今年6月,晚點LatePost稱,騰訊音樂成立多個新部門,其主要業務就包括挖掘并引入優質音樂人。騰訊音樂2021年Q2財報顯示,其原創音樂人的數量已經超過23萬,并且騰訊視頻等平臺會給到音樂類資源的支持,對于獨立音樂人來說也更具吸引力。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加入了扶持原創音樂人的行列。
第三,音樂版權溢價能否得到緩解也是未知數。易觀國際分析指出,取消獨家版權將有益于在線音樂市場恢復有序競爭狀態,但并不意味著版權免費或降價。短期來看,頭部資源依然搶手,價格并不會大幅下降,并且,在行業調整的關鍵時期,各家平臺加速出擊,也不排除頭部資源抱團漲價的可能性。
另外,據深燃報道,一位唱片公司的高管表示,沒了獨家,版權費會降低,但他們公司并不愿降低價格,他更愿意出現新型的綁定形式。
獨家確實取消了,但門檻依然存在。版權還是需要花錢買,而付出與收入能否成正比,能否因此留住用戶,都是讓人頭疼的問題。網易云音樂勢必要在這其中做出權衡。
選擇變多了,用戶卻變“摳”了
高黏性的用戶一直是網易云音樂引以為傲的優勢。網易云音樂在招股書中強調,網易云音樂營收持續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其年輕化的用戶群體和高粘性的社區生態。
招股書顯示,2021年上半年,網易云音樂用戶約90%的活躍用戶是90后、00后;另外,網易云音樂日活聽歌用戶日均聽歌時長76.9分鐘。
但在各大平臺競爭的當下,用戶的付費意愿卻在下降。
招股書顯示,截至9月30日,網易云音樂在線音樂服務的月付費用戶數為2752.1萬人,同比增長93.2%,較二季度末的2613.5萬人增長5.3%;社交娛樂服務的月付費用戶數為58.3萬人,同比增長92.6%,較二季度末的49.6萬人增長17.5%。
截至9月30日,網易云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每月每付費用戶收入從去年同期的9.0元降至6.8元;社交娛樂服務每月每付費用戶收入從去年同期的552.3元降至504.1元。
騰訊音樂的相關數據也出現了下滑。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在線音樂月活用戶為6.36億,同比下降1.5%。第三季度每付費用戶收入為8.9元,而去年同期則為9.4元。
此前,有行業人士透露,2019年-2020年,網易云音樂被納入淘寶88VIP之后,付費用戶從863萬增長至1600萬。但隨著騰訊、阿里生態的打通,騰訊音樂接入后會對網易云音樂再度造成沖擊。
在版權開放的當下,平臺需要拿出足夠優質,甚至是稀缺的內容,吸引用戶付費,未來肯定還有一場硬仗要打。但至少,陸續拿下的音樂版權,已經給了網易云音樂重新沖擊資本市場的底氣,它能否得到認可,就需要時間來檢驗了。
猜你喜歡
協鑫能科2024年度扣非歸母凈利同比上升190.83%
立足多業態綠色能源資產管理,打造多品類綜合能源服務,協鑫能科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能源生態服務商。